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疏材覺得自己被小瞧了,有些不樂意:“量產那是遲早的事兒。”

  “既是以後的事情,如今就不要拿來提了。不過,這不能量產也是什麼壞事,畢竟物以稀為貴,你們能多造幾個精品出來拿去齊國哄抬身價,倒也能一鳴驚人。”馮慨之道。

  只是一鳴驚人之後,又沒有後續的成品跟上,那再掙錢也不能徹底打開市場。

  蕭瑾也看向陳疏材。

  想要量產,就得籌錢。朝廷雖然有些錢,但是不多,蕭瑾管著整個朝堂的吃喝拉撒,手裡的錢根本存不住。這要是大規模建瓷窯、僱人做工的話,根本禁不住這麼花。

  而且這筆錢一旦投進去了,其他地方又會捉襟見肘。

  陳疏材也在遲疑。

  難道他真的要像馮慨之笑話的那樣自掏腰包?

  罷了,自掏腰包就自掏腰包吧,反正他們家又不是沒錢。捨得這筆錢,還能在聖上面前賣個好,何樂而不為呢?

  況且這市舶司是他的市舶司,陳疏材也想看著市舶司有朝一日能比肩六部。

  他都已經下定決心,想要出了這筆錢,卻聽蕭瑾忽然道:“不若這般,先做一批瓶子出來看看夏國可有商賈願意買。若是他們有意向的,便許他們出錢,往後也能以低價從朝廷這邊拿到青花瓷器。”

  陳疏材直抽氣。

  這比他想的可不要臉多了!他原本只想將青花瓷賣給那些大商賈,讓他們轉手賣去齊國,這樣他們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數錢數到手軟。可聖上這法子,比他想的還要美,還要不要臉,直接就空手套白羊了。

  不過陳疏材又一想,覺得這法子說不定真的可行。明擺著賺錢的行當,往裡頭投點錢又算得了什麼呢?

  要是換了他,他肯定是願意的。

  陳疏材又起了念頭:“不若再限制一下人數,只放出十個商賈的名額,每批貨物都優先賣給他了。”

  韓仲文雖不懂經商,不過聽著也連連點頭:“此法甚好。”

  若是沒有實在的利益,誰願意白花這個錢呢?

  蕭瑾也覺得可行。這樣下來,價錢肯定不會低的,不過,這跟他有什麼關係呢?這青花瓷一看就是個奢侈品,普通百姓也用不起至於富人,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隨他們去吧。

  蕭瑾是個拿來就用的,直接借用了後世的“皇商”稱號,放言若是誰出了錢,便封他為皇商。

  這身份高了,自然也得受朝廷管束。不過這也無傷大雅,就算這些人不是皇商,一樣要受朝廷管束,且還管得更厲害。

  就因為這“皇商”的名頭太響亮,以至於陳疏材都有些捨不得讓別人出錢了。

  總覺得他們虧了。

  君臣商議好了之後,當日,市舶司獻給聖上一隻世所罕見的青花瓷瓶的消息便人人皆知了。

  外頭那些人縱然沒有見過那瓶子,卻已經能繪聲繪色地描述那瓶子是什麼模樣了。說得好像的青花瓷就是他們造的一樣。

  又一日,聽聞京城裡頭最大的那個商鋪裡頭正好陳列幾個青花瓷,不少人多錢去看熱鬧,結果一看之下,驚為天人。

  這青花瓷果然是名不虛傳!

  誰能想到一個瓶子還能精緻成這樣呢?

  尋常百姓是純粹看熱鬧的,那些大商賈們卻都看出了門道。尤其是他們聽聞朝廷如今還想要擴建窯洞,只可惜囊中羞澀,才遲遲未曾動工。倘若他們願意出錢,往後便能以低價拿到青花瓷,且名額只有十個,先到先得。

  夏國並不缺有錢的主兒,且他們隱約意識到,這次的青花瓷跟別人不一樣,只要他們被市舶司的人看中,那便多了一重“皇商”的身份。

  跟皇室沾邊的東西,那自然人人都想爭的。

  親眼見識到這青花瓷有多好之後,不少富商大賈都按耐不住地跑去市舶司毛遂自薦了。

  陳疏材想到或許會有人主動送錢,但卻沒想到肯當冤大頭的人竟然有這麼多。

  他趕忙立下帳,送去給蕭瑾過目。

  蕭瑾隨手翻了一眼,便把帳本重新交給他:“你回頭自個兒也查一查,貪心的不要,壞事做盡的也不要,最好是遠一些又願意給出高價,平日裡風平也好的。”

  蕭瑾可不想這些皇商到最後,反倒變成了朝廷的蛀蟲。

  陳疏材寶貝似的收好帳本:“您放心,微臣都讓吳新好好查了一番,自然會把那些濫竽充數的給踢掉。”

  “你心裡有數就行,回頭擬個名單,朕同幾位大臣商議一番便可定下。此事越快越好,不得耽誤。”蕭瑾想早點掙錢修路。

  臨安城的這些路,他是早就看不爽了。

  對了,還有城中的排水,也得改。臨安城可是門面,雖說他心裡頭理想的皇城乃是開封,但如今開封不還是齊國的嗎,想也沒用,只能好好建設一番臨安城了。

  不知這筆錢是否還能剩下,如果能剩下的話,通一通下水道也是非常必要的,

  巧了,陳疏材也想賺錢,為了市舶司能擴大規模,陳疏材拼了。

  他花了兩晚上的工作篩選的名錄,最後提了些好的呈到御前。

  缺錢的時候,蕭瑾效率別提有多快了,不過一下午,便於一致通過這份名錄。

  之後表示下旨賜封皇商稱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