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燕紅精神一振,立即道:“這是正道理,我看也不要等什麼了,咱們得儘快組織些人手,把土豆紅薯都推到蜀、滇去。”

  燕赤霞笑道:“這樁事就讓我去,我在這學城裡也清閒得夠久了。”

  燕紅想了想,又道:“咱們的學子中,我瞧著可先選出一批筋骨強壯者先行嘗試煉體了。鷹婆婆與九尾道友都先後傳信回來,學派兩處分校建得倉促,露了財,皆招來了些明里暗裡覬覦,咱們的學生,總不能只依賴他人保護。”

  燕赤霞、董慧皆稱善,三人這便有志一同,將操練娘子軍事宜提上日程。

  若只拼刀兵,女子成軍終究力氣遜色,難免吃虧;但若以火器作戰,要比拼的就是令行禁止、軍隊紀律。

  而在這方面,女子可不見得會輸。

  端午一過,燕紅三人便從去年和今年入學的女學生中精選出八百學子,由燕紅親自操練體能、教導搏殺技藝;短短三月過去,這八百娘子軍便面目煥然一新。

  成化十六年九月,大明朝廷上對汪直、王越二人口誅筆伐愈厲時,董慧抽出幾天時間與八百娘子軍預備成員一一對談,挑出其中幾十個心性略差些、性格上有較大破綻的回歸女學,其餘七百餘過關者則拉到山中,苦練山地行軍,強化體能與心理素質。

  成化十六年十二月,飽受天下文人攻訐的汪直、王越、朱永再度率軍出關征討韃靼時,大雪封山的黔地深山中,七百餘名經歷重重考驗的大明本土娘子軍,摸到了跨越時空、提前百年出現在十五世紀的燧發槍。

  成化十七年二月,遼東宣大邊軍班師得勝回朝之際,燕紅親帶著全副武裝的燕門學派娘子離開槐木學城,鑽進十萬大山、一路前往韭菜坪,沿途剿滅山賊土匪、擊斃地方上作惡大姓無算。

  燕門女學的醫女娘子早早將足跡踏遍了黔地,哪處有盜匪作惡、哪處有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的惡霸,皆一筆筆記在燕門學派的帳本子上。

  成化十七年四月,燕紅抵達韭菜坪,與學派分校山長鷹婆婆會師。

  稍稍歇息數日,燕紅又帶上娘子軍離開韭菜坪分校,前往盤縣分校。

  七月,燕紅將風塵僕僕滿面風霜的娘子軍拉回黔中槐木學城老巢,繼續強化操練,兼之修行兵法課程,往士官方向培育。

  成化十八年,燕門學派從正月里便放出風聲招收女學子。

  這次擴招與前幾次招新皆有不同,除保留女學生畢業後必須為學派服務五年這條死規矩不變,又新增了兩條規矩。

  規矩其一為:燕門學派意欲自家出錢出糧,修通從黔中本校到韭菜坪和盤縣兩處分校的官道,凡家中有女子入讀女學且並未被退學者,可得一人受僱名額,務工期間學派管吃管住,發放四季衣裳,每月工錢不低於八百錢。

  規矩其二為:凡入讀女學且未被退學的女子,可於每年十月到次年二月將家中一名年歲在五十五以上的老婦、或年六十以上的老翁送到槐木學城過冬;越冬期間,學派包攬學子家中長者住處、飯食、醫藥費用,統一供應取暖炭火,分文不取。

  這兩條新規一出,黔地民眾譁然。

  讓家中女子去女學讀書,便能讓家中一名青壯得到能領錢的工作,家中老人到最難熬的冬天還能去槐木學城享清福——這樣的好事,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雖然這兩規矩里其實真正利好大部分學子家庭的只有第一條,畢竟這年頭民間少有老人能活到六十歲去……但畢竟是白來的好處!

  成化十八年二月,尚未到往年三月招新之時,黔地各處便皆有人家動身趕路,將家中女子往黔中送。

  成化十八年四月,燕門學派女學本院及兩處分院的學子,歷年所收的學生加上今年新招,總數突破了一萬大關……

  成化十九年八月,汪直久被多人攻訐,憲宗心生猜疑,去汪直監軍之職,調其回南京御馬監。

  成化二十年,大同敗仗泄露,憲宗大怒,天下皆驚。

  領著三千娘子軍於西南十萬大山中穿行的燕紅,收到鷹婆婆的弟子轉送來的,全公公的信。

  粗略掃了眼信上那些拐彎抹角描述鑄炮困難、未能及時將神威大炮投入邊鎮的解釋,燕紅隨手將信紙撕碎,拋到空中。

  大同之敗,敗於朝中百官拖累、科道言官生事,敗於功勳貴族與兵部官員沆瀣一氣漂沒軍資,更敗於朱家天子用人又疑,只顧勛貴、官宦、文臣三方權術平衡,輕忽百姓民生。

  想到這些個勾當,燕紅便心頭厭惡,對娘子軍眾軍士道:“我極其不喜黃巢那等人,但黃巢那首反詞我倒是認同一小部分的。若要這天下至公,這富貴公卿的骨還是踏碎在天街的好,那內庫的錦繡,還是還予百姓為善。”

  眾娘子軍軍士皆笑。

  這些跟著燕紅的小娘子們,哪個不是出生卑微,哪個不是公卿勛貴、世家大族口裡的草民;學通了燕門學派的道理、曉得了這世間的財狼規矩是如何吃人,手裡又握緊了槍,沒誰還會願意回頭去當那草芥。

  不過,燕紅此時還分不得心去與那率獸食人的豬狗計較,她和她的娘子軍,此時正忙著走遍黔地,將後世能開發成宜居城鎮、此時還是荒野之地的區域一塊塊找出來,畫到地圖上,好做學派新分校之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