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胃內還有不少尚未消化的藥片和藥末,食物殘渣一點都沒有了。

  韓峰蹙起了眉頭,“死者先吃飯,後自殺,這個倒是正常,但是會有這麼多藥物殘留嗎?”

  謝箐說道:“不慌,化驗了就知道了,再看看肺部和頸部吧。”

  肺部沒有溺液,頸部皮下脂肪也沒有出血。

  可以排除溺死和掐死。

  謝箐在肝臟上取了檢材,“他有明顯的酒精性脂肪肝跡象。”

  韓峰“嗐”了一聲,“在這個職位上,應酬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財務人員經常與人吃吃喝喝,那麼腐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死者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都是合理的。

  二人整理好屍檢報告,帶著檢材回到市局,由市局的技術室進行化驗。

  再從市局回到豐安分局,參與案情分析。

  二人趕到時,會議已經開始了。

  李玉森正在介紹案情。

  據傳達室老李頭證實,死者於昨日傍晚返回辦公樓,手裡提著一個塑膠袋,臉色很難看,但也禮貌地和他打了招呼。

  人去辦公室後,燈就亮了,一整夜都沒關過。

  老李頭說,人不走,燈不關,這在他看來很正常,所以並未上樓查看過。

  直到其妻子一大早上找過來,說曹璐仕沒回家,要求去辦公室找人。

  老李頭通知保安陪同,一起上了樓。

  保安敲幾下門,沒人應,擰門把手時發現沒有反鎖,便囑咐其妻子在外面稍等,他進去查看,這才發現人已經死了。

  保安是個三十多歲的退伍軍人,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知道不能破壞現場,出去後把消息告訴其妻子,並用對講機叫來同事保護現場。

  曹璐仕大專畢業,本專業是會計,一畢業就被分到了福光機械廠做出納,因為工作認真、為人熱情,很快就得到了原財務科長的信任。

  老科長退休後,他被機械廠的廠長陳志成提拔,當了科長,從此如魚得水,成了廠里人人巴結的紅人。

  曹璐仕手下有七個人,和他同一間屋子辦公的是三個會計,剩下三人在隔壁的小辦公室。

  據三個會計反應,他們不知道曹要辭職,但曹最近萎靡不振,失眠嚴重,聽說去醫院開過安眠藥。

  至於為什麼失眠,同事們均說不知情。

  一個姓章的老會計告訴他們,曹璐仕這人看上不看下,大家關係一般般。

  辦案人員詢問過陳志成,以及廠領導,都說曹璐仕工作嚴謹,很少出錯,不清楚他為什麼如此想不開。

  其妻子王海亞堅定認為曹璐仕不是自殺。

  她說,曹璐仕不喜歡天天應酬的日子,說要打辭職報告,周一就交上去,絕不可能自殺。

  這一點和檀易的判斷基本相符。

  但曹璐仕作為一個中年男人、一個中層幹部,忽然要從待遇好、光鮮亮麗的國企辭職,無論如何都令人難以理解。

  李玉森便就曹璐仕貪污和瀆職兩方面進行了詢問。

  王海亞矢口否認,財務科的同事和廠長陳志成也對此不敢苟同。

  至於其他廠領導,都說財務科由陳志成分管,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不予置評。

  李玉森說完案情,由痕檢科的同事對痕檢做出了匯報。

  辦公室里沒有腳印——因為下雨,保安在樓內巡邏,並未出去。

  辦公室門窗沒有被撬的痕跡,門和門把手上的指紋駁雜,最清晰的一枚是保安的指紋。

  安定藥片的瓶子上一般有三到五枚指紋,除了死者的,剩下的指紋推測是藥店或者醫院藥房的,還有待於進一步印證。

  痕檢說完,就是法醫了。

  韓峰說道:“屍體檢驗符合安定藥片中毒的一般特徵,但胃內殘留的藥片較多,檢材已經送去技術室,需要通過血液和肝臟等的進一步化驗,確定其濃度,才能做進一步判斷。”

  李玉森問:“發現其他致死手段了嗎?”

  韓峰搖了搖頭,“暫時還沒有。”

  李玉森為難地看著檀易,“檀隊,家屬還等著呢,這要如何是好?”

  檀易道:“推斷一個人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需要科學的驗證過程,我們實話實說就是。”

  “那行。”李玉森嘆了一聲,“小韓吶,等會兒你和小謝一起走一趟吧。女警官和女事主溝通,總歸比我們男的好一些。”

  謝箐心道,不過是怕擔責任,所以拉著市局的人一起行動罷了。

  按說,她可以不聽他的調配,但他級別高,歲數大,不走一趟就是不給面子。

  謝箐沒看檀易,徑直答應了下來。

  檀易道:“從王海亞的口供看,死者自殺的可能性確實不大,且其辭職一事也不符合常理,無論法醫的結果是什麼,大家都應該對曹璐仕的社會關係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梳理。李隊,你說呢?”

  李玉森道:“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如果真是自殺,我們就小題大做、貽笑大方了。”

  檀易道:“如果真是他殺,我們就貽誤戰機,坐視證據消失了。”

  李玉森怔了一下,“這話說的是。我向上面反應一下,準備找專業人士核查帳冊,你們幾個分一下工,對曹璐仕的同事、親屬做進一步調查,查看其是否有其他反常行為。大家這就行動起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