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這件事情到底誰做的呢?

  無獨有偶,馮慨之跟張崇明也在議論此事。

  他們自己沒出手,可除了他們還有誰呢?思來想去,馮慨之也沒想出來一個有動機的。

  難道這件事情真的是齊國人自己想出來的,可他為何總感覺這件事情透露著一股陰謀詭計的味道呢?

  這挖坑的感覺,還似曾相識。

  張崇明忽然道:“興許是東京路那一位。”

  “您是說……顧准南?”

  張崇明捧著熱茶盞,淡淡地道:“那小子看著是個君子,實則心狠手辣,依我看,這件事情多半是他弄出來的。你要是不信,大可以等段時間再看。”

  作者有話說:

  元朝的紙幣是作為法定貨幣的哈,後來瘋狂印鈔,導致物價飛漲,改革了好幾次也沒挽留回來。至於準備金,一開始也有的,可沒多久就被挪用光了。

  第114章 真香(捉蟲) ◇

  ◎齊皇:還是紙幣好啊◎

  遠在東京路的顧淮南還不知道, 自己竟會得了這樣一句評價。

  他做事也的確沒有那麼光明磊落,這與他自小的經歷有關,若非碰的先皇, 只怕他這一輩子都不能入朝。若非當今聖上器重, 他又怎麼可能以目前的資歷來掌管東京路?興許這一輩子都如同一條陰溝里的老鼠,被李家壓得不見天日。

  先皇與當今對他有再造之人。如今齊國的人欺辱了他們聖上,顧准南又怎麼會輕易的放過他們?再說他又沒有謀財害命, 只不過是給他們指明一條路,至於齊國人按不按這條路走下去, 完全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他又沒逼迫誰,回頭真要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怪不到他頭上來。

  顧准南這兒離齊國最近, 得到的消息比蕭瑾他們還要更快。知道齊國已經準備印鈔之後,他便讓自己的人過去攪風攪雨了。

  顧准南原先沒當大官的時候, 便善於利用這些流言蜚語為己所用。如今在東京路有了自己的班底,做起這些事情更是順風順水。

  於是乎沒多久,齊國上下就掀起了反對紙鈔的熱潮。

  大臣們雖然不敢明著反對,卻也私底下抵制。至於商賈, 他們就更加不信這一張輕飄飄地紙了。朝廷是可以說發就發, 可他們不一樣, 他們還得跟夏國人做生意,總不能結帳的時候拿著這紙鈔去結吧?那夏國人能買帳?

  有不少商賈直接被氣糊塗了:“這麼一鬧, 咱們還怎麼跟夏國人做生意?”

  “只怕上頭的意思就是不讓咱們跟夏國人通商。”

  另有一人氣不過嘲諷:“我光明正大做生意惹著誰了, 憑什麼不讓做?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天才想出來這麼好的點子, 文曲星在世都沒他聰明!”

  “原來你還沒聽說呀, 如今負責紙幣的那位李大人就是當初攛掇聖上發行紙幣的。他們腦袋一拍就把這件事情給定下來, 最後苦的卻是咱們。”

  他們多冤枉啊。

  還有人甚至私底下商量, 要不要找個麻袋把那李垣喬給套住痛扁一頓。

  這不揍一頓,實在難解他們心頭之怒。

  這話最後還落到李垣喬耳中。

  為保證自己的安全,李垣喬又去齊皇那告了刁狀,道自己是如何用心良苦,可到頭來卻沒有一個承他的情。

  這番話讓齊皇瞬間共情了起來,他何嘗不是呢?勤勤懇懇一心為民,結果這種關鍵時候卻沒有一個人站在他這邊的——除了李愛卿。

  君臣兩個惺惺相惜,感情一日千里,齊皇眼下日日都要召見李垣喬,不管做什麼,都要李垣喬常伴左右。而李垣喬又的的確確是一個善於鑽營的,最懂察言觀色的功夫,他侍奉齊皇,還真成了侍奉最好的那個。

  原先的那些御前紅人,到了李垣喬這邊早就已經不夠看了。

  且因為李垣喬是個會賣慘會哭訴的,讓齊皇更加堅定了要發行紙幣的打算。

  他讓各部全力配合,順利地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出了第一批是紙幣,這第一批一部分作為俸祿發給了官員,一部分流入市場,正式流通。

  被發紙幣的官員們心裡別提有個隔應了,但此時此刻,卻又不得不捏著鼻子忍氣吞聲,誰讓聖旨都已經發下去了,改都沒得改。至於民間商賈,那是能不用則不用,他們可不信這紙幣的價值。

  偶爾為了應付朝廷花些紙幣裝裝樣子,但是私底下,卻還在大規模地囤積金銀。比起那些紙幣,他們更相信金銀。

  這行為再次激怒了齊皇,他當即頒布更加嚴厲的法規條令,揚言若是誰敢不用紙幣,被發現了可是直接要杖刑的。這種種條令,只差沒有明著開口將銅錢逐出齊國市場的意思了。

  齊皇此舉有賭氣的成分,夏國跟燕國不是眼饞他們的銅錢嗎?那就給他們好了。

  沒有銅錢,他還不信他們齊國不能轉了。

  高壓之下,誰敢不從?

  所以雖然民間怨聲載道,但是紙幣的推行卻還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原本寧尚書跟方丞相擔心的騷亂也沒有發生。

  所有的隱患都被一條接著一條的政令給掩飾過去了。

  顧准南得了消息後,便給京城的馮慨之等人傳信,讓他們不要在兌齊國的銅錢了,總得讓人家喘口氣,才會叫他們有自己打贏了一仗的錯覺。

  張崇明得了顧准南的信,心中波瀾不驚:“看吧,我就說是這個小子折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