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娘娘,如今皇上是不會放過楊家的,他現在奪了娘娘的權,將來未嘗不會連娘娘的身份也一併奪了去,到時候就再也沒有反轉的機會了。娘娘您想想山西楊氏族人,男丁都被砍了頭,女眷說是放了,其實多是流放三千里。就是鎮國公養在太原的精兵,也全部被殺死。難道娘娘希望建安侯府也是這樣的結局嗎?”
“不,不會的,山西楊氏是犯了罪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皇上和楊家,勢必不能容的,鎮國公此計,也是為了自保。何況太原養兵之事,皇上早已知道,卻隱忍不發,明顯是要找機會將楊家一網打盡。”
皇后仍舊有些猶豫,“可是成王是什麼樣的人,父親難道不知道?”
與他謀劃,到頭來還不知會落得什麼樣的田地。
小宮人道,“現在答應了是一回事,到時候事成了又是另一回事,成王再有能耐,也不過是只是個王爺,咱們這邊,可是又個正經的皇子呢。娘娘想想皇上這些年是怎麼對您的,難道您一點都不怨嗎?”
☆、107.第 107 章
夜深,京城的城門已經關閉,街道上鮮有行人。建安侯府的書房卻還是燭火通明。
鎮國公看著悠然自得的成王,眼神幽深,不知在想什麼。半晌,他問道,“成王深夜前來,所為何事?”
之前商議大事,兩人都是以書信的方式密謀,從沒有見過面。不是不想對面交談,實在是皇上盯得緊,里里外外的探子太多了,走也走不開。他現在突然出現,鎮國公確實是動怒了,這個時候過來,倘若被發現豈不是功敗垂成了?
成王笑了笑,無所謂道,“書信上終究還是說不清楚,所以便親自過來了。鎮國公放心,本王不會讓人知道的,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連累到你楊家。”
“王爺真是有自信。”
“鎮國公過獎。”
兩人說了幾句話,鎮國公實在不耐煩起來,“王爺此次前來,不會只是為了說這些事吧?”
成王道,“鎮國公既然如此心急,本王也不好藏著,今夜前來,卻又一事要問,否則本王心中不定。”他頓了頓,問道,“不知,范將軍可信否?”
鎮國公道,“原來是這事,王爺不必憂心,老夫也不會拿我楊家上上下下幾百口人命說笑。”倘不可信,他如何會將這麼重要的事告訴他。范家不僅和他楊家有姻親,范成也是鎮國公提拔上來的,只是這事外人不知道罷了,鎮國公亦不想說。
成王稍稍安心,又問,“宮中諸事可都安排妥當了?”
“自然。”
成王聽他說,便贊道,“同鎮國公謀事,實乃本王之大幸。”
“哪裡,京西大營之事,還要靠王爺。”
成王這個狐狸,鎮國公這麼多年一直沒有看透他,說話也是五分真五分假。這回若不是被逼無奈,鎮國公也不會和成王再有什麼瓜葛,畢竟當年兩人共事的結果並不好。
成王靠在椅子上,神情放鬆,姿態頗為慵懶,外人很難想像成王私下會是這樣不羈的性格,且他一個而立之人,卻遠比京中少年來的瀟灑。他似有些不解地看著鎮國公,“這種大逆不道之事,本王會做是為報當年奪位之恥,不過,本王倒是想不明白鎮國公是為了什麼?”
鎮國公臉色一僵,緩緩道,“自然是和王爺一樣,心有不甘。”
成王笑了兩聲,自覺這話問著沒意思,時辰不早了,他也不便再這裡多待。倘若那邊真的被發現了,也不好解決。這才辭別了鎮國公,戴著披風從角門走了。
鎮國公留在書房,想著方才成王問的問題。他怎能不謀逆,山西的兩萬精兵,本是他自保之用,卻被皇上發現了,不但發現了,還將他的精兵全都殺了,一個活口也沒有留下。不論鎮國公的初衷是什麼,在皇上眼裡都會覺得這是在謀反,看皇上對皇后太后的態度,也知道就算兩家出了兩後,也遲早都是得死的。
既然都是死,他何不坐實了謀反的名聲。何況這次地動來的太是時候,魏國百年無地動,為何偏偏現在地動了,這是天災,是皇上不仁,他們這些老臣苦勸不聽,便是他真死了,那也是獲罪於天,於他鎮國公有何干係?
至於成王,遲早也是要死的,皇位只有一個,哪裡容得下那麼多人。三日,再過三日,他等得起。
之後的幾日,京城中的謠言愈演愈盛,甚囂塵上,在有心人的煽動之下,百姓對皇帝的怨聲也漸大。可奇怪的是,皇上似乎並不在意,絲毫沒有制止。眾人也不知道,這謠言究竟要傳到什麼時候。
謠言傳地太過,連宮裡的人也知道了,弄得人心惶惶,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錦繡聽到明玉她們說此事的時候,心中很是複雜。她沒想到,原來人心這麼好操控,皇上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難道不知道,將地動之事歸罪於皇上,真是再愚蠢不過了。
天災對於古人還說比什麼都可怕,但是可怕並不是他們無知的藉口。他們害怕,想找到癥結所在,所以就順水推之,將矛頭指向皇上,要真是昏君,他們這些造謠的人早該死了千百次了。
錦繡氣得不行,卻也只能坐在那裡干生氣。不說後宮不得參政,就是可以,以她的腦子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不,不會的,山西楊氏是犯了罪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皇上和楊家,勢必不能容的,鎮國公此計,也是為了自保。何況太原養兵之事,皇上早已知道,卻隱忍不發,明顯是要找機會將楊家一網打盡。”
皇后仍舊有些猶豫,“可是成王是什麼樣的人,父親難道不知道?”
與他謀劃,到頭來還不知會落得什麼樣的田地。
小宮人道,“現在答應了是一回事,到時候事成了又是另一回事,成王再有能耐,也不過是只是個王爺,咱們這邊,可是又個正經的皇子呢。娘娘想想皇上這些年是怎麼對您的,難道您一點都不怨嗎?”
☆、107.第 107 章
夜深,京城的城門已經關閉,街道上鮮有行人。建安侯府的書房卻還是燭火通明。
鎮國公看著悠然自得的成王,眼神幽深,不知在想什麼。半晌,他問道,“成王深夜前來,所為何事?”
之前商議大事,兩人都是以書信的方式密謀,從沒有見過面。不是不想對面交談,實在是皇上盯得緊,里里外外的探子太多了,走也走不開。他現在突然出現,鎮國公確實是動怒了,這個時候過來,倘若被發現豈不是功敗垂成了?
成王笑了笑,無所謂道,“書信上終究還是說不清楚,所以便親自過來了。鎮國公放心,本王不會讓人知道的,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連累到你楊家。”
“王爺真是有自信。”
“鎮國公過獎。”
兩人說了幾句話,鎮國公實在不耐煩起來,“王爺此次前來,不會只是為了說這些事吧?”
成王道,“鎮國公既然如此心急,本王也不好藏著,今夜前來,卻又一事要問,否則本王心中不定。”他頓了頓,問道,“不知,范將軍可信否?”
鎮國公道,“原來是這事,王爺不必憂心,老夫也不會拿我楊家上上下下幾百口人命說笑。”倘不可信,他如何會將這麼重要的事告訴他。范家不僅和他楊家有姻親,范成也是鎮國公提拔上來的,只是這事外人不知道罷了,鎮國公亦不想說。
成王稍稍安心,又問,“宮中諸事可都安排妥當了?”
“自然。”
成王聽他說,便贊道,“同鎮國公謀事,實乃本王之大幸。”
“哪裡,京西大營之事,還要靠王爺。”
成王這個狐狸,鎮國公這麼多年一直沒有看透他,說話也是五分真五分假。這回若不是被逼無奈,鎮國公也不會和成王再有什麼瓜葛,畢竟當年兩人共事的結果並不好。
成王靠在椅子上,神情放鬆,姿態頗為慵懶,外人很難想像成王私下會是這樣不羈的性格,且他一個而立之人,卻遠比京中少年來的瀟灑。他似有些不解地看著鎮國公,“這種大逆不道之事,本王會做是為報當年奪位之恥,不過,本王倒是想不明白鎮國公是為了什麼?”
鎮國公臉色一僵,緩緩道,“自然是和王爺一樣,心有不甘。”
成王笑了兩聲,自覺這話問著沒意思,時辰不早了,他也不便再這裡多待。倘若那邊真的被發現了,也不好解決。這才辭別了鎮國公,戴著披風從角門走了。
鎮國公留在書房,想著方才成王問的問題。他怎能不謀逆,山西的兩萬精兵,本是他自保之用,卻被皇上發現了,不但發現了,還將他的精兵全都殺了,一個活口也沒有留下。不論鎮國公的初衷是什麼,在皇上眼裡都會覺得這是在謀反,看皇上對皇后太后的態度,也知道就算兩家出了兩後,也遲早都是得死的。
既然都是死,他何不坐實了謀反的名聲。何況這次地動來的太是時候,魏國百年無地動,為何偏偏現在地動了,這是天災,是皇上不仁,他們這些老臣苦勸不聽,便是他真死了,那也是獲罪於天,於他鎮國公有何干係?
至於成王,遲早也是要死的,皇位只有一個,哪裡容得下那麼多人。三日,再過三日,他等得起。
之後的幾日,京城中的謠言愈演愈盛,甚囂塵上,在有心人的煽動之下,百姓對皇帝的怨聲也漸大。可奇怪的是,皇上似乎並不在意,絲毫沒有制止。眾人也不知道,這謠言究竟要傳到什麼時候。
謠言傳地太過,連宮裡的人也知道了,弄得人心惶惶,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錦繡聽到明玉她們說此事的時候,心中很是複雜。她沒想到,原來人心這麼好操控,皇上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難道不知道,將地動之事歸罪於皇上,真是再愚蠢不過了。
天災對於古人還說比什麼都可怕,但是可怕並不是他們無知的藉口。他們害怕,想找到癥結所在,所以就順水推之,將矛頭指向皇上,要真是昏君,他們這些造謠的人早該死了千百次了。
錦繡氣得不行,卻也只能坐在那裡干生氣。不說後宮不得參政,就是可以,以她的腦子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