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專業角度出發,季染覺得這本小說寫的很精彩,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兇手是誰,但即便沒有懸疑,仍舊十分出彩。

  行文流暢,情節環環相扣,高潮迭起,沒有邏輯硬傷。

  因為太過強烈的代入感,季染看完只覺得一口氣憋在胸口處,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如果這篇小說不是白秋明寫的,季染也不會把展揚代入到自己身上。

  畢竟文里的展揚除了父親再婚,以及有個當明星的初戀外,其他地方都不太像,他也沒展揚這麼優秀。

  張顯倒是很像白秋明,偏執執拗,好在現實里的白秋明沒有這麼瘋狂,會把季染綁架關起來。

  --------------------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說我水,但這個真的不是水,通過小說交待了一些劇情,包括完善了白秋明的內心,小說裡面的劇情,是他想做,但理智尚存,所以沒做的事。

  後面還會有他單獨的番外,因為我看大家誤解了一些事,到時候都會交待清楚的。

  雖然他死了,但只要是我筆下的人物,我還是想完善他的人設性格

  【另外咱們國家是滿四年才可以申報失蹤死亡】

  第43章

  因為白秋明的去世, 李杭城的國民形象直線下滑。

  雖然霍昧撤掉了所有對李杭城不利的新聞,但效果甚微,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強烈的反彈。

  網民對資本一再撤熱搜, 刪話題表達出了強烈的不滿。

  有一部分網友甚至陰謀論的覺得,白秋明的自殺不簡單,一個人能被逼到什麼份上才會選擇這種死亡方式?

  這件事對李杭城的事業打擊是毀滅性的,霍昧只能推掉所有通告, 讓李杭城儘量不出現在公眾視野里。

  雪上加霜的是,不斷有知情人士爆料白秋明的隱私,什麼廈康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什麼父母雙亡,什麼家世清苦。

  像白秋明這種品學兼優,前途坦蕩, 又毫無背景的貧寒子弟, 格外能刺激大眾那根神經, 引起別人的同情。

  霍昧在娛樂圈混了這麼多年,自然能看出這些所謂的‘知情人士’到底是人還是鬼。

  她沒怎麼費周章就打聽到, 在白秋明去世的第二天, 多家自媒體就收到了‘知情人士’的爆料。

  在這個節骨眼上白秋明的任何消息,哪怕是捕風捉影都能吸引一眾眼球, 這就是所謂的‘吃人血饅頭’。

  這些爆料無一例外都是借著白秋明拉踩李杭城,白秋明越是可憐, 襯得李杭城越渣。

  雖然白秋明已經死了,但霍昧仍舊懷疑這一切都是他做的, 包括給新媒體爆料的‘知情人士’, 百分之九十是白秋明授意的。

  霍昧再三跟李杭城確認過,他這段時間跟白秋明沒有任何交集, 對方喜歡的人也不是他,而是那個季染。

  所以白秋明沒道理會因為李杭城的‘拋棄’自殺,這件事完全是白秋明一手策劃。

  只是霍昧不知道白秋明為什麼要這麼做,什麼時候決定用這種激進的方式報復李杭城,是臨時起意,還是一開始就策劃好了?

  簡直是細思極恐!

  “他就是一個瘋子變態,自己不想活了還要拉上我做墊背的。”李杭城氣的狂飆髒話。

  作為‘受害者’李杭城對白秋明的死沒有一點愧疚,從震驚直接跳到了怨憤,中間甚至都沒有過度惋惜,感嘆之類的情緒。

  想起他跟白秋明的過往,李杭城只有反胃。

  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霍昧不讓李杭城露面,她甚至打算讓李杭城以出國進修的名義躲一年再回來。

  這個當口只要李杭城出現在公眾面前,迎接他的肯定是普天蓋頭的指責漫罵。

  李杭城在家裡憋屈了十幾天,他受不了的拿上車鑰匙,全面武裝的出門了。

  本來李杭城想回一趟家,他家離京石市不遠,走高速差不多三個小時就到了。

  但等李杭城開到高速站入口,想起他媽的嘮叨,他又心煩意亂的調轉車頭回去了。

  四十分鐘後,李杭城無意識把車開到了育才街,等他回過神時,離磬苑小區已經不遠了。

  李杭城跟季染是七月份分開的,直到現在已經半年多了,他也差不多三個月沒有見到季染了。

  從一開始各種的不習慣,到現在李杭城已經逐漸接受季染離開的事實。

  李杭城把汽車停到了路邊,他點了一根煙。

  不得不說他小姨很了解他,當初在他跟季染分手鬧騰的時候,她就提出了一個半年之約。

  霍昧讓李杭城專心於工作,如果半年後還放不下季染,她就同意出手幫他說服季染。

  半年過去了,李杭城沒有最初那股子非要把季染追回來的勁頭了。

  季染一開始離開的時候,李杭城覺得他這個行為很可笑,等回過味後,李杭城就像喝了一瓶烈酒,後勁上來了就非季染不可了。

  現在酒勁兒下去了,但他還是想季染,尤其是這幾天格外的想季染。

  李杭城臨出來的時候,甚至下意識帶出了他在磬苑小區那套房子的鑰匙。

  吸完這根煙,李杭城就把車開進了小區,他從地下車庫直接坐電梯到了19樓。

  電梯達到後,李杭城朝季染住的1902看了一眼,上次的教訓讓他沒敢直接敲門,而是回了自己的1901.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