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往後還有歲月長久,季鴻將小陛下從地板上抱起來,在心底嘆了句:阿彌陀佛。

  ○○○

  永熙元年秋。

  武王街上的改建事畢,新任御史中丞虞書穿過排隊領紅封的工匠隊伍,來到了五進的紅漆大門前——

  正中的硃筆寫就的牌匾被取下,自從北寧王離開後,這裡就在他的授命下,改成了一處“慈敬義學”。

  院落中的假山後,是陣陣郎朗的書聲。

  從前的王府小管事元宵,如今成了這處義學的大管事,雖為管事,但他卻還卷著衣袖,帶下人們做月餅。見虞書進門,元宵拍了拍手上的灰,迎上來——

  “王爺怎麼說?”

  凌冽不告而別,只在軍帳中留下了他們幾人的身份名契——北寧王是個好主子,但說白了他們身份上還有主奴之別。凌冽從前將他們從各種險境中救出,給了他們機會,讓他們成就自己。

  最後,卻選擇放他們自由。

  除了名契,凌冽還留下了王府的地契和田產。

  翰墨在東北大營事忙,暫時沒有回來,但他傳了信,讓羽書和元宵商量著辦,他一力支持。

  由此,王府影衛徹底解散。

  北寧王府變成了義學、慈濟院,收養了不少京城破後變成孤兒的小孩,沈家的嫡小姐也從江南回來,成了義學中的先生,後來竟被季太傅提名,封了學正,成為當朝第一位“女學正”。

  孫太醫被召回了太醫院,成為了當朝院判。

  在他的主持下,太醫院今年立了三科,從民間召了不少名醫入宮。

  而他的小徒弟,則最終放棄了成為太醫,他在景華街上賃了個鋪子,也常在慈敬義學走動,給學堂內的孩童們配藥,漸漸成了京城排得上號的名醫。

  羽書恢復了自己的本名,因在朝堂上直言譏諷,陰差陽錯成了御史中丞。他事情忙,來此處時,卻吩咐身邊人不要跟著,聽見元宵問,他也只是搖搖頭。

  “送去的信被原封不動的退了回來,信封上還是那四個字。”

  “‘甚安勿念’?”元宵想也不想。

  虞書點點頭,長嘆一氣。

  兩年,足足兩年。

  凌冽給他們的回覆都是這簡單的四個字,沒有拆開信封,也沒有給他們附上另外的信箋。

  元宵想了想,雖然失落,卻還是明白了王爺心思,他苦笑一聲,“那往後,我們就不要寄了吧。”

  虞書撇嘴,點點頭,話帶到了,看著元宵和這府中諸人過得不錯,他便放心了,御史台還有很多事兒,他回家換件衣裳就還要走。

  元宵卻從後叫住他,遞上來一盒子新烤的月餅,“第一爐出的,孩子們既然都沒下學,便算你趕上了。”

  虞書笑笑,不客氣地接過來。

  想到中秋團圓,新上任的御史中丞又頓了頓腳步,他轉頭看向元宵,“義學如今已經上路,你不是還請了幾位管事和帳房先生麼?就……當真不去找找看麼?”

  元宵一愣,忽然明白虞書話中的話,他沒有惱,也沒有臉紅。

  小管事在累經變遷後,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

  他揚了揚下巴,“那您呢?”

  虞書看他。

  元宵道:“天下已定,其實您並不在乎朝堂如何吧?那麼您呢,您怎麼不去找他?”

  虞書面色微變,他眸色沉了沉,盯著元宵看了半晌後,終歸嘆了一口氣,他澀聲道:“……連你都能看出來,小元宵,你又怎麼知道,我……沒找過呢?”

  他不給元宵說話的機會,只捂住臉,“我們從小一道兒接受訓練,他什麼都比我強,你說——他若有心讓我找不到,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元宵抿抿嘴,“不試怎麼知道?”

  虞書卻只是在心底酸澀地笑,他沒有王爺那般幸運,能與心愛之人偕老,他不止一次向心愛之人坦白心意,換來的卻只是那個人的沉默,然後遠赴北境,再沒回頭。

  聽聞他北上東北大營時,押送的戎狄俘虜叛亂,九死一生才脫險生還。

  聽聞他拒絕了定國公的封賞,直言自己斬殺朝廷要員,該被黥面配邊疆。

  ……

  虞書吸了一口氣,不想像弟弟一樣的小管事擔心。

  他伸出手,輕輕順了元宵腦袋的亂發一把,“那你呢?就不去派人再找找?”

  元宵搖搖頭,“這……不一樣的。”

  羽書和翰墨,是從小一道兒長大,兩人同為影衛,一個在明、一個在暗,翰墨的手上的功夫俊,羽書嘴皮子功夫利索,兩人一文一武,站在一起也是相稱的。

  即便沒有羽書那份直白的心意,他們也可以是知己、是朋友。

  但元宵鬧不明白自己和舒明義之間的關係,他們甚至都算不上朋友。

  舒明義消失了,沒人知道他的行蹤。

  定國公尹元在遍尋不得後,便當他是悄然離開了京城,遠在秦州的舒青也著人找過,但最終都沒有尋著舒明義的蹤影。

  “算了,今日是過節,要想高興的事兒。”元宵又強迫自己笑起來,同羽書多說了兩句話,將人送到了門口。

  虞書也笑,但離開時多少有些失魂落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