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分辨不出是誰,那索性一起殺了便是,司徒恭從來不會對敵人憐憫。

  一面下令就地誅殺所有蜀國人,一面又只能破釜沉舟,與夏國一戰。

  司徒恭是打仗的好手,他的天下都是自己一點一點打下來的,在自身劣勢的情況下,面對夏國與楚國的夾擊,愣是打得有來有往,沒有顯出劣勢。

  打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明時方才消戰。

  然而這等關鍵時候,也不知是誰一把火燒了穀倉。

  黎明時分,軍中東北就燃起了大火。燕國軍帶人滅火,卻發現那火上面澆了一層油,水澆上去,火勢反而更大了。

  火光沖天,煙霧肆虐。

  火舌不僅焚燒著軍糧,更焚燒著每個人的心,讓其每時每刻都處在煎熬之中。

  眾人心中絕望,這個是他們好不容易才運過來的糧食。

  燕國境內的朝廷的糧食本就不多了,如今外頭天寒地凍的,本就不適合行軍打仗,這回又燒了糧倉,他們還拿什麼跟夏國打呢?

  等有人叫糧倉被燒的消息報給前線的司徒恭時,便是司徒恭也產生了懈怠感。

  難道老天爺得的偏幫夏國?

  沒了糧食,他們要上再打也是沒辦法了,但司徒恭不甘心,憑什麼一切好處都被夏國攥在手心裡?他一統天下的霸業還未實現,便半路夭折了。

  心有不甘,司徒恭又問道:“那些蜀國人可殺盡了?”

  “殺了大部分,還有一些沒來得得及上,有幾個還逃了。”

  “能追則追,追不上便把剩下的都殺了,一個不留。此事刻不容緩,決不能放任他們回到江陵府。”

  司徒恭話中帶著濃濃的狠戾,幾句話便定下了十萬蜀國兵卒的生死。

  也不知是燕國的殺孽太重,亦或是糧倉被燒一事激發了夏國跟楚國的好勝心,午時一過,簡玉衡與林檀又率兵襲來。

  司徒恭知道多留無益,當機立斷帶人撤退,準備渡江回到燕國。

  簡玉衡緊追不捨,最後直接在江邊點起了火炮。

  哪有打了人,什麼都不留就拍拍屁股走人的道理?竟然燕國捨不得留下,那就多留下幾條命吧。

  也當是償還他們的枉死的兵將跟朱雀軍了。

  第205章 戰後 ◇

  ◎大獲全勝◎

  燕軍渡江時, 正是夏國火炮轟鳴之時。

  數以百發的彈藥裝上之後,頃刻間就朝著江中打去。簡玉衡還是有分寸的,等頭幾艘船走遠了幾乎快要上岸的時候才開始轟炮。

  這當然也是他們君臣幾人商議之後的結果。

  燕國那司徒恭雖然不干人事, 但如果他死了, 燕國跟夏國便是不死不休的仇敵了。若是燕國沒了這個司徒恭,從此一蹶不振的話,那倒也沒什麼, 殺了他反而便宜了夏國;可問題是燕國並沒有那麼弱,司徒恭更有一個十歲的長子, 都已經長成了,即便司徒恭去世,這個長子依舊可以順利登基, 替父報仇,到時候誰知道反撲會不會來的更加劇烈呢?

  且燕國那位丞相賀辭也是老奸巨猾, 不得不防。

  不管怎麼說,眼下還是不要把司徒恭給炸死了好,儘管簡玉衡恨不得他就地升天。

  打不得司徒恭,對著後面的燕國軍, 簡玉衡可就沒有那麼好的心腸了。

  江邊並沒有太多的大船, 大多數士兵渡江也不過乘坐木筏, 一顆火炮炸過來,便能掀翻一大群的小木筏。水流激盪, 爆炸聲不絕於耳, 便是水性再好, 也難以在這種情況下穩住。

  冬日裡的江水寒冷徹骨, 又深不見底, 落在水中, 走運的還能抓住木頭,勉強留得一線生機;但大多不走運的,便只能被炸得缺胳膊斷腿,就此被江水沖開,生死不知。

  司徒恭登岸之後才發現夏國留了一個後手,放下便開始後悔。

  早知損失如次慘重,還不如直接跟夏國斗到底。破釜沉舟,也要拿下江陵府。

  然而彼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司徒恭只能讓士兵盡力救下落水的人,但若實在是救不了,也無計可施。

  被人捅了一刀,如今才疼醒了的蒙陽卻是生生地吐了一口血,本來就受傷,如今傷得更嚴重了。他這是怒急攻心,對夏國徹底恨入骨髓了。

  “這些奸詐的夏國人,方才不拿火炮,如今等咱們渡江了才過來轟,好惡毒的心思!”

  他邊上的小將無奈勸道:“蒙將軍您還是歇著吧。”

  “我如何能歇得住?若不是我受傷了,定要跟他們廝殺到底!”

  眾人心想,你如今傷成這樣不正是因為歇不住嗎?若不是在軍營裡頭隨意打殺人,至於被捅成現在這副人不人鬼不樣子嗎?

  雖然蒙陽義憤填膺,但周邊的人都沒好應和,畢竟將軍開戰本來就不需要多善良的心思。在戰場上善良,是對自己人的殘忍。

  夏國雖然無恥,但是今日這一出也沒人敢說他就錯了,只能說他們時運不濟,屋漏偏逢年夜雨。

  林檀聽著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心中濃濃的恨意方才消減了些許。

  雖然戰爭的罪孽不能一筆勾銷,但是看著燕國倉皇逃竄,後頭的那些兵卒死的死、亡的亡,也算是給死去的將士們一個交代了。

  她沒有辜負林家軍的期待,江陵府,收住了。不僅收住了,更將燕國打回了老家。今日一戰,燕國勢必會元氣大傷,屆時看他們還有什麼底氣跟楚國過不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