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蒙陽是覺得,軍中一定還有別的奸細。

  只是這奸細不知藏在何處,有或許真的是他想的那幾個,可最好別是,若是的話,定要讓他們挫骨揚灰!

  蒙陽還想著捉奸細,司徒恭與賀辭卻將目光放在了糧食上。這回用的糧食是軍中半年的口糧,如今一下子沒了,還得從別處補上。

  只是燕國又不像夏國,建有那麼多的糧倉。燕國從前在北方的時候以遊牧起家,並沒有多少農田。占據齊國之後,倒是一下子得了很多的地,這兩年也收了不錯的收成,只是齊國在經歷齊皇的無止境的搜刮之後,如今朝廷的底子實在不豐厚。若是擠一擠,半年的軍糧肯定是有的,只是若他們半年還無法拿著夏國呢?

  司徒恭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先派重兵回燕國,先調運三個月的糧食來,再從各地富商那裡借半年的軍糧。

  如今燕國在征戰,他們作為國家的一份子,怎麼也得出一份力吧。

  司徒恭與賀辭商議一番,決定下旨鼓勵富戶捐糧,並給予獎勵,允許商人之子參加科舉,入朝做官。

  這道政令發布之後,燕國與夏國邊境一帶的官府也很快得到了消息,遂趕緊告知朝廷。

  蕭瑾沒多久也聽說了,他立馬修書一封,送去給了顧淮南,讓他從中作梗,壞了燕國的好事兒。

  蕭瑾對此很有信心,與林檀道:“等著看吧,這回定能從內部瓦解燕軍。”

  林檀半信半疑:“真的如此有效?”

  蕭瑾故作高深:“那是自然,只要軍心動搖了,他們拿什麼跟咱們們打?”

  沒看到這兩日因為缺糧食,燕國攻城的頻率都低了嗎,那是因為他們也沒了底氣。

  才沒了半年的糧食,就變成了這樣,若是徹底斷了糧

  ,他們最後也只能鳴鑼收兵。

  顧淮南得了旨意之後,立馬聯繫各州縣官員。

  夏國的東京路,包括東北華北境內的諸多地方,原先都是齊國土地,如今一分為二,各地商人雖然歸屬不同的陣營,但生意上仍有往來。兩國開戰,那是朝廷的事,商人的生意還是得做的。

  這生意一做起來,交集自然也就變多了。近來,有不少燕國商人都被夏國人洗了腦。原先他們也覺得多給些糧食不算什麼,反正他們也有,但與他們做生意的那些人卻覺得他們是冤大頭。

  “這戰事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夏國那邊的火炮有多厲害,你們也是知道的。況且這都多長時間過去了,江陵府還是沒攻下,只怕你們燕國的軍隊也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厲害。這場仗,不知得打到何年何月呢,難道他們軍隊一日不收兵,你們就得一直供著糧食?”

  “哪有兩軍開戰,讓商人交糧的道理?若他真那麼缺糧,為何不讓北地的燕人送糧食,他們那兒不僅有糧食,還有數不清的牛羊呢,那可不比糧食管保?”

  “別的傻乎乎的捐糧了,就算傾家蕩產也沒人記得你的好,不是一族人,還指望著別人會拿你們當同族看?”

  夏國商人的話,句句誅心。

  不少商人回頭一想,也確實是這個理。

  這麼一來,燕國境內捐糧的商人便一少再少,誰也不想當冤大頭,就像那些夏國人說的一樣,真那麼缺糧的話為何不從北邊借呢?

  這些人按兵不動,剩下的商人也不是傻的,自然也開始裝蒜了。即便有人裝不了,也不過是隨便捐了些糧食做做樣子,並不會多給。

  是以燕國朝廷並未從商人這兒得到半分好。

  糧食沒借到,反而受了一肚子的氣。

  蒙陽又聽聞這些日子有人在軍中散播謠言,說他們的糧食快要不夠了,若不能在這個月拿下江陵府,這個冬天他們得餓死凍死。

  蒙陽本就疑心軍中有奸細,聽到這流言之後,勃然大怒,直接讓人查,結果一查,證據竟然都流向他之前懷疑的那幾個人。

  蒙陽一怒之下,直接打斷了他們的腿。

  之所以沒有殺了他們,是因為上還有司徒恭。若非顧忌司徒恭,蒙陽鐵定不會留下這樣的隱患的。

  人是殘了,反而缺糧的流言卻並未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賀辭等不知多少次安撫士兵,皆為奏效。尤其在燕國再次攻城失敗、兼之下了一場秋雨之後,燕國士兵中的憂慮更甚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仗打了這麼久,都已經快要入冬了。聽說朝廷只運了三個月的糧食過來,如今都已經吃了一個月了,等到入了冬之後他們還吃什麼?

  最重要的是,就算是熬過了這個冬天,他們又真的能打得贏夏國嗎?聽說夏國又派了三十萬的兵並在江陵府附近,就算他們真破了城,也未必能打得贏。

  蕭瑾從近來燕國攻城時士兵的表現估摸出,他們做的那些準備應該奏效了。

  只是攻心之計,如今才開始呢。

  燕國打得這麼歡,如今總算是輪到他們了。

  第203章 反攻 ◇

  ◎挑撥離間的技術◎

  攻心之計, 不僅是蕭瑾擅長,夏國自上而下的官員個個都擅長。

  朝中,張崇明讓夏國所有的報紙都換了版面, 開始鼓吹夏國的優勢, 從夏國如今的兵力到財力,再到朝野內外風雨同舟的氣魄,就沒有一樣是不夸的。但凡守住一次成, 張崇明都會叫人在報紙上大誇特夸一番。吹噓他們聖上領導有方,吹噓他們未來的皇后娘娘足智多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