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而言之,這兩人雖說談的沒有多好,但仍舊達成了共識。

  林檀走時,蕭瑾讓穆寒親自率領一眾小隊相送,還將自己的貼身玉佩贈予了她。

  “後會有期,林城主。”

  “嘁。”林檀翻了個白眼,要不是看這玉佩值錢,走投無路的時候能換幾個子兒,她根本不稀得收。

  收了玉佩,隨便往懷裡一揣,林檀直接翻身上馬,韁繩一拉,便踏上了回均州的路。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絲毫不拖泥帶水。

  她為人瀟灑,連走得時候也格外利落,都沒有回頭看蕭瑾一眼,至於什麼離愁別緒,更是不存在的。

  蕭瑾還抱著胳膊老大不樂意了。怎麼說也是認識了這麼久,竟然一句話都不留下。

  這一別,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才見到。

  唉……

  從襄陽至均州需得渡江。穆寒他們當初回來的時候低調十足,如今再去卻大張旗鼓,挑了一艘大船,風風光光地回均州。

  途中,穆寒便開始為林檀的回歸做好輿論準備了。

  林檀人還未至,風聲便傳來了。對外都道蜀國皇帝沒有容人之量,逼死林老梁軍不說,還逼得林家唯一的血脈流落襄陽,若不是被夏國人所救,林老梁軍留在世上最後的一條血脈都沒有了。

  這傳流言一事,一向是夏國人擅長的。穆寒等雖然是第一次做這些,但也無師自通。

  穆寒幾乎可以想像,待林檀回了均州後外頭會掀起多大的風波。

  孟楚不知何時湊過來,帶著些不解問道:“為何聖上偏偏選了平陽縣主,她就算再有能耐也是個女眷,會有人服她嗎?”

  穆寒反問:“你怕不是把那二十萬的精兵當傻子?”

  若是林檀無能,那是人家更會跟著她?這二十萬林家軍在那兒擺著就是最有力的說明,證明他們聖上選的人是對的。

  穆寒雖然對林檀不怎麼在意,但也不得不承認:“不管怎麼說,她都是最好的合作對象。”

  “何以見得?”

  “手握重兵,又是女子,還跟蜀國皇帝又深仇大恨,除她之外,再找不到可以對付蜀國的人了。”穆寒說得真情實感。

  幾日過後,遠在蜀國京城的一眾官僚也都聽到了風聲。

  外頭都在傳他們聖上雇兇殺人,關鍵是人還沒殺死,派去的刺客還被人活捉了。那刺客口口聲聲指認是他們聖上謀害了林老將軍,又眼饞那二十萬兵力,故而才對林檀痛下殺手。

  傳的有鼻子有眼的,雖然沒有證據,但是這話里的每一句都有跡可循。

  半真不假的流言,才最叫人慾罷不能、迫切地想要追查當面林老將軍身亡是不是真的有貓膩?

  畢竟,那可是幾十萬的兵力呢,誰不眼饞?

  民間有關皇室的議論也是甚囂塵上。林老將軍在蜀國人心中的地位太重,連皇室都撼動不了,如今頂頭皇帝做了這樣的事,他們實在接受不來。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公然辱罵了。

  倒不是罵蜀國皇帝,他們還沒有這樣的膽子,而是罵朝中奸臣當道,才累得皇帝做出這樣的不智之舉。

  看他們說的話也知道,這些人都把那些流言給當真了。

  當日拜訪夏國的禮部尚書段廣基聽說這些之後,連忙將事情給捅到蜀國皇帝面前。

  如今的蜀國皇帝名喚朱庭玉,年少登基,如今已近中年。為人暴躁易怒,且疑心甚重。他不似齊皇,齊皇只是噁心了袁征不少年卻從未要人性命,管他是不敢也好,是窩囊也罷,總歸那袁征還好好地活在世上,朱庭玉則不同,他直接用計逼死了林老將軍。

  只可惜,他不惜捨棄一位大將軍也要得到的二十萬大軍,現在都還沒有收攏到他的手上。不僅沒有,這始作俑者竟然還敢再外頭傳播流言。

  是可忍,孰不可忍!

  “傳朕旨意,就說平陽縣主叛國!即可派遣軍隊前去誅殺叛賊。”他不信這麼一頂大帽子扣下去,林檀還能不痛不癢。

  “這……恐怕不妥。”段廣基支支吾吾。

  “有話就說。”

  “外頭還有流言,說您這回一定會污衊平陽縣主叛國,直接將她捉拿,還要藉此吞掉那二十萬的大軍。”

  段廣基說完,趕緊低下頭。

  他覺得散播流言的那個人,把人心把控的可真是百密而無一疏了,事先就預料到了他們聖上的打算,厲害啊。

  段廣基暗暗欽佩的時候,那邊的朱庭玉已經氣得直接掃了一桌的東西。

  段廣基躲過了飛過來的一隻酒盞,只當作沒瞧見這回事。

  半晌,朱庭玉自個兒想通了,他倒是能屈能伸:“既然如此,那就邀林檀進京。林老將軍之死,朕甚是難過,但生老病死本就是宿命,朕也沒有辦法。這次的事,乃是林家與旁人的舊怨,並不是朕的下得令,但她畢竟在蜀國境內遭此大難是,朕心中愧疚難安,便想著要給她賠禮。”

  段廣基早知道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畢竟他們聖上確實挺能忍的。

  但叫著君臣兩個人沒想到的是,林檀這邊竟然先他們一步,直接率兵殺了均州知州,吞併了衙門,占領了均州,又一路往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了江陵府的大半地區,短短三日功夫便畫地為城,自立為城主,與蜀國徹底決裂,還揚言要為父報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