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次攻打夏國,也不過就是一個幌子,不論能不能成功,袁征是決不能留下了。如今正好就有個把柄遞到他手上,齊皇恨不得直接拿著這個由頭去發落袁征,卻還有不長眼的人,非得跑到他跟前求情。

  簡直是不知死活。

  求情的人越多,齊皇的忌憚心也越重。

  不過,他最後還是沒有將袁征怎麼樣,軍中還需要一位元帥,袁征是最好的選擇,一時半會兒也找不來旁人替代他。不過信任竟然瓦解了,齊皇便不會讓袁征繼續掌控軍隊,是以他又派了兩位監軍前去。

  同樣是皇親出身,同樣在身份對袁征擁有絕對的壓制力。

  齊皇甚至下了死命令,讓袁征務必在一個月之內,攻下臨淮關!

  袁征接到這道旨意的時候,眉頭皺的能夾死一隻蒼蠅,他試圖解釋:“如今咱們也不知道夏國那邊究竟還有沒有武器,若是在貿然加派人手、強行攻城,只怕不妥。”

  “有何不妥?”梁毅奪過聖旨,讓宣旨的太監退下,他來說,“此次派兵來此本就是為了攻城,如今袁大帥一拖再拖,究竟意欲何為?”

  袁征直起腰,目視對方:“強行攻城只會平白無故折損兵將,難道他們的命就不是命?”

  “就算戰死沙場也是為國立功。當軍人的,怎可貪生怕死。”

  “貪生怕死?他們只是不想做無謂的犧牲。”袁征道。

  梁毅嘴角露出嘲弄的笑:“這麼說來,袁大帥是不要抗旨了?”

  被齊皇拍過來的梁皇叔知道梁毅的意思,也附和了一句:“若是抗旨的話,還得請袁大帥親自回京同聖上解釋。不過這仗還是得打的,城也是得攻的,您若不想來,自有咱們替您來。聖上早就料到您會抗旨不遵,所以特意交代我們,不必強留。您若是想走,現在就可以走。”

  梁毅往後退了一步:“請吧。”

  袁征進退兩難。

  若是回京,要面對的便是問罪處罰,說不定還要累及家人。可若是不回去,接了這道聖旨,又得立馬出掉各地的兵力,集中攻城。可問題是,袁征這回都已經有些怕了,這些將士的性命齊皇不在乎,他在乎。

  他麾下的兵實在禁不住這樣無休無止的折騰。

  到最後,袁征還是沒有走。因為他覺得,若是自己走了軍營中的情況只怕會更糟。

  三皇子有勇無謀,新來的幾個皇室中人更是只會紙上談兵,若是叫他們號令軍隊,別說一月了,不出半月,這百萬軍師便會被他們給玩垮。

  這個不是嘻嘻,是幾十萬活生生的人命。

  袁征只能捏著鼻子接下這道聖旨。

  梁毅見狀,又免不了一頓嘲諷:“早這樣不就行了,這般推諉有什麼意思?”

  袁征忍了。

  他告訴自己,如今兩軍對壘,一切以戰事為重。等到戰事結束他再來一齊清算對錯。這些人咄咄逼人,可他也不是什麼好欺負的。

  袁征應下了攻城,卻對調兵一事猶豫再三。他又想起那個顧姓年輕人當初跑來他營帳裡頭說的那些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沒到最後一刻,袁征也不清楚他們齊國究竟是螳螂還是黃雀。

  萬一這時候又起了什麼波瀾,那他們將各地駐守的士兵抽調到這裡,對齊國來說便是致命一擊。

  不過袁征的顧慮並不重要,因為翌日,齊皇便親自下旨,抽掉了西北的部分士兵,援助袁征一行,企圖一舉攻進夏國。

  齊皇的想法很簡單,一百萬不行那就來兩百萬,他就不信了,夏國這個骨頭還這麼難啃?要是真這麼厲害的話,也不會擠十年都蝸居在那片小地方了。

  調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更改不得。

  袁征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氣得一整日都沒吃好飯。瞧瞧,這就是他效忠的朝廷,這就是他忠心的君王!袁征不求他能像個明君一樣,可好歹也帶點腦子吧?

  這般瞻前不顧後的蠢事,究竟是怎麼做出來?若是這會兒邊境出了動亂,有他們受的!

  可袁征卻又不能不管。事已至此,擺在他面前唯一的一條路就是速戰速決,儘可能快地攻破臨淮關,取走夏國國土,然後讓這些士兵再重回邊境,好生鎮守疆土。

  於是乎,這兩日間,王從武他們明顯的感受到齊國試探的意思越來越明顯了。

  這幾次的試探,夏國這邊應對的也不錯,蕭瑾甚至在城牆上看到弓箭手一箭射中敵軍時,忽然來了靈感,讓工匠不眠不休,連夜給他做出了一個三弓床弩。

  這弩又叫“床子弩”,是蕭瑾從前在一本舊書上看到的,體型巨大,射程遠,殺傷力極強。

  就連張崇明看到,也是眼前一亮,不由得對蕭瑾刮目相看。他開始相信之前的那個火炮的確是小皇帝做的了。

  弩是好弩,守城的時候威力也極為巨大。若是數量夠的話,便是沒有火炮他們也撐得住。可問題是,他們人手不足,時間不足,繞是緊趕慢趕也沒得極做出多少個。

  帶頭的那個工匠面對蕭瑾時都有些泣不成聲:“草民有罪。只是時間太短了,草民帶著人手不眠不休地做工,也就只做了這麼幾十台來,實在是無顏面見聖上。”

  蕭瑾摸了摸這幾架新弩,讓人趕忙送到前線,又親自扶起對方:“不怪你們,你們也都盡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