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效果也是顯著。

  官衙門口地方並不大,多少人想跪在這兒都找不到位置,於是沿著外頭的大街一路跪下去。

  一眼望不到盡頭。

  那些不願家破人亡的尋常百姓,聲淚俱下地求著鄧喜:“大人,求您了,您就先降了吧,就當是保全濟州城所有的老百姓了。”

  鄧喜對這些人的哀求並未入心,因他根本不在意這些人的惶恐跟不安。如今事情達到他想要的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表明自己剛正不阿,完全是為了百姓的生死存亡才做出這樣的選擇,鄧喜故意面露遲疑,似乎是被眾人的話給說動了一些。

  百姓們見狀,以為是看到了希望,越發卯足了勁勸降。

  一來二去,有來有往,足足勸了半個時辰。

  鄧喜本來還想再裝一裝的,可他站了半個時辰腿實在酸澀,有些撐不住了。

  今兒偏日頭還大,鄧喜望著下頭那些跪得搖搖欲墜的老年人,也怕他們在衙門口出事賴上他,故而終於不端著了,眼中擠出一絲絲淚水,哽咽著道:

  “……是本官無能,對上無以報效朝廷,對下不能安撫百姓,對外亦不能擊退來敵。如今被迫投降,不是你們的過錯,全是本官一人的過失。日後朝廷若是想要清算,本官一力擔下所有罪責,絕不會叫爾等替本官擔了這個罵名。”

  鄧喜義正言辭,感動了不少人。

  簡玉衡跟孟楚趴在對面的牆上,將這一切收歸眼底。

  孟楚道:“這鄧喜還真是個妙人。”

  “我看是小人才對。”簡玉衡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評價道。小人也並非是敵人,只要物盡其用,便能有大用處。

  他們在這邊看了半天的戲也看夠了,如今濟州投降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兒。城中上上下下就沒有一個願意與夏國繼續開戰的,民意如此,還有誰能逆著民心行事?

  鄧喜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送走了這些百姓之後,立馬決定開城投降。

  簡玉衡看了看天色。

  才是傍晚,這一天還沒有過去,他也沒有在聖上跟前食言。

  確實只花了一天功夫便破了濟州城,還沒有費一兵一卒。

  濟州投降乃是一件大事兒,蕭瑾親自前往,以夏國皇帝的身份接受了鄧喜的投降,當日便帶著大軍進駐了濟州城。

  鄧喜也是頭一次見到這位傳聞中的夏國皇帝。方才投降的時候,他就忍不住打量了好幾眼。真是年輕啊,還年少有為,只花了兩年就把夏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已經超過了齊國。這樣的手段,真是少有人能及。

  鄧喜再次確定自己沒有跟錯人。

  他如今擔心的是蕭瑾會不會為了在濟州安插自己的人手,直接把自己給替了,或者把他給分配到別的地方也未可知……

  好在鄧喜最後發現是自己多慮了。

  蕭瑾的確換了一批人,也安插了不少去年考上的進士,但卻並沒有將鄧喜換掉。

  鄧喜這人,他已經從孟楚那聽了個大概。小人一個,但卻極懂得審時度勢,且濟州投降一事他也是出了大力氣,自己總不能過河拆橋吧?

  蕭瑾不僅沒有對付他,還給他封了一個榮恩侯,以示看重。

  夏國的考核制度改了之後,連虛職的俸祿也改了,如今什麼侯爺國公之類的領的俸祿都是少之又少,只有頭頂實職在衙門做事的才有正經的俸祿領。

  給鄧喜封個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費錢的事情,蕭瑾並不在乎什麼。

  反倒是鄧喜因為此事大受震撼。

  他本以為簡玉衡之前說的那些話都是哄他的,沒想到還真撈了一個侯爺。那可是侯爺啊,若是他在齊國也能當侯爺,哪還用得著受岳家的氣?

  真是老天開眼了,到現在才眷顧他。

  就因為這侯爺的身份,鄧喜覺得自己自此之後都不一樣了。獻城前,鄧喜在家還是唯唯諾諾不敢吱聲,可獻城之後,他在家裡變真正的無法無天了。

  如今他都不受齊國管了,還怕那些做甚?鄧喜把自己受的這十幾年的氣全都發泄了出來,對著妻子一頓好罵,甚至還一怒之下直接把妻子給攆出了濟州城。

  她不是一天到晚念著自己的娘家嗎?如今正好遂了她的心意,讓她徹徹底底的回娘家吧,他鄧侯爺可不伺候了!

  鄧朱氏被趕出去的時候氣都氣糊塗了。

  她下意識的就準備向人家求助,於是人還沒到開封,告狀的信就先到了。

  可她不知,朱家如今也是處境艱難,進退維谷。

  鄧喜投降一事導致朝中上下議論紛紛,他們齊國可從來沒有未戰先降、主動獻出一城的先例。鄧喜的背刺讓齊國朝廷顏面大跌,朱家也因為有這麼一個女婿,已經被人給擠兌得沒邊兒了,昨兒又被齊皇怒斥,當真是里子面子都丟了。

  齊皇越發覺得朝中上下都是廢物了,平日裡啃食朝廷,出了事之後卻一點擔當都沒有。這個朱家的女婿更是無恥,他恨不得直接將朱家上下直接斬首。

  好懸被人勸住了,否則朱家就不只是覺得丟臉,沒臉見人那麼簡單了。

  朱家的動盪皆因一人而起,這會兒聽到女兒的消息,朱老爺恨屋及烏,連信都不想看了。

  雖然蕭瑾人不在開封,卻能夠想像開封如今的混亂。對比他這一邊,一切都是那麼風平浪靜,歲月靜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