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給你們分點喜氣啊,”曉椿笑道:“地方我們都想好了,等會兒去慈幼院,那裡出來乘涼的孩子多,我們就每個人分點給他們,喜事總要吃糖的吧。”

  阿夏突然無話,只是靜靜地看著大家,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真誠的笑容。

  以至於很久以後,她還記得這一個夜晚。

  作者有話說:

  本章照舊發個紅包,本文將會在這個月中後差不多完結,是正文完結,還有不少番外,感謝支持。

  糟缽頭參考《上海老味道》和《尋味中國:上海&mdot;蘇州》

  青山在,綠水在,我的人兒不在。風常來,雨常來,——《揚州清曲曲詞卷》

  鹽水鴨參考《尋味中國:上海&mdot;蘇州》和華夏風物裡頭的南京桂花鴨感謝在2022-08-05 18:44:59~2022-08-06 19:35:4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莎士比鴨 10瓶;山木 5瓶;乖羔羔 4瓶;香草摩卡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8章 楊梅燒

  隴水鎮是有慈幼院的, 雖說此地富饒,民風淳樸,可早架不住一些人生而不養, 或是家裡貧困且又難以負擔那麼多子女,養不起就往富人家或是衙門口扔。

  所以幾十年前官府募得銀錢籌辦了這所康寧慈幼院,選了不少風評好的奶娘來。又怕那些人將孩子隨意丟棄於某個角落,就在建好的院子外頭專門鑿出個方形的洞, 放置推拉抽屜,只要嬰孩放到這裡來, 就能被看守的人帶到屋裡, 此叫置嬰點。

  正是因為如此,其他地方知曉後, 便將養不下去的孩子送到這裡, 導致早些年慈幼院人滿為患, 招的奶娘都不夠用, 只能加派人手。

  也就是現下沒有多餘的苛捐雜役, 田賦收的又少,哪怕是山裡頭, 只要有手有腳,這日子能過下去。不至於把好好的孩子往別處扔, 慈幼院的人才少了些。

  當阿夏一行人走到慈幼院門口時, 門敞開著, 屋門口坐了兩個老太太在說笑。

  小一點的孩子在橋邊上蹦來跳去, 互相追逐打鬧, 稍微有點身量的, 則坐在石欄邊支的攤子前, 也就是擺了兩張小木桌, 上頭放著幾個小木盆,還有些罐子裝的小料。

  不待她說話,之前一直抱住石獅子的女童跑過來,仰著頭問她,“姐姐,你們是來買東西的嗎?”

  阿夏瞧她瘦弱,眼睛卻很有神,順勢蹲下身來,“你們賣什麼呀?”

  女童掰著手指回她,“賣青草糊和白玉蘭,青草糊是大花婆婆和小水婆婆教我們做的,白玉蘭是大家去山裡摘的,可香啦。”

  阿夏有意逗逗她,“那賣多少呢?要是買的多會不會便宜一點。”

  “都賣兩文錢,”這個價錢女童是知道的,不過說到後頭,眼神就有些飄忽,往對面看去,才小聲地道:“買的多會送一點點吧。”

  “那你們賣的錢會拿來做什麼呀?”

  山桃瞧她伶俐可愛,也忍不住問她一嘴。

  “留著呀,婆婆會給我們買好吃的,”女童貼近她們,捂著嘴巴悄悄地說,“還會給我們每個人一文錢,攢著就能等貨郎阿叔過來換東西了。”

  “這般好啊,”阿夏摸摸她的頭髮。

  其實大家又何嘗不清楚,慈幼院已經這樣許多年了,沒有父母庇佑的孩子要過得更難些,雖則吃飽穿暖不成問題,可更多的也滿足不了。

  所以這些從小看顧他們長大的奶娘,現如今又熬成婆婆,自然不忍心如此,就教他們從學會做簡單的吃食開始,每晚在這橋頭支攤。

  一則為謀生,二則為以後出了慈幼院有個餬口的本事,三則是教他們自立自強。

  以至於這些年歲從五到十六的孩童,靠著自己的本事,年年春賣梅花、蘭花、薺菜卷、春筍、楊柳條;夏賣青梅、榴花、梔子、艾草、青草糊;秋賣鳳仙花、山核桃、桂花、板栗、糖芋頭;冬賣醬蘿蔔、白菜、湯圓、花糕等。

  才有了長大成人後餬口的本錢,靠著這筆錢能把日子過下去,又將賺來的錢捐給慈幼院,日往月來,周而復始,薪火相傳。

  就在她們問話的間隙,其餘在玩的孩子都圍過來,也不說話,只是睜著雙烏黑髮亮的大眼睛靜靜地瞧著。

  盛潯本就喜歡小孩,自然受不住他們這樣的眼神,當即掏出錢袋子來,他說:“大家都喝點,我買個七杯先,不夠到時候再買。”

  “那籃子玉蘭花也買了吧,瞧著正是剛從山裡摘下來的,”阿夏倒不是同情他們,只是覺得孩子都太小了些,沒人買眼睜睜瞧著花枯去,總有些讓人難過。

  “我先說好了,我跟你們可不是一道的,”小阿七連忙開口,“我買一盆,家裡好幾個哥呢,胃口大,指定能吃完。”

  他純粹就是看見孩子堆里有幾個年紀跟他家小九相仿,一時真是五味雜陳。

  “還得誇你一句貼心是不是,”三青屬實是同情他那幾個哥。

  守在攤子前那幾個大孩子,就急忙道讓他們不用買這麼多,先吃點嘗嘗再說,生怕到時候吃著不好。

  可小孩就沒想那麼多,他們見了有人買,歡喜地蹦著,喜悅從這頭傳到那頭。

  “阿河,再加上這枚,我就有四枚銅子了,到時候再攢一枚,可以去買個小泥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