第146頁
楚穆想到錦書那會兒興致起來,還找了幾個粗使的丫頭給楚穆表演著看,就不由想笑,因此,他只不過是瞧了一眼,又叫人暗地裡頭監視著,自個就直接回去了,路上還叫人在一家百年老店給錦書買了她愛吃的點心。
楚穆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查出了不對,楚穆走了沒多久,就有人似模似樣地出來,把人買走了,但是一看就知道他們原本就是認識的,再追查下去,楚穆就發現了楚謙的花樣。
楚謙就喜歡玩弄這種上不得台面的算計,這叫楚穆覺得噁心的同時,就想要嘆息,這種小算計,簡直就像是那等眼睛裡只有後宅一畝三分地,只能看到眼前一點蠅頭小利的婦人才做得出來的,想到上輩子自個居然被他算計死了,就憋屈得厲害。
楚穆沒有拆穿楚謙的意思,他也懶得直接去敲打楚謙,反正楚謙是長不了什麼記性的,遇到這種人,只有在其他方面,打碎他的希望,讓他一輩子生活在憋屈之中,卻拿人無可奈何才算是能讓他有點長進。
因此,楚穆回頭就給了楚謙一份大禮。
楚謙如今管著禮部和鴻臚寺,鴻臚寺主要管的就是外交,本朝也是天朝上國,雖說沒到萬國來朝的地步,但是周圍的藩屬小國也還算恭敬,比較麻煩的也就是北方的蠻人,除了想要朝廷互市的時候會恭敬點,其他時候都跟強盜差不多。
鴻臚寺那邊的差事,楚謙也就是從那些進貢的隊伍裡頭揩點油,對一個皇子來說,是個不痛不癢的毛病,但是禮部那邊,其他時候也就罷了,三年一次的會試卻一直是禮部的差事。正好這年是大比之年,楚謙想要弄錢,別的法子走不通,卻想出了歪門邪道,居然暗中倒賣考題,當然,他玩得還算是高杆,沒有真的將考題完全泄露,而是交了錢的人可以得到一個暗號,在固定的行列寫固定的字眼,回頭考官瞧見了這樣的字,就會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本楚謙玩得還算是隱蔽,但是架不住有人盯著,很快楚穆就發現了端倪,會試剛剛結束沒幾天,楚穆就進了宮。
第116章
科舉舞弊這種事情, 從來不是什么小事,當楚穆說起, 他在酒樓的時候, 聽到一個包間裡頭有人說自個這次必中, 剛開始還沒當一回事,畢竟會試聚集的是各省的精英, 許多都是解元亞元一流的人物,自我感覺良好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後來卻發覺了不對, 好幾個人都說自個必中, 他們似乎是一夥的,又說什麼這錢花得值之類的, 頓時就覺得有些不對,叫人監視那幾個舉子的行蹤, 自個就趕快過來稟報了。
聖上一聽,也沒覺得楚穆這是在告黑狀, 畢竟,這種事情雖說隱蔽, 但是, 任何事情都會有蛛絲馬跡,而且, 一個進士的名額, 得值多少錢, 畢竟, 會試這一關其實就跟高考一樣,除了錄取率比較低之外,考上了差不多就穩了,殿試也就是大學入學時候的分班考試,就算考得差一點,也就是分到水準低一點的班級,不會讓你退學。因此,這種大筆的銀錢流動,是很容易查出來的、
因此,聖上當即命人暗中追查,之所以不發明旨,也是怕消息泄露,那些人狗急跳牆,搞出別的明堂來,比如說來個貢院失火之類的,這種事情不是沒發生過,作為官僚,為了毀滅證據,可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
除此之外,聖上又下旨叫人將會試前二十名的卷子抄錄一份,送進宮自個查閱一下,這種事情雖說少見,但是之前也發生過,大家都不以為意,只以為聖上打算提前看一下這一科的成色。
聖上不需要自個看,他身邊的太監都是通曉文墨的,雖說不懂什麼策論八股,但是讓他們查看文章,還是看得出來的,因此,幾個太監互相傳閱了一番,仔細一檢查,就發現這二十份卷子裡頭有十八份出現了共同點,每一份卷子逢三逢五行第一個字都是一樣的,這要是一份兩份還能說是巧合,二十份裡頭有十八份是這樣,這可不是什麼巧合了。
聖上一聽,怒極反笑:“朕是不是還得高興,他們還留了兩個不一樣的,少收了兩份錢?”
文章上頭的貓膩已經發現了,都不需要別的什麼證據,就知道科舉舞弊的事情是真的了!
而聖上派出去暗中追查的人也回來稟報了,楚謙這事辦得很小心,官員們都沒有自個出動,用的都是市井裡頭的人,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個到底是為誰做事,中間拐了好幾個彎,大家沒有直接出這個錢,而是在一家書畫店,一家古玩店,花大價錢購買了一些所謂的古人字畫,前朝古董,擺件珍玩,然後這個錢就這樣順利洗白了。
而這兩家店背後的東家就讓聖上沉默了,一家是楚謙的母家族人的產業,一家是楚謙的妻族產業,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一旦起了疑心,再一追查,楚謙從前的那些小動作也就無所遁形了,楚謙剛開始進禮部的時候的確還算用心,後來就開始摻雜自個的私貨了,禮部看著似乎沒有太大的實權,管著的也就是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但是這裡頭可操作的餘地也很大,祭祀什麼的,楚謙不敢搞什麼貓膩,畢竟有句話叫做,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上頭若是出了什麼岔子,那就是獲罪於天,無可禱也。但是,宴餐,學校,科舉還有外交方面,花樣就很多了。
聖上只氣得要喘不過氣來,想到楚謙小時候就知道陷害兄弟,頓時覺得這個兒子簡直是不可救藥,禮部許多事情幾乎可以說是關乎國本,那些藩屬小國難道就真的是心甘情願臣服的嗎?還不是因為朝廷兵力雄厚,武力強大,又肯庇護這些小國,還樂意多多賞賜,可是,楚謙呢,誰賄賂得多,就安排好地方,回頭賞賜的時候,也會給更好的,誰要是不賄賂,那麼,只能住破舊的驛館,而且賞賜也多有以次充好的,如今那些小國需要依仗朝廷,忍氣吞聲,未來若是不肯忍了,哪怕朝廷不畏懼他們,平叛也是個麻煩事。
楚穆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查出了不對,楚穆走了沒多久,就有人似模似樣地出來,把人買走了,但是一看就知道他們原本就是認識的,再追查下去,楚穆就發現了楚謙的花樣。
楚謙就喜歡玩弄這種上不得台面的算計,這叫楚穆覺得噁心的同時,就想要嘆息,這種小算計,簡直就像是那等眼睛裡只有後宅一畝三分地,只能看到眼前一點蠅頭小利的婦人才做得出來的,想到上輩子自個居然被他算計死了,就憋屈得厲害。
楚穆沒有拆穿楚謙的意思,他也懶得直接去敲打楚謙,反正楚謙是長不了什麼記性的,遇到這種人,只有在其他方面,打碎他的希望,讓他一輩子生活在憋屈之中,卻拿人無可奈何才算是能讓他有點長進。
因此,楚穆回頭就給了楚謙一份大禮。
楚謙如今管著禮部和鴻臚寺,鴻臚寺主要管的就是外交,本朝也是天朝上國,雖說沒到萬國來朝的地步,但是周圍的藩屬小國也還算恭敬,比較麻煩的也就是北方的蠻人,除了想要朝廷互市的時候會恭敬點,其他時候都跟強盜差不多。
鴻臚寺那邊的差事,楚謙也就是從那些進貢的隊伍裡頭揩點油,對一個皇子來說,是個不痛不癢的毛病,但是禮部那邊,其他時候也就罷了,三年一次的會試卻一直是禮部的差事。正好這年是大比之年,楚謙想要弄錢,別的法子走不通,卻想出了歪門邪道,居然暗中倒賣考題,當然,他玩得還算是高杆,沒有真的將考題完全泄露,而是交了錢的人可以得到一個暗號,在固定的行列寫固定的字眼,回頭考官瞧見了這樣的字,就會知道怎麼回事了。
原本楚謙玩得還算是隱蔽,但是架不住有人盯著,很快楚穆就發現了端倪,會試剛剛結束沒幾天,楚穆就進了宮。
第116章
科舉舞弊這種事情, 從來不是什么小事,當楚穆說起, 他在酒樓的時候, 聽到一個包間裡頭有人說自個這次必中, 剛開始還沒當一回事,畢竟會試聚集的是各省的精英, 許多都是解元亞元一流的人物,自我感覺良好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後來卻發覺了不對, 好幾個人都說自個必中, 他們似乎是一夥的,又說什麼這錢花得值之類的, 頓時就覺得有些不對,叫人監視那幾個舉子的行蹤, 自個就趕快過來稟報了。
聖上一聽,也沒覺得楚穆這是在告黑狀, 畢竟,這種事情雖說隱蔽, 但是, 任何事情都會有蛛絲馬跡,而且, 一個進士的名額, 得值多少錢, 畢竟, 會試這一關其實就跟高考一樣,除了錄取率比較低之外,考上了差不多就穩了,殿試也就是大學入學時候的分班考試,就算考得差一點,也就是分到水準低一點的班級,不會讓你退學。因此,這種大筆的銀錢流動,是很容易查出來的、
因此,聖上當即命人暗中追查,之所以不發明旨,也是怕消息泄露,那些人狗急跳牆,搞出別的明堂來,比如說來個貢院失火之類的,這種事情不是沒發生過,作為官僚,為了毀滅證據,可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
除此之外,聖上又下旨叫人將會試前二十名的卷子抄錄一份,送進宮自個查閱一下,這種事情雖說少見,但是之前也發生過,大家都不以為意,只以為聖上打算提前看一下這一科的成色。
聖上不需要自個看,他身邊的太監都是通曉文墨的,雖說不懂什麼策論八股,但是讓他們查看文章,還是看得出來的,因此,幾個太監互相傳閱了一番,仔細一檢查,就發現這二十份卷子裡頭有十八份出現了共同點,每一份卷子逢三逢五行第一個字都是一樣的,這要是一份兩份還能說是巧合,二十份裡頭有十八份是這樣,這可不是什麼巧合了。
聖上一聽,怒極反笑:“朕是不是還得高興,他們還留了兩個不一樣的,少收了兩份錢?”
文章上頭的貓膩已經發現了,都不需要別的什麼證據,就知道科舉舞弊的事情是真的了!
而聖上派出去暗中追查的人也回來稟報了,楚謙這事辦得很小心,官員們都沒有自個出動,用的都是市井裡頭的人,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個到底是為誰做事,中間拐了好幾個彎,大家沒有直接出這個錢,而是在一家書畫店,一家古玩店,花大價錢購買了一些所謂的古人字畫,前朝古董,擺件珍玩,然後這個錢就這樣順利洗白了。
而這兩家店背後的東家就讓聖上沉默了,一家是楚謙的母家族人的產業,一家是楚謙的妻族產業,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一旦起了疑心,再一追查,楚謙從前的那些小動作也就無所遁形了,楚謙剛開始進禮部的時候的確還算用心,後來就開始摻雜自個的私貨了,禮部看著似乎沒有太大的實權,管著的也就是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但是這裡頭可操作的餘地也很大,祭祀什麼的,楚謙不敢搞什麼貓膩,畢竟有句話叫做,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上頭若是出了什麼岔子,那就是獲罪於天,無可禱也。但是,宴餐,學校,科舉還有外交方面,花樣就很多了。
聖上只氣得要喘不過氣來,想到楚謙小時候就知道陷害兄弟,頓時覺得這個兒子簡直是不可救藥,禮部許多事情幾乎可以說是關乎國本,那些藩屬小國難道就真的是心甘情願臣服的嗎?還不是因為朝廷兵力雄厚,武力強大,又肯庇護這些小國,還樂意多多賞賜,可是,楚謙呢,誰賄賂得多,就安排好地方,回頭賞賜的時候,也會給更好的,誰要是不賄賂,那麼,只能住破舊的驛館,而且賞賜也多有以次充好的,如今那些小國需要依仗朝廷,忍氣吞聲,未來若是不肯忍了,哪怕朝廷不畏懼他們,平叛也是個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