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頁
次日,一大早就有村人陸續上林家登門,來與大丫詢問他們家的去女學入學的細節。
燕門女學不收束脩,但也不是無條件收各家送去的閨女,是有章程的;頭一個規矩,就是從女學學成了手藝的學子,要為女學做滿五年工,才得回家。
這要求聽上去很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是無奈之舉;這年頭的女孩兒長到能生孩子的年紀就少有不緊著相看親家的,燕紅可不願意辛苦教出來的學生轉頭就被家人軟硬皆施拉回家去嫁人。
而這一個條件,顯然是讓許多人家猶豫的關鍵點:他們家的女孩兒眼看都十來歲了,學成本事又要做滿五年工,豈不是耽擱了出門子?
但凡有這類疑問的,大丫都按照慧娘子教的話術、順著人家的心意耐心勸解。
“珠老爹,你莫操這個心,從來只有男子孤寡終身,沒聽過女子想嫁嫁不出去的。格山珠才與我一般大,往後在女學做滿了五年工,也至多二十多歲。那時她人又還年輕,又有本事,條件相襯的人家只會念叨著女大三抱金磚來求娶,有那挑剔她年紀大的,不過是沒資格來求娶的人說酸話罷了。”
原本與老妻商議後憂心忡忡、猶豫不決的珠老爹聽了這話,立即露出了笑模樣,連連道:“確實如此,倒是老漢我想得差了。”
古來女子皆早嫁,到及笄的年齡便要張羅著說親;可換成是男子,早早婚配的卻不多。
或者說……古往今來,男子能順利婚配、養兒育女的,都屬於幸運的那一部分;放眼望去,終生難以婚配、孤寡終老的男人,哪哪都是。
延續香火只是美好願景,卻不是主流,斷子絕孫才是主流。
要不怎麼說民間寡婦門前是非最多呢?皆因這種沒了男人、又不能藏進深宅大院裡度日的女子,是那些終生難以娶到妻子的男人唯一能大膽騷擾到的目標了。
先後送走幾波如珠老爹這樣擔心女兒會耽誤了婚事的村人,再來的村人便讓大丫有些笑不出來了。
此刻,坐在大丫面前的隔房大伯兩口子,就在反覆問她能不能說說情,他們家的女兒不去讀,把名額讓給他家的小子去學手藝。
大丫簡直都要氣笑了……慧娘子與她們分析過的回鄉後會遇到的情形,還真是一樣不落會發生在她們身上。
“我只是一個學生,我哪來的資格去說人情?”大丫氣極反笑,反問道,“若咱們那女學有人情的去說說情就能收小子入學,還輪得到我來說情、輪得到咱們岩腳村的人去沾這人情的光?!李家村的人哪個不比外村人跟燕家親近、跟小山山長親近,李家村那些半大小子怎麼不去讀,輪的到外村人?!”
林家隔房大伯兩口子聽她越說越大聲,變了臉色。
大丫她娘王氏見狀一慌,忙插嘴呵斥道:“大丫,注意著些,與長輩說話怎能這樣不客氣?”
大丫翻了個白眼,王氏嫁到林家來,處處討好處處維護、連隔房的大伯都去討好,討好出個什麼結果來?
以前小弟沒出生時大丫已經記得事,她可沒忘記那時大伯娘是怎麼嘲笑王氏生不出兒子的。
大丫並不想與糊塗蛋王氏說什麼道理,更不願意像她娘這樣誰都不敢得罪,冷臉道:“大伯和大伯娘想讓堂弟去讀女學,這麼大的人情我說不起,也莫要到我這裡來說。你們認得誰有這麼大的情面,只管找別人去。”
林家大伯臉色一沉,素來在林家說一不二的大伯娘更是勃然大怒,瞬時忘了眼前這小丫頭已經是女學出了名的醫女娘子,抬手就往大丫臉上招呼過來:“作死的丫頭,跟誰甩臉子呢?!”
把雙粗糲的大手還沒甩到大丫臉上,體格有大丫兩個那麼壯的林家大伯娘就被旁邊站著的小童世霖一腳踹到了堂屋門檻後面去。
大丫她娘驚得下巴落地,坐在旁邊抽旱菸的大丫她爹也把煙感落到了地上。
屋內眾人還沒反應過來,小童世霖又一抓抓起林家大伯的衣領子,把這百五十斤重的漢子一下扔到了院子裡去。
大伯娘捂著肚子爬起來想撒潑亂罵,見到自家男人輕飄飄就被丟出堂屋,臉色變了變,終究沒敢罵出聲來。
把這搗亂的兩口子趕出堂屋,小童世霖又安安靜靜坐到大丫身後的小板凳上,兩隻手搭著膝蓋,看著乖巧無比。
大丫不為所動,冷臉朝又驚又怕站在門檻後頭的大伯娘說了句“不送”,又轉頭對娘親王氏道:“再有那拎不清要說什麼人情的,娘你且幫我攔一攔,莫帶到我眼前來了,平白傷了和氣。”
王氏呆愣愣地看著她生出來的大丫頭。
明明大丫與離家時外表並無甚變化、臉上還更粗糙了些,可她如今這副決絕冷酷的模樣,一時間竟讓王氏不敢認這個閨女了。
另一邊,騾子上多馱了頭橘貓的芝娘子,到此時才趕回修文縣。
修文縣在北山鎮西南方向出去一百多里路的官道旁,離貴陽府近,縣上也很有幾戶大富人家。
自然,相比富戶,還是升斗小民更多些,從南門進了縣城,舉目望去皆是石頭木板搭建的青瓦民宅,家家戶戶牆連著牆,門挨著門。
芝娘子牽著騾子,肩膀上蹲著貓,緩步走過熟悉的老街,少年時在街上玩耍的記憶一點點在腦海中復甦,讓她忍不住露出眷念之色。
燕門女學不收束脩,但也不是無條件收各家送去的閨女,是有章程的;頭一個規矩,就是從女學學成了手藝的學子,要為女學做滿五年工,才得回家。
這要求聽上去很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是無奈之舉;這年頭的女孩兒長到能生孩子的年紀就少有不緊著相看親家的,燕紅可不願意辛苦教出來的學生轉頭就被家人軟硬皆施拉回家去嫁人。
而這一個條件,顯然是讓許多人家猶豫的關鍵點:他們家的女孩兒眼看都十來歲了,學成本事又要做滿五年工,豈不是耽擱了出門子?
但凡有這類疑問的,大丫都按照慧娘子教的話術、順著人家的心意耐心勸解。
“珠老爹,你莫操這個心,從來只有男子孤寡終身,沒聽過女子想嫁嫁不出去的。格山珠才與我一般大,往後在女學做滿了五年工,也至多二十多歲。那時她人又還年輕,又有本事,條件相襯的人家只會念叨著女大三抱金磚來求娶,有那挑剔她年紀大的,不過是沒資格來求娶的人說酸話罷了。”
原本與老妻商議後憂心忡忡、猶豫不決的珠老爹聽了這話,立即露出了笑模樣,連連道:“確實如此,倒是老漢我想得差了。”
古來女子皆早嫁,到及笄的年齡便要張羅著說親;可換成是男子,早早婚配的卻不多。
或者說……古往今來,男子能順利婚配、養兒育女的,都屬於幸運的那一部分;放眼望去,終生難以婚配、孤寡終老的男人,哪哪都是。
延續香火只是美好願景,卻不是主流,斷子絕孫才是主流。
要不怎麼說民間寡婦門前是非最多呢?皆因這種沒了男人、又不能藏進深宅大院裡度日的女子,是那些終生難以娶到妻子的男人唯一能大膽騷擾到的目標了。
先後送走幾波如珠老爹這樣擔心女兒會耽誤了婚事的村人,再來的村人便讓大丫有些笑不出來了。
此刻,坐在大丫面前的隔房大伯兩口子,就在反覆問她能不能說說情,他們家的女兒不去讀,把名額讓給他家的小子去學手藝。
大丫簡直都要氣笑了……慧娘子與她們分析過的回鄉後會遇到的情形,還真是一樣不落會發生在她們身上。
“我只是一個學生,我哪來的資格去說人情?”大丫氣極反笑,反問道,“若咱們那女學有人情的去說說情就能收小子入學,還輪得到我來說情、輪得到咱們岩腳村的人去沾這人情的光?!李家村的人哪個不比外村人跟燕家親近、跟小山山長親近,李家村那些半大小子怎麼不去讀,輪的到外村人?!”
林家隔房大伯兩口子聽她越說越大聲,變了臉色。
大丫她娘王氏見狀一慌,忙插嘴呵斥道:“大丫,注意著些,與長輩說話怎能這樣不客氣?”
大丫翻了個白眼,王氏嫁到林家來,處處討好處處維護、連隔房的大伯都去討好,討好出個什麼結果來?
以前小弟沒出生時大丫已經記得事,她可沒忘記那時大伯娘是怎麼嘲笑王氏生不出兒子的。
大丫並不想與糊塗蛋王氏說什麼道理,更不願意像她娘這樣誰都不敢得罪,冷臉道:“大伯和大伯娘想讓堂弟去讀女學,這麼大的人情我說不起,也莫要到我這裡來說。你們認得誰有這麼大的情面,只管找別人去。”
林家大伯臉色一沉,素來在林家說一不二的大伯娘更是勃然大怒,瞬時忘了眼前這小丫頭已經是女學出了名的醫女娘子,抬手就往大丫臉上招呼過來:“作死的丫頭,跟誰甩臉子呢?!”
把雙粗糲的大手還沒甩到大丫臉上,體格有大丫兩個那麼壯的林家大伯娘就被旁邊站著的小童世霖一腳踹到了堂屋門檻後面去。
大丫她娘驚得下巴落地,坐在旁邊抽旱菸的大丫她爹也把煙感落到了地上。
屋內眾人還沒反應過來,小童世霖又一抓抓起林家大伯的衣領子,把這百五十斤重的漢子一下扔到了院子裡去。
大伯娘捂著肚子爬起來想撒潑亂罵,見到自家男人輕飄飄就被丟出堂屋,臉色變了變,終究沒敢罵出聲來。
把這搗亂的兩口子趕出堂屋,小童世霖又安安靜靜坐到大丫身後的小板凳上,兩隻手搭著膝蓋,看著乖巧無比。
大丫不為所動,冷臉朝又驚又怕站在門檻後頭的大伯娘說了句“不送”,又轉頭對娘親王氏道:“再有那拎不清要說什麼人情的,娘你且幫我攔一攔,莫帶到我眼前來了,平白傷了和氣。”
王氏呆愣愣地看著她生出來的大丫頭。
明明大丫與離家時外表並無甚變化、臉上還更粗糙了些,可她如今這副決絕冷酷的模樣,一時間竟讓王氏不敢認這個閨女了。
另一邊,騾子上多馱了頭橘貓的芝娘子,到此時才趕回修文縣。
修文縣在北山鎮西南方向出去一百多里路的官道旁,離貴陽府近,縣上也很有幾戶大富人家。
自然,相比富戶,還是升斗小民更多些,從南門進了縣城,舉目望去皆是石頭木板搭建的青瓦民宅,家家戶戶牆連著牆,門挨著門。
芝娘子牽著騾子,肩膀上蹲著貓,緩步走過熟悉的老街,少年時在街上玩耍的記憶一點點在腦海中復甦,讓她忍不住露出眷念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