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家裡人多,排場又都要,常雨珠早就不耐煩了,她現下又有了身孕,再這麼著,等自己的兒子長大開府,將來連站腳的地方都沒了。

  卷碧扶著她坐下,又道:“話雖如此,但四太太會鬧出來麼?她們從登州回來,登州雖然不富庶,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四房哪裡會缺錢,怕是不會介意那些東西。”

  “誒,話雖如此,我那四嫂是個精明人物,我聽說她院子裡的東西幾乎都登記造冊。不見的東西有七八件之多,雖然看著都不起眼,並非珍稀之物,但也不會完全不介意。”常雨珠早就發現此事,但她沒有直接揭露,就是為了這一遭。

  侯爺總想著大家一處,可家中出仕的少,吃飯的人多,個個都要錦衣玉食,哪裡夠呢?

  大房孫輩有八個,二房也差不多,三房雖然只有一個,但花費的也不少,再有四房如今也是兩個,再有她們這一輩還有小弟弟小妹妹們,這些人將來也要成婚,又是一筆不小的耗費,這些銀錢,全部都要她來出。

  都要熱鬧,都要體面,可府里哪裡有那麼多銀錢呢。

  常雨珠的問題,徐氏哪裡不清楚,因此見蜜娘悄悄送過來的,微微嘆了口氣:“你二嫂常年要吃人參,家裡不像往年,你三哥又要疏通門路,這哪一樁都是要錢的,但沒想到她們竟然作了盜賊,你沒有鬧出來也是替她們遮掩,何嘗又不是替這府上遮掩?”

  蜜娘點頭:“大嫂是續弦,這麼多年也沒個孩子,她尚且有寡母和弟弟妹妹在,怕是手頭不寬,二嫂也是命苦,我自不會怪她們。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這也是應該的,三嫂那邊在問我敏哥兒要和我們羨哥兒一道學,再有大房的兩個侄子,雖說在申家讀書,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爺這裡,四爺也推脫不了。”

  這話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沒有恩只有怨,沒有趕盡殺絕,已經是她格外仁慈了。

  兒子厚道,可她們卻都不客氣。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應承她們。”

  “話雖如此,同在一個屋檐下,日日見面,若太絕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對了,四爺準備在翰林院附近賃個屋子,這樣見同僚,招待同鄉倒是好。”

  “咱們府上不能嗎?”

  只見蜜娘笑道:“有些讀書人就是有那個脾氣,不願意入朱門,便是四爺見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別人說他自視甚高。”

  徐氏也知曉兒子現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雜,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話,當然不能由蜜娘說出來,父母在不分家,這樣於名聲也有礙。

  那麼最緊要的是要讓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壞處。

  此事之後,家中平靜,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嶺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說來,她本以為這次回來能時常見到爹娘,不曾想居然她這一回來,爹娘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兩個弟弟由蜜娘引薦給徐氏行禮,玉恆玉涵都是好相貌,且敦厚老實之輩,這讓徐氏很是歡喜的同時又打量了一下蜜娘,這阮家全部的鐘靈毓秀仿佛她一個人得了去了。

  蜜娘卻知曉她這位大弟弟萬事均安,是那種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有自己的章法的人,據說他自己和方惟彥道中了也好,不中回家做放牛翁也可。

  但玉恆絕對才識不錯,方惟彥還道他這樣的心態反而好事,一但發軔也不一般。

  又說玉涵卻不同,他小時候頑皮,長大後,卻在科舉一途上十分著緊,勤學聰明,但得失心很重。

  不過,這兩人因家教關係,從不拿官家子的威風,在學裡也是和其他學生一般。

  見過徐氏後,她道:“他二人都是半年才回來一次,我想就不必接來,好歹也有這麼大了,雖然不至於當家理事,但也能立起門戶來,兒媳尋常回家多看顧些就好了。”

  徐氏自然知曉是為何?府里如今住著俞氏的兩個妹子,都是嬌花一般的年紀,阮玉恆和阮玉涵此時不結親,都是為了將來有了功名,能結更好的親事。

  如今,她自己也覺得越來越不方便了。

  尤其是常雨珠又拿了帳簿過來,大房方惟昌的女兒要出嫁,還是嫁給郭家,這嫁妝自然不能少了。

  她愁眉苦臉道:“侄女兒的嫁妝我是巴不得越多越好,只是今秋年成不好,先頭老太太的喪事辦完,帳上好容易緩過來,這一季的收成怕是全要給盛姐兒了。”

  “再有六弟的年紀也不小了,他那裡倒是可以減一點去。梅姨娘說哥兒要開蒙,要院子住,兒媳想著羨哥兒隔壁還有個院子——”

  徐氏默默想著,那可是留給敏哥兒的。

  常雨珠管家已經節流不少了,但仍舊不夠用,翁老夫人在的時候,徐氏就早已察覺,到如今,卻是難辦的很。

  偏偏,方惟彥在最後也和東安侯還有徐氏說了這個問題:“如今我聽說府中已然入不敷出,我們幾個大點的成家立業了倒好,可到底下的弟弟妹妹們,將來如何是好?”

  東安侯道:“這卻不是你該關心的,我和你娘都在,怎麼能分家,你們兄弟手足一起,便是日子沒以前那麼好過,酌情減少一些就行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