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下書院的人如今都盼著對皇后娘娘來到夏國,這麼一位傳奇的娘娘嫁到他們夏國,說不定會帶來更多的變化也不一定呢?

  經此之後,男子愛看的報和女子愛看的報都不約而同的贊起來一個人,百姓們受其影響,很快便對新皇后有了好感,甚至好感度直逼他們的聖上。

  一月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蕭瑾在得知一月之後大婚,便得急著回去準備了,不過在此之前,他還得跟燕國“好好”談談。

  作為戰勝方,若不討要點好處,未免太虧了。

  第207章 賠償 ◇

  ◎走了齊國的老路◎

  不同於夏國的普天同慶, 燕國如今的情況已然十分焦灼。

  燕國自南下後,就沒有打過什麼敗仗。

  國富兵強,便讓這些軍人養成了心比天高的性子, 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了, 包括在此次戰事中吃了大虧的一眾老將軍們也一樣。

  蒙陽被救回來的時候已經沒了大半條性命,被人直捅要害,又連夜逃命, 回了京城之後便高熱不退,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才醒過來。不過他還算是幸運的, 那驃騎大將軍直接沒熬過來,在回京的途中便駕鶴西去了。回京之後,家裡人聞此噩耗, 悲痛不已。

  朝中上下也因為這場喪事備受打擊,大將軍的離世, 叫他們清醒地認識到,燕國興許真的不敵夏國了。

  人力也終究沒辦法抵抗火炮的威力,是他們太高估自己,也太低估夏國了。

  蒙陽也隱約有這種感覺, 只是他嘴硬不肯承認。甫一醒來, 蒙陽便連忙打聽夏國的事, 再得知夏國威脅燕國,要燕國賠償江陵府一切損失之後, 蒙陽跟其他幾個老將就一樣, 氣的直接破口大罵:“夏國人未免欺人太甚, 還想讓我們賠錢給他?想得倒美!若不是他們耍些陰謀詭計, 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再說了, 便是不賠, 他們又能拿我怎麼辦?還能打過來不成?他們有這個膽子嗎?”

  朝中這麼有恃無恐的大有人在。

  直到……夏國陳兵於東京路一帶,才讓他們慌了神。東京路的五州直接與燕國接壤,從東京路直接用兵,比派兵前往江陵府可簡單直接過了。

  司徒恭聽說這事兒之後便在琢磨夏國的意圖。毫無疑問,夏國肯定不會打,也不敢打。他們雖然退了,但那都是因為夏國使了詭計,並非真正被擊退了。

  夏國但凡是不想著跟他們魚死網破,都不會再貿然開兵,因為這時候打起來根本不合算。

  不僅司徒恭這麼想,就連賀辭也這麼想。

  朝中就沒有一個人是想要賠償議和的,然而司徒恭怕就怕,夏國又會使出別的謀算來。

  官吏知道實情,百姓卻未必知道真相,一旦百姓亂起來,他們就是有雄兵百萬,也難擋夏國幾十萬之。

  這兩國開戰,從來就不僅僅是軍人的事情。

  然而,司徒恭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或者說,他足夠了解夏國行事的套路。

  幾日過後,朝野內外果真謠言四起,都言之鑿鑿地說夏國隨時都會打過來,謠言傳著傳著,各地百姓忽然不約而同的開始搶起了米。

  因為他們聽說,開戰之後國內就沒有米了,若是那會兒再買肯定遲了,能先囤多少就囤多少。

  這當然也是顧淮南的手筆。

  搶米這件事兒還是受了原先齊國糧商的啟發,糧食是國之根本,若糧食都搶完了,看燕國還慌不慌?

  若說夏國的軍隊只是武力威懾,那顧淮南這一手絕對是從內部瓦解。不論燕國朝廷如何強調國內不缺米糧,可百姓就是不信。

  一旦有人搶,便有人有樣學樣。且隨著眾人哄搶,糧食鋪子的存貨很快就見底了,下一批前來搶米的人得知鋪子裡頭已經沒了米,越發恐慌起來。

  沒米的消息越傳越廣,恐慌也就越來越大,眾人甚至覺得,只要下午打過來,他們就會被火活餓死。

  恐慌之下,對於朝廷的埋怨也就更深。

  他們埋怨這群燕國人只顧著自己樂意,全然不管他們的生死,果然不是一族人,就是不一樣。若朝廷一直這副德性,那他們還擁護個屁!

  轉頭去夏國豈不更好?

  夏國可沒有把人不當人的,哪怕是華北一帶的齊國人,日子過得也依舊有聲有色。

  不能開戰的輿論占據了上風,於是有些有頭有臉的人便費盡心思的給上頭遞話,問問朝廷能不能暫退一步,不管怎麼樣,先讓夏國退兵。什麼尊嚴,什麼國威,在填飽肚子這件事上根本不值得一提。連飯都吃不飽了,還要什麼國威,這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嗎?

  這些尋常百姓可沒有軍人那班的骨氣,為了自己的性命安危,他們什麼都可以妥協,也恨不得朝廷趕緊妥協,立馬妥協,最好明天就讓夏國退兵。

  朝野內外流言蜚語屢禁不止,燕國儼然成為一盤散沙,不僅如此,甚至隱約還有原齊國人仇視燕國人的情況。都已經成這樣了,如何作戰?

  哪怕軍中對夏國還是一如既往的仇視,但是光靠這些軍隊,能頂什麼用呢?

  司徒恭哪怕不願承認也不行了,如今的燕國,已經比不上夏國了。

  服輸很難,但司徒恭不是輸不起的人。早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便輸嫡兄許多,可是他隱忍了十年,最後還不是將一種兄弟踩在腳下?

  他不可能一直都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