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芝娘子的農藝班通過參考後世的土法化肥經驗,利用獲取途徑較為容易的熟石膏原料與人畜糞便、草木灰、豆餅酵母等材料,研(復)究(刻)出碳銨肥料、硫酸銨肥料、磷酸二氫鉀和自製複合肥,配合綠肥,成功將土豆畝產從三千斤上下提升到四千斤出頭。

  林大丫的醫術班經過數個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從霉變物質中培養出了青黴素,正在參(照)考(抄)後世經驗尋找成本更低、更快捷的量產辦法。

  材料班的學子在妖怪教授六尾居士的協助下,用頗為原始的高爐煉出了含碳量較低的鋼水……

  成化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支義診隊伍時隔一年半再次從北山出發,舉著燕門女學旗幟,前往黔地各鄉村縣鎮;一面遊動義診,一面宣傳燕門女學招新事宜。

  其中兩隻隊伍,去處略略有些不同。

  一支去了黔滇交界處的盤縣——後世發現精煤礦的所在;另一支,則去了韭菜坪北面的觀世山附近——後世的赫章縣菜園子菱鐵礦所在地。

  成化十五年五月,三十一知義診隊伍尚在外行醫濟世,人在黔中北山的燕紅便收到了鷹婆婆的徒孫自水城方向送回來的精煤礦定位圖。

  六月下旬,去往韭菜坪的那支隊伍亦找到了菱鐵礦礦床。

  成化十六年正月,燕門女學派出兩股隊伍,一支前往盤縣,一支去往韭菜坪,與拓荒種地、推廣仙種紅薯土豆,並建立燕門女學分校為由,與當地官府交涉,批下兩塊荒地。

  同年五月,因進獻仙寶有功、自黔州道遷升至南京鎮守太監的全公公,再次領著一支隊伍,往黔中而來。

  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全公公才剛進貴陽府,人在李家村的燕紅便從鷹婆婆的徒孫處得到了信兒。

  “他怎麼又來了,今年是又有什麼大事發生了嗎?”

  謝過送信的禽類小妖,燕紅便詢問地看向董慧。

  “今年的大事麼……全公公會關心的,大約是大太監汪直於邊鎮監軍立了軍功吧。”董慧想了想,笑道,“都被打發去邊鎮了還能被皇帝信任,以內宦之身獲軍功加身,全公公大約是眼熱了。”

  燕紅頓時有些頭疼:“汪直一個太監,敢領兵出關攻打韃靼是他自己本事,全公公連騎馬走點山路都畏畏縮縮,他有什麼好眼熱人家的。”

  “說是這麼說,既然咱們借了人家的名頭招搖,別個找上門來,總不好讓人空手而返。”董慧道,“全公公這面招牌,還是很得用的。”

  燕紅抬手揉了揉額頭。

  董慧這話不假,要不是燕門女學與升任南京鎮守太監的全公公關係頗深、逢年過節都與南京那邊往來送禮,以女學如今這偌大的家業,不招人覬覦是不可能的。

  雖然女學裡真正重要的槍火包、走錠精紡(紗)機、水力鏜床、高爐煉鋼等真正能影響天下格局的國之重器還秘而不宣,但僅僅只是女學這兩年來大量開荒耕種,獲利頗豐的土豆、紅薯、油菜、大豆、玉米等仙種作物,便已經足夠招惹是非了。

  雖然燕紅深知獨食難肥的道理,無論哪一樣仙種種成,都大大方方往外散種;可這天下間多的是慾壑難填的賊子,哪個不想把這些前所未有的好東西給獨吞了、壟斷了,博一搏這傾國之財?

  “既如此,想個法子讓全公公滿意的走吧。”燕紅想了想,道,“慧姐,你說我們有什麼技術適合給他?”

  董慧聽燕紅這麼說,就知道她這次不再願意拿“仙門重寶”那種東西去糊弄全公公,以及全公公背後的大明朝廷了。

  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她的小紅本來就是大明人,提起大太監汪直監軍邊鎮受封,很難不想起明中期這一段韃靼犯邊“歷史”。

  她的小紅看不見邊民受苦、聽不見邊民哭泣,但她的小紅胸懷天下,即便嘴上不說,心裡也會惦記。

  即使董慧見不得燕紅對大明朝廷還有丁點兒的幻想,對這樣的小紅她也滿心喜愛。

  董慧微微一笑,道:“憲宗皇帝重宦官亦重勛貴,扶持這二者與文臣分庭抗禮,一個汪直掌禁軍之權已經足夠讓文臣忌憚,全公公想撈軍功怕是沒有什麼機會了。倒不如給全公公一個對勛貴示好、對皇帝賣好邀功的機會,將百年後才會由徐光啟引進的紅衣大炮給明廷。如是,雖那般勛貴不見得有了利器就能殲滅韃靼,至少犯邊之事能大大減少。”

  紅衣大炮,也就是前裝滑膛炮。

  口徑大、重量沉,非車載不能運,射程能到四公里往上,乃平原地區攻堅守城利器。

  但若是在黔地這種地無三尺平的山區……那就是個趴窩的玩意兒。

  至於正史上與紅衣大炮同時引進大明的鳥銃(火繩槍),哪怕女學這邊已有成熟的燧發槍技術、隨時能量產,再加把勁兒的話後膛槍也不是搞不出來,董慧也不願意給。

  畢竟鳥銃可不像紅衣大炮那麼笨重顯眼好防備,燕門學派這把錐子遲早是要刺破布袋的,屆時兩軍對壘,董慧可不願意自家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娘子軍被槍口指著。

  第216章 出黔

  成化十六年端午節前,與兩年前差不多的時候,全公公再次來到李家村。

  看到馬路盡頭那片像是平地里憑空生出來的、沒有城牆的小鎮,全公公一時有些反應不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