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售票窗前的長隊,有各種發色的客人,不時還能看到一些名人。之前部分已經去華國出差時順便看了舞劇的歐洲打工人,也趁著距離近,特地過來買票重溫。

  然而,等到舞劇正式開場之後,已經在華國羊城看過舞劇的觀眾就驚喜地發現,今天的表演跟之前的有地方不一樣,更加精彩!

  男女主約會時的那段盤鼓群舞依然保留,卻增加了一段獨舞,原來的劇情從女主隨其他女子一起等待心上人,變成女主故意躲起來,男主在人群中找不到,有點著急,轉頭時又發現女主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

  音樂是主題樂的變奏,比起前面還略帶羞澀內斂的普通女子,這名軍中出生的姑娘顯然更加颯爽,連跳起舞來時都神采飛揚。

  因為離舞台有距離,為了更好地看清舞蹈演員的動作和表情,觀眾們大多都自帶了舞劇專用的小望遠鏡。

  於是,觀眾們在鏡頭裡將這支盤鼓獨舞看得一清二楚——

  少女穿著珠履,指間也帶了首飾,但因為距離太遠,只能看到是珠子形狀,看不出來是什麼材質,在指間光彩流轉。

  她在盤鼓之間起伏,足尖指端的珠子在鼓上敲出輕快的聲音,食指中指展開成V型,同時敲響兩個鼓,雙手就敲響了四鼓!

  明明那么小的鼓,她動作間毫無猶豫,如行雲流水,高縱輕躡,在鼓面上騰空時仿佛連時間都停滯了,台下忍不住一陣驚呼:就連他們見過的最完美的芭蕾舞者,都沒有這麼持續的滯空感!

  而且,以這幾個小小的盤鼓為新舞台,稍有不慎,就會踩空,導致表演事故,但演員不但動作沒有出錯,甚至連腳下都沒看,眼睛一直看著男主角,目光俏皮,和著歌聲,最後歡快又利落地空翻落地。

  從習慣看芭蕾舞的觀眾們過往的認知里,芭蕾舞開繃直立,在此之上靠平衡重心穩住身體,“直”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

  但台上的華國古典舞,看起來身體柔軟,但實際外柔內剛,爆發力強,落下時卻又輕得像沒有重量,就像是傳說中的功夫!

  而之前看過的觀眾就更加驚訝了:正是因為曾經了解過盤鼓舞相關的文化,也知道喬楚自從《趙姬》上演之後,就很大部分時間都在表演上,直到來交流之前,華國內的版本都還是舊版。

  可現在,台上的竟然是新版,這也意味著,很可能這支新獨舞,是來到這邊之後才臨時增加進去的。

  只要是稍微懂一點舞劇相關的都不難想到,這樣的突發創作從靈感變成舞台表演,這其中需要多少功夫:除了編導之外,背景樂的變調、道具更改、排練等等,全都是難點。

  然而,《趙姬》的創演人員竟然就這樣做到了!

  台下的觀眾里,也有是來自義大利各高校里研究世界歷史或者華國歷史的,也都從各個渠道里見過盤鼓舞畫磚照片。甚至義大利本國的歷史文獻中,兩國在十幾世紀時都有文化交流,但當時沒有照相技術,只剩下片言隻語的晦澀描述。

  如今華國舞蹈演員來表演那傳說中的盤鼓舞,因此有不少學者都特地過來看,哪怕他們不是專門研究舞蹈的,都能從演員們的動作間,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氣息,這讓歷史學家們都無比興奮!

  哪怕言語不通,但觀眾們也從表演中看懂了劇情,為《趙姬》中的男女主最後陰陽相隔而痛心。

  舞劇結束之後,觀眾反響熱烈,掌聲如雷,演員們在台上謝幕,台下閃光燈不斷,記者們紛紛從不同的角度拍照。

  因為反響太好,大報社想要進行採訪,而劇組在出國前就已經有所準備,也做了採訪的預期,所以當劇院方詢問他們是否方便接受採訪時,嚴煥也大應了。

  *

  為了避免採訪被斷章取義,嚴煥和蘇珊&mdot;埃斯波西托仔細溝通過,蘇珊&mdot;埃斯波西托也了解了嚴煥那邊的顧慮,仔細篩選,最後雙方也決定採取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因為也有歷史學家想要參加替問。

  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演出,採訪是臨時安排在下午的。

  採訪起初非常順利,歷史學家們和記者們都圍繞著《趙姬》和相關文化進行提問,將近一個小時後,眼看著採訪差不多了,有人拿著麥克風站了起來。

  那人一開口,就是犀利的問題:“喬楚小姐,聽說華國真正的古代舞蹈早就失傳了,現在的古典舞,是你們在芭蕾舞的基礎上加工的。是否可以認為,華國的古典舞是芭蕾舞的變種呢?”

  這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都驚訝地看著提問者。

  蘇珊&mdot;埃斯波西托循聲看去,差點氣得兩眼一黑,瞪了秘書一眼:“那傢伙是怎麼進來的?”

  她特意讓保安人員檢查所有入場者身份,可剛才問話的還偏偏就是基納里家族的人,這種問題不是明擺著挑事兒嗎?

  這種場合,要是一個不小心說錯話,傳到國內,那就前途盡毀了。嚴煥看了喬楚一眼,示意讓他來。

  喬楚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表示可以自己來,畢竟對方都直接喊她姓名了,她要是躲在別人背後,那對方就該得寸進尺了。

  她朝提問人看過去,笑著用輕鬆的語氣反問:“那你可能得先問問,在座各位都看過芭蕾舞的,假如兩種舞蹈是同一個舞種,那芭蕾愛好者們答不答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