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從武聽出來了,聖上對這個所謂的新部隊格外看重。

  聖上所思就是他所想,他王從武這會一定要把這件事情辦得妥當又漂亮,好讓聖上知道他們兵部的能耐。

  不過有件事王從武卻還擔心:“等集齊了這二十萬的士兵,後續的軍費開支……”

  “你放一百個心好了,市舶司有錢,絕對不會短了你們的。”

  有蕭瑾這句話,王從武立馬決定放開心思去訓練新兵。

  蕭瑾夸下了海口,回頭便又讓八寶去市舶司催了一波。

  蕭瑾承認自己這樣不厚道,畢竟市舶司都已經答應要給錢了,他卻還這麼見錢眼開。可蕭瑾沒辦法,如今要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他忙不過來,有些事情就得要別人幫襯。

  哪怕知道陳疏才會很忙,蕭瑾還是冷酷無情地過去催了催。

  陳疏才聽了八寶的來意,哭喪著臉,仿佛下一刻就會嚎起來一樣。

  八寶心虛地趁機逃走了。再不走,說不定真要遇上陳大人失態了,這種事情還是少看一點為好。

  蕭瑾聽說之後,虛偽地同情了陳疏才一下,這當皇帝還是比當大臣舒服,身為大臣還要學著溜須拍馬,絞盡腦汁,可他變成皇帝便只需要動動嘴皮子了。

  只要人用的好,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誰讓陳疏才好用呢,能者多勞吧,等忙過多再給陳家一份體面。

  夏國不管是選人充軍,還是訓練士兵,一切都是不聲不響中進行。夏國國土不大,對於輿論風向的把控力度確實三個國家裡頭最厲害的。兼之北邊跟西邊都有一條江隔著,他們不想往外露出去的消息,很少會被外人得知。

  但要說大張旗鼓的,也有,那便是夏國的瓷器商人。

  這些商戶通過上回捐錢,被點為“皇商。”且聖旨上面都已經許諾了,要給他們青花瓷的優先進貨權。哪怕這段時間市舶司產出的青花瓷並不多,可等候在周圍的各地“皇商”們也依舊拿到了不少貨,而且跟其他三國相比,他們拿到的東西要便宜許多。

  夏國人在齊國經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個青花瓷露面前,幾位皇商一合計決定集中力量辦大事,遂將各自手頭能夠用得上的青花瓷器全都聚到一塊,而後沿水路將運往了齊國。

  順便狠狠造了一波勢。

  拖馮慨之跟陳疏才的福,夏國商人在給商品造勢這件事上就沒輸給過誰。

  很快,齊國就掀起了一陣青花瓷“熱潮”,大夥誰都知道,這青花瓷是打夏國江南來的,不僅產量極底,工藝也是美輪美奐,就連朝廷的不少大人都收藏了許多,日日都得拿在跟前觀賞。

  世上風雅的人不少,但更多的是附庸風雅的,不管是真風雅,還是裝風雅,總之這批青花瓷是被搶購一空了。後面因為許多人買不上,出現了哄抬價格的事兒。

  夏國皇商們看熱鬧看得津津有味。

  這波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賺了,可以想見,等下一批青花瓷運往齊國後,肯定也會極受歡迎。

  就在他們往返臨安城的時候,又得了消息,說是又有一批新貨等著他們。眾人本以為是尋常的青花瓷,誰知拿到貨打開一看,所有的皇商人都傻了。

  這,這些……不就是前段時間齊國人吹噓很久、據說還是齊國鴻臚寺卿花高價買回去的國寶四愛梅瓶麼?

  沒看錯,確實是國寶。

  可怎麼這年頭國寶都這麼不值錢了,還用批的?這一批一批的得有不少呢,齊國人買的完麼?

  先不說這批國寶湧入齊國會是什麼模樣,單說齊國人最近對那青花瓷的追捧,就讓齊皇惱羞成怒。外頭的這些情況 齊皇早有耳聞,他一時沒氣順,在眾目睽睽之下斥責了一位談及青花瓷的大臣。

  當日之事異常尷尬,可憐那個大臣完全是受了無妄之災,偏偏旁邊還都沒有人敢給他求情。

  聖上不喜歡青花瓷,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上有所惡,下必慎焉。這話言之有理,可卻忽略了眾人的獵奇心裡。

  縱然齊皇嘴上不喜,依然抵擋不了青花瓷這件新東西的誘.惑.力,既然聖上不喜歡,那麼他們就不在聖上面前提好了,私底下還是能買則買。

  若是不買,大伙兒都有你沒有,你不羞愧麼?

  更不用說他們還聽說了些小道消息,說是齊皇宮裡也放著一個青花瓷瓶呢,可見這討厭也不過就是嘴上說說罷了。

  齊皇整治了半天,發現一點作用都沒有,差點被氣得半死。人的腦子一熱就容易失去理智,於是齊皇一道詔書下去,決定今日便拆除坊牆。

  這件事也當成笑話傳到了燕國。

  燕國的司徒恭終於知道齊國蠢在何處了,它蠢就蠢在有個糊塗的君主。遇上這樣的皇帝,就算他不動手齊國也遲早要完。

  “也不看看夏國為了拆除坊牆做了多少工作,又耗費了多少錢財,他以為什麼事情都跟他想的那麼簡單?”

  司徒恭嘲諷完了,一時又覺得那麼一個蠢皇帝實在不配擁有齊國。還不如早些給他算了,早晚都是他的東西。

  司徒恭鄙視了一番齊國,半點沒有跟著齊國做的意思。燕國如今最要緊的是練兵,那科舉可以學,但是想要發展商業,以他們的條件不可能。

  司徒恭望著南邊的地圖,目光在中原腹地逡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