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用被捆住的雙手重重砸向地面,砸得整個衙署大堂似都搖晃起來,口中大喊道:“哥舒!哥舒!還我父皇命來!還我父皇命來!”

  蕭慶寧見狀,心知此人已將仇恨轉移到哥舒夜身上,剩下的事情她不必多說,只留給時間慢慢發酵,現在她們要做的就是挾持金骨別術,通過外交手段給金骨阿隼那那邊施壓,看他如何處置哥舒夜和失朵那思這兩個人,否則就等著他們燎軍內訌。

  之後的事就是慕容雅博去辦了。

  慕容雅博先把金骨烏虎的屍首送還燎軍大營,但沒有白給,同時還把“金骨別術的話”帶了過去,加上沈玄派人渲染,一時間,燎軍面對金骨烏虎的屍首,發出了無數對哥舒歌和失朵那思的追責之聲,這使得金骨阿隼那企圖通過對寧軍發動戰爭把矛盾引導出去的想法破滅了。

  因為他發現王廷之中,支持金骨別術的人至少高達一半,這些人都要求遵從金骨別術的旨意,嚴懲哥舒夜和失朵那思,如果金骨阿隼那沒有給出這一半人滿意的交代,別說對外發動戰爭,便是他這個皇帝都不可能當得了。

  而因為燎軍內部發生了分裂,穆如山闕反而被支持金骨別術的舊制派推舉成為了領袖,便連原本伊稚合速手底下的黨羽也全部對穆如山闕表達了支持,因為自始至終,他們這些人看不慣的並非穆如山闕這個國相,而是哥舒夜這個“奸臣”。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廟堂的地方就有政治,燎人內部也有政治,就像當初大寧內部的主和派和求戰派,現如今,金骨阿隼那自己還沒當上皇帝便先遇到了黨爭,這幾乎是每個執政者不可避免的困局。

  如果能退回炎都,再給他時間慢慢整治,他有足夠的信心解決這些黨爭,使得他們王廷內部渾然一體,一致對外,但現在蕭慶寧和慕容雅博不會給時間,從她們把金骨烏虎的屍首送回來那一刻起,金骨阿隼那就知道寧軍不安好心,不會再給他退路了。

  讓他殺了哥舒夜是不可能的,對金骨別術及其黨羽來說哥舒夜是個奸臣,但在金骨阿隼那眼裡,哥舒夜是一個為了大燎而甘願犧牲一切的智將,在別人眼裡哥舒夜是無所不用其極,在金骨阿隼那看來,哥舒夜是傾其所有,捨身為國,奸臣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家國大義,哥舒夜這種人卻正好相反!

  “稟四太子,屬下願為老師贖罪,交出東路軍主帥之位,任由國相處置。”

  雙方拉扯不休之時,失朵那思主動站出來給哥舒夜頂罪,他看到了他們燎軍內部的分裂,如果要在他和哥舒夜之間選一個人出來平息事態的話,他寧願是他自己。

  此時,燎軍大帳之中,只有金骨阿隼那、哥舒夜和失朵那思三個人,失朵那思如此表態,金骨阿隼那回道:“贖什麼罪?且不說你老師何罪之有,便是有罪,值此關頭能臨陣換帥嗎?”

  失朵那思正要開口,卻是哥舒夜先向金骨阿隼那說道:“請國相與諸位親王過來一同議事吧,當此關頭,我們越是要把話敞開了說。”

  金骨阿隼那知他話外有話,或者心裡已經有了主意,便問道:“你待如何?且先把話講清楚。”

  哥舒夜道:“如今局勢寧軍占優,我五十萬大軍只剩四十萬,雖說仍有底氣,但在城中消耗下去絕非良策,雙方差距在國力而不在軍力,此為強弱根本,此時四太子應考慮撤軍返回炎都,待登基之後執掌三軍大權,對外採取守勢,對內實施改革變制,以整個草原為基本盤,花個三年五載,到時再點大軍與寧人決戰,順勢而為,莫過於此。”

  這是他跟穆如山闕說過的話,也是他對當前局勢的清醒認識,他清楚認識到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輸給寧軍,原因不在軍力而在國力,國力的體現包括兵源後勤補給以及民心得失等等方面,他的策略是金骨阿隼那登基之後推舉改制,不說重新收復三州一郡實施寧人那一套,便是在遼闊的草原之上起碼先實行制度和文化上的統一,讓他們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不倫不類,介於部落與國家之間。

  這些道理金骨阿隼那豈能不懂,他且問:“大寧女帝如何肯輕易放我們撤軍?”

  哥舒夜道:“拿我去換。”

  金骨阿隼那:“……”

  第186章 終局(三)

  哥舒夜說用他去換燎軍撤回炎都, 並沒有誇大其詞,但他絕不是說僅僅用他的命去換四十萬燎軍安然撤退,背後還有更深的考量。

  “大皇帝之死我難辭其咎, 四太子越是保我,登基阻力越大, 此時用我一人之命換大軍後撤加上四太子名正言順繼承大燎帝位, 一舉兩得,四太子切莫猶豫, 我蒙太|祖隆恩方有今日,既為大燎臣子, 正該以有用之身換大燎千秋功業, 四太子莫要因私廢公, 一切以家國大事為重。”

  他說這段話時, 臉上也是沒有任何情緒波動的,整個過程平鋪直敘,仿佛這就是他該做的事, 這就是他的歸宿,就是他的結局。

  失朵那思卻率先說道:“四太子, 此時正值兩軍鏖戰之緊要關頭, 老師擔任西路軍副帥,若將他送給寧軍將比臨陣換帥更甚, 此事萬不可行!”

  金骨阿隼那尚未表態, 哥舒夜轉頭瞪了失朵那思一眼:“不准再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