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嘛,紙嘛, 花嘛。

  “商業部的宋主任說至少要這個數。”徐海州比了個一。

  “啊, 十萬呢?”可真是天文數字。

  “嗯,差不多吧,可能還不止。要採買物資和一些設備, 你們不知道, 那裡邊除了房子還在, 基本上都被搬空了。”喬露聳聳肩, 撇嘴道。

  俞繁問:“那還缺好多錢吧, 你們有多少存款?”

  徐海州:“我們最多能拿出三萬, 手裡得留點現金,這邊店不能不管。”

  “哎,說起來你們可以貸款啊。”俞繁突然想起什麼, 趕緊從桌板下拉出小箱子,裡面堆了幾摞舊報紙。

  “貸款?”夫妻倆對視,滿臉驚愕。

  “現在就能貸款了?”喬露以為八十年代還沒有貸款這個說法呢。

  “是啊。”從一摞報紙里翻翻找找, 找了五分鐘:“你們忘啦,我也有每天看報紙的習慣, 我找找……啊, 就是這份, 你們看。”

  徐海州接過,喬露湊過去瞧:“這……什麼意思,是說國家鼓勵貸款創業?那我們可以去貸款啊,我覺得不會虧,怎麼樣?”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國家政策鼓勵私人貸款,很多第一批富一代就是靠著貸款,賺到了第一桶金,最後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

  時代的機遇,國家的鼓勵,兩者缺一不可。

  且因為政策剛剛放開,貸款審核不那麼嚴格,從銀行和信用社貸款基本上符合條件的都能辦得下來。

  “這個政策好啊,海州,找個時間再向宋主任問清楚,確定拿下那塊地,我們就去貸款,貸個十五萬,怎麼樣?”

  李紅軍驚愕咋舌,不可置信地看向她:“十五萬?嫂子你膽子也忒大了,虧了咋辦?”

  十五萬啊!多少家庭連一千塊錢存款都沒有,喬露直接要貸款十五萬,就是借他十個膽子,估計也只敢貸個一兩萬。

  “誰投錢最多誰最虧,你要來嗎?不來的話虧不虧的跟你也沒關係。”喬露挑眉,示意李紅軍給個答覆。

  “嘶——”倒是為難他了。

  怕虧錢,又怕徐海州兩口子賺大錢不帶他,到時候看人家發財眼饞。

  這兩口子是真能折騰,每次想些營銷手段,總能讓紫蜻蜓大賺一筆,現在紫蜻蜓的名氣在整個黎安的年輕群體中,基本上沒有人不知道。

  再開個廠子,按照夫妻倆折騰的勁兒,說不定真能搞大搞好?

  “那我……淺淺地投個六七千,怎麼樣?”本來還想多攢點錢裝修新房呢,現在看來,計劃又要擱置了。

  “可以啊,少投點就少拿股份,一樣的。”雖然現在知道可以貸款了,喬露也沒必要拒絕俞繁和李紅軍的投資。

  投錢了,就是公司負責人,這個廠子就相當於他們四個一起的工廠,團隊合作怎麼也比單打獨鬥來得強。

  “那我跟海州再去打聽清楚,到時候給你們答覆。”

  “好,我馬上聯繫我朋友。”

  面面相覷間,對上三雙眼睛,李紅軍難為情地搔搔頭:“行吧,你們打聽好了通知我,我、我去取錢。”

  嘶——又要大出血了,他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錢啊!

  ……

  改革開放後,國家就一直在探討國企改革的問題。

  國內第一個承包國企的是一位叫做馬勝利的男人,於去年84年承包了一家擁有800多位員工的造紙廠。

  上位後,他在產品結構和銷售激勵上下足了工夫,最終效果奇好,取得了前所未有、前無古人的成功。

  所以從那時起,國家逐步開始大力鼓勵私人發展。

  馬勝利的成功給眾人躍躍欲試的商人們開了個好頭。

  這不,徐海州帶著老婆上銀行辦理貸款,一聽他們是要貸款來開辦工廠,還挺熱情地招待。

  而且很快就辦理好了手續,並且細心地告知兩人開廠的注意事項,夫妻倆帶上紙和筆,一點一點地做筆記。

  也是銀行工作人員說了才曉得,現在開辦紅星服裝廠那樣規模的廠子,工廠一旦出現結構失衡或供給“瓶頸”時,政府可以給予財政補貼!

  對徐海州這樣的新手廠長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商務部宋主任那邊,連關係都不用跑,聽說他們真要拿下那倒閉了的紅星服裝廠,二話不說幫他們班裡各種證件。

  之前領導們還愁那地兒怎麼處理,這會兒兜底的人就來了,雙方得利,挺好。

  就是流程走得有點慢,除了商務部的同意,還要上報到政府,上報到市里,最後一紙文書,終於拿下了這一大攤子!

  最後合同簽訂,指印一摁,這事兒就成了!

  快得仿佛是一場夢。

  十月初旬,天氣幽幽轉涼,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

  “好的,那麼現在合同簽了,幾位股東錢也投了,該給我們的廠子取名了!”

  晚間,請李紅軍和俞繁兩位參股人員,在徐海州兩口子的南湖家園吃“慶功宴”,祝工廠順利開工,順便商量改名字的事兒。

  “取什麼,各位股東快想想。”

  俞繁逗了會兒喬安,又去逗喬俏寶貝,逗得好開心,頭也沒回地道:“你和海州投得最多,你們取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