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人不僅希望方丞相自盡,言外之意也希望齊皇自盡。唯有他自盡, 方能洗刷之前的污名。

  文人將名聲看得有多重, 不需多說。

  方夫人知道他們的打算, 但他瞧不上這些人的算計,斥道:“這些人實在是惡毒, 若是換成他們, 且看他們願不願意死!”

  誰不畏死?只是事情沒發生到自己身上, 所以才一個個站著說話不腰疼。

  方夫人知道自己丈夫走不出來了, 所以才著急地勸說道:“您也不必將他們的話放在心上, 總歸還有聖上陪著咱們呢, 外頭那些風言風語終究只是一時的。”

  連方夫人都看得出來齊皇怕死,方丞相又怎會不知呢?

  他攥著妻子的手,苦笑著說:“話雖如此,但人言可畏,不得不如了他們的願。”

  她夫人有一句說錯了,那些風言風語可不只一時,鬧得不好,那就是一輩子蒙羞。

  方夫人見他鐵了心要死,也怒了:“既然都是要自盡的,妾請先死,夫君再死也不遲。”

  “不,你不必。”方丞相安撫著她的情緒,談及生死仿佛如吃飯穿衣一般尋常小事,“我是因為身居高位,不得不以身殉國。你還年輕,又管教著一家老小,何必做那等無謂的犧牲?”

  方夫人哭道:“您也知道是無謂的犧牲?”

  方丞相無言。若是可以,他又怎麼會選擇一條死路呢,眼下是被逼到絕境了。

  方夫人眼中噙著淚:“您若沒了,家就倒了。來日燕國與夏國清算時,一樣不會輕饒了方家。”

  “倒也不會。燕國為利,夏國為名,兩國都不是窮凶極惡之徒,不會對無辜之人大開殺戒的。”

  至於他,死了之後反倒會讓兩國安心。其實方丞相知道,自己自儘是最好的結果,一則體面,二則也能為方家謀個好名聲。他已經逃過一回,決不能有第二回。方家也不能因為他而留有貪生怕死的污名。

  還不如他乾脆殉國,往後不拘是夏國還是燕國掌控齊國,他們方家的子孫後代都能拿著這份好名聲謀求一份出路。

  他是非死不可的。

  方夫人知道他心意已絕,縱然再不忍,再不願,卻也勸不動他,整日以淚洗面。

  方丞相欲坦然赴死,可齊皇做不到。

  他覺得方丞相有病,還病的不輕!好好的活人不當,非要去做刀下亡魂。其他自己一個人死就算了,還想要拉扯無辜的自己,跟著他一起死!

  他憑什麼要死?既沒殺人放火,又沒招誰惹誰,整個國最無辜的就是他了。若他跟著一道死了,只怕老天爺都要看不下去了。

  就因為方丞相步步緊逼,齊皇這段時間都有些不敢見他。

  這日,齊皇在園中散步,看到不遠處有一池塘時,不由得繞道而行。

  他現在看到水就想到了湖,想到了湖不免又想起了那句投湖自盡。

  那方丞相想他死都已經有點魔怔,誰知道他會不會在這水旁邊下點手腳,好讓自己“主動”投湖自盡呢?

  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齊皇打了一個哆嗦,正要往回,一轉身就又碰到了陰魂不散的方丞相。

  怎麼又是他,齊皇頭都大了!

  齊皇下意識就要走,卻被方丞相給攔住了。

  方丞相見齊皇如此,知道他在害怕什麼,心裡一嘆,卻還是上前說道:“聖上,夏國今日動用了火炮,燕國的攻勢也越發猛烈了,幾位大臣想請您過去商議個法子。”

  原來不是勸他去死的,齊皇鬆了一口氣,不過想到燕國跟夏國那兩個王八羔子步步緊逼,他又覺得喪氣:“朕能有什麼辦法?早就說要舍了這燕京繼續往北,你們又不同意。”

  如今好就好在,燕京還能撐一撐。齊皇就這點好,他想的比較開,又比別人樂觀一些,哪怕眼下都已經大禍臨頭了,他卻還在慶幸燕京起碼現在還□□著。

  方丞相忍著火氣:“舍了燕京還能往哪兒逃?”

  “逃去東北啊。”

  “那本是個不毛之地。”

  “正是如此,才更應該去那兒,只有那兒夏國和燕國都看不上。”齊皇振振有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必跟他們硬撐到底呢?朕也不是貪生怕死,只是覺得沒必要與他們對上。”

  對,就是這樣,齊皇心裡篤定。

  方丞相徹底失望了。他們的聖上為了活命,連最後一點臉面都不要了。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還沒必要同他們對上?難道正要被逼得一點尊嚴都不剩,聖上才會悔悟麼?

  事已至此,多勸無益,方丞相也不願意在這件事情上多做糾纏。這位畢竟是一國之君,鐵了心不願意死他也沒什麼辦法,於是方丞相便逼著齊皇去了前殿。

  今天來這裡議事的人出乎意料的多,齊皇剛踏進去,便發現裡頭氣氛古怪,整座殿中仿佛縈繞著一層揮不去的壓抑跟愁苦。

  齊皇心裡知道這是為了什麼,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他卻故作不知,泰然地坐上了主位:“眾愛卿有何話要說?”

  寧尚書憂心忡忡:“聖上,燕國已經快要破城了。”

  齊皇還問:“果真守不住了?那還能守多久?”

  “只怕就在眼下,兩國便能破了這燕京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