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黃老爺知道他們是朝廷來的大官,樂呵呵地領著他們去了自家田裡頭。

  蘇仿一下地,登時倒抽了一口涼氣。

  “我的老天爺呀。”胡威便是聽人吹噓過,可也沒看過實情,今兒猛然看到了,叫他這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嚇了一跳,“這稻穗都快壓彎了。”

  黃老爺用蹩腳的臨安話同他們解釋說:“別看這片地產的稻子多,從前這也不過是下等田,地力也不肥,差點沒有被我給賣了。可自從種上了這占城稻,產的稻穀反倒比上等田還要好了。這占城稻與眾不同,它不挑地方,就是那山上也能種。更不挑水土,前兩個月咱們這兒沒怎麼下雨,地上缺水,它也依舊長得好好的,且生長的時間還短呢,沒多長時間就能收割了。”

  蘇仿追問:“那稻米口感如何?”

  黃老爺頓了頓,不過還是老實道:“不敢瞞大人,這稻子口感有些奇怪,有人愛這味道,有人卻覺得它難吃。占城稻的米不同於咱們這兒的糯粳二米,聞著有股特殊的香氣,煮起來口感略硬,反正老漢我是挺喜歡吃的。”

  此事蘇仿心中其實早就已經有了回答。

  熟成快的到米,肯定沒有慢熟的口感來的好。夏國人的確喜食彈牙的糯米粳米,但若是尋常百姓連填飽肚子都沒辦法保證,又怎麼會挑剔那麼多呢?

  重點是要能裹腹。

  能賑災。

  那黃老爺見他沒說話,以為他是不滿意,又說:“這稻子下地之後,百日之內便能收割。但這還不是最快的,族中堂弟曾去安南販過貨,他回來跟我說,那安南之地還有八十日甚至有六十日可熟的種子,可惜他沒能帶回來。”

  蘇仿心頭微顫,六十日,那豈不是兩個月便能收穫一季稻次了?

  他轉向這片稻田,目光閃爍,所見皆是黃澄澄一片,仿佛已經預示著兩廣一代的崛起。聖上期待的新糧倉,或許就應在這占城稻上。

  若不是親眼見到,他是絕對不會相信世上還有這樣適合夏國的稻子。

  沒錯,是適合夏國。

  水稻最怕旱,可水旱豈是人力所能抗衡的?一旦有了什麼天災,江南一帶的水稻必定要減產。然而,這占城稻卻是旱稻,不擇水土,不擇貧瘠,從播種到收成的時間還短,若是在兩廣一帶推廣開,那就是真正的一年三熟,收成的還都是稻子。

  在江淮之地推行,也一樣大有可為!配合晚稻,可一年兩熟,而不再是稻麥輪作了。

  事不宜遲,蘇仿直接從黃老爺手中買下了三萬斛糧種。

  這還得多虧了聖上前些日子撥的錢,說是讓他修路,可如今看來,修路還得暫且放一放,種糧才是最要緊的。

  那黃老爺也是個爽快人,糧種對他來說不值錢,一下子賣出這麼多,他高興還來不及呢。見蘇仿帶的人手不足,他便主動提出要僱人將那兩種送過去。

  蘇仿見他性情豪爽,便又同他討教了不少種糧的技巧,黃老爺毫不藏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兩人相談甚歡,

  胡威趕緊自己就是個沒有感情的長史,黃老爺負責說,他負責記,連記了半本書,連帶來的毛筆都劈叉了。

  從泉州轉了一趟之後,蘇仿滿載而歸。

  抵達福州之後,那三萬斛的占城稻種也跟他們一起到了。

  蘇仿連夜給蕭瑾寫了一封奏書,第二日一早便讓人將這些糧種分了下去,讓士兵種在他們的屯田裡頭。

  百姓那邊也分了一些,不過並未分多少。

  蘇仿他們對如何種占城稻也不過是道聽途說,不敢冒然在百姓中推廣,還是先在軍屯中試試才穩妥。

  蕭瑾接到蘇仿的奏書,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這半個月他可一點都沒閒著,徵兵的事情每日都會召王從武過來商量,修路一事他也提上了日程。

  修路蕭瑾肯定是優先想要用到水泥的。

  只是下個如今還沒有這樣的東西,這邊可以作為替代品的是石灰漿,做法兒是將糯米煮熟後剩下的湯水,混在加有砂礫、黏土的石灰漿中,再黏合土磚之類,亦十分牢固。

  但是這樣的法子麻煩不說,也比較貴,蕭瑾還是想用水泥。

  可尷尬的是他只記得大致的材料,並不記得具體做法以及比例。可他不記得,工部還能弄不出來嗎?

  蕭瑾覺得這東西做出來應該挺容易的,他就是沒時間,他要是有時間的話,三兩天就弄出來了。抱著這樣的心思,蕭瑾叫來徐庶父子說起這事兒的時候都有些漫不經心,交代了一番水泥到底是什麼東西之後,蕭瑾才道:

  “你們先按朕說的辦法來試吧,估摸著也不難。臨安城馬上就得修路了,也就這半個月的事,你們多費點心思在這上頭,務必要在三日之內給出個結果,記住了嗎?”

  徐家父子對視一眼,三日之內,做出一個從前壓根沒見過的東西,很容易麼?!

  徐家父子敢怒不敢言。

  徐庶因為兒子到現在也沒把那織布機做出來,壓根不敢頂撞蕭瑾,免得他又舊事重提,到時候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他們不反抗,那就只能被迫接受。

  蕭瑾愉快地布置完任務之後,又抽了空去了一趟城外的軍營。

  他這些日子只要一得空便來教場,教場的五十個朱雀軍從一開始的振奮激動,到如今的心如止水,其中的心路歷程也就唯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