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慧心靜靜地等著張太師吩咐。

  張太師立在殿外,聽了此話再沒了別的說法,當即揮袖而去了。

  半晌,慧心才重新回了裡頭。

  她方才的那些話,可不是故意擋著張太師不讓她進來,而是她們娘娘真的在小佛堂里。太后娘娘本來不信佛的,可這些年身子不好,年紀也大了,專門叫人在偏殿裡弄了個小佛堂,請了幾尊佛在裡頭供著,平日裡時不時地去念會兒經。

  不過,這陣子除去皇上喪禮的事兒,餘下的時間,太后娘娘都是將自己關在佛堂里。

  慧心私下瞧著,覺得太后娘娘這是變相地在贖罪呢。既放不下張家,又對不起皇上,連唯一的線索也燒了,心中存了愧疚,便越地誠心向佛了。

  打開小佛堂的門,慧心便看到太后跪在蒲團上,從後頭看,整個人佝僂地像個老人家,哪裡還看得出一絲一毫的尊貴來。這近乎自虐的向佛,看著怪叫人心疼的。可慧心知道,若是敢在太后娘娘面前露出這樣的情緒,她這條小命,算是徹底保不了了。

  “太后娘娘。”慧心走進了些,小聲道,“太師已經走了。”

  太后眼皮都未掀一下,一頓不頓地瞧著木魚。

  “往後張家的事,就別過來說了。哀家不想聽。”

  慧心微微有些驚訝,但還是應了下來。看來,太后娘娘終究是過不去心裡那一道坎,覺得是自己害了皇上。

  雖說皇上暴病而亡一事交由大理寺處理,可是查到現在,還是沒能查到一星半點。日子拖得越久,便越難查出來什麼東西。

  太后停下手,道:“國喪過後,永寧宮便閉門謝客吧。”

  “是。”

  ……

  卻說張太師帶著一腔怒火掉頭之後,仍舊在皇宮裡待到了傍晚才回了府。

  乍一進府,張太師便吩咐人將幾個幕僚心腹都召集起來。等他到了書房,那些人也一併都過來了。

  張太師坐在椅子上,臉色鐵青。他知道太后疑心他,也想趁著這機會好好解釋一番,可他沒想到,太后竟然連見都不想再見他一眼。

  幕僚們互看了一眼,中有一人站了出來,問道:“太師可是在宮裡遇上了什麼事兒?”

  張太師煩躁地點了點桌子:“大理寺的那幫子蠢貨,到現在還沒有查到半點東西。”

  如今所有人都認為是他做的,甚至連太后都這樣認為。大理寺一日不將這懸案破了,他便一日不能洗清嫌疑。

  會設計陷害他的,數來數去也不過那麼幾個,最有可能的,當屬那攝政王趙煊。只有他,才會下這樣的狠手。

  可知道是一回事,別人願不願意相信又是另一回事。起碼,在秦太傅那些老臣眼裡,他就是戳了章的亂臣賊子了。傳國玉璽確實在他手中,皇上確實想要滅了張家,這消息,當晚,那消息也確實送到了他手中。

  他這是百口莫辯。

  “這事確實棘手,此局不破,怕是太師日後也洗不清了。”

  張太師傾了傾身子:“如何破局?”

  “趁勢而上。”那幕僚果斷道。

  張太師沉吟許久,未見出聲。

  “太師,都這個時候了,您還在猶豫什麼。傳國玉璽既在您手中,您便是天命所歸。如今皇上未有子嗣,後頭的新帝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不若您取而代之,有這玉璽在手,還怕您不是眾望所歸之人麼?”幕僚所言,也非他的私心,實乃為了大局著想。站在哪一邊,便會不由自主地偏向哪一邊。當初他們既有謀逆之心,如今也不會覺得趙家那些王爺世子們繼位是名正言順了。

  如今滿朝文武,泰半都是他們的人,便是有什麼變動,也都會向著他們這一邊。倘若顧忌這個,顧忌那個,反而會錯失良機。要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秦太傅幾日,要不了多久便會推舉新君的。真叫新君上位,那也再沒有他們什麼事了。

  甘心嗎,自然是不甘心的。

  另一人也在旁邊附和道:“自古成王敗寇,若是太師您坐上了那位置,這等莫須有的污名根本算不得什麼。”

  “太師,還望您三思啊。如今這境況,實在是天賜良機,不可辜負。”

  張太師望著幾個心腹,思慮良久,終是笑了起來。

  “諸位,所言極是。”

  朝中那三位從來都沒有信任過他,如今太后又疑上了他,他已是退無可退了。既然如此,還不如迎難而上。

  眾幕僚當即將懸著的心放回肚子裡。能這樣說,表明太師已經下定決心了。他們這些心腹,也終於有了熬出頭的那一日。

  如今只需好生謀劃,靜待良機。

  作者有話要說:

  張太師: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風……風……風……

  風遲遲都沒有來……

  第138章

  又過了五六日,先帝的靈柩終於入葬, 牌位也進了太廟。

  喪禮過後, 京城卻沒有沉浸下來,反而像是旺火里添了一瓢油, 燒得越發地熱鬧了。就連阿黎這個平日裡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的, 都知道裡頭的一些事。

  先皇去得倉猝, 可葬禮卻辦得一點兒也不寒磣。大魏諸藩王,早些日子就得了消息, 連日連夜地趕到了京城。如今喪禮結束, 他們也順理成章地留了下來,想著往那皇位上沖一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