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在白玲買好火車票這天,燕桑榆的學校終於定了下來,就是原來白玲就讀過的小學。
她領著燕桑榆去新學校辦了手續,又轉了一圈,帶著他認了一下老師。
從小白玲就是班裡出了名的那種好孩子,畢了業也每年教師節去探望老師,是那種難得的在這種動盪環境中對老師和和氣氣,保持尊重的乖小孩。
老師們對她都還有些印象,因而對她帶來的這個孩子也存了一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特別熱情的招待他們,有幾個女老師見燕桑榆長得好看,誇他像個娃娃,還搶著上手抱他,捏他臉蛋。
最後白玲走的時候,一個老教師還提前給了一套課本讓白玲回去給燕桑榆看看。
跟白玲來到新家的第一天,燕桑榆就特別緊張,他怕這家人會不喜歡他,還很想哥哥。
但這幾天家裡幾乎每個人都對他特別好。
白玲走到哪裡都把他帶著,帶著他看樓房,看漂亮的街道,去逛百貨大樓,去她的舅舅舅媽家吃飯,走到哪裡都暖暖和和的。
城裡人不燒爐子有暖氣,孩子都乾乾淨淨的。
沒有人會吼他,頓頓都能吃飽飯,吃的比之前在家裡還好。
大人還給他壓歲錢,他人生第一次有這麼多的錢。
現在來學校,這學校也跟他以前上的學校不一樣,小樓修的特別漂亮,校園裡還有打籃球踢足球的地方。
學校里好多老師,燕桑榆長這麼大都沒被老師這麼熱情的招待誇獎過。
燕桑榆實在是太開心了,回去的路上都在笑,整個人好像踩在雲端一樣,走路都蹦蹦跳跳的。
他一直都挺高興的,直到白玲這天收拾衣服準備走。
他倒是沒有跟其他孩子一樣哭,也沒有鬧著不讓白玲走,就是一整天都特別沉默,安安靜靜的跟在白玲身邊。
白玲上廁所,他都要蹲在門口等著,好像一個錯眼白玲就丟了一樣。
在火車站,燕桑榆終於忍不住抱著白玲的腰哭了。
白玲摸著他的頭髮安慰他,「沒事的。桑榆,你好好在這裡上課。我過年的時候就回來了。一年,就一年的時間。明年我會帶你哥一起回來看你的。」
燕桑榆摸了摸眼淚,「你答應我了,一定要回來看我。」
白玲,「當然,我答應你的事肯定會做到的。」
張淑芬在一旁說道:「玲玲你放心。張姨一定會照顧好這個孩子的。」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國內接連發生了很多件大事。
白玲踏上火車時,全國上下都在懷念周總理,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半年內,國內又先後失去了兩位重要的領導人物。
九月舉行完追悼活動,十月粉碎□□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國的大街小巷,人們走上街頭慶祝。
在這波瀾壯闊的一年接近尾聲時,燕蒼梧收到了一封來自遠方的信。
從信中他得知有數年音信全無的父親的消息,他的父親燕辭歸已經從幹校回到了原單位,但他現在身體不太好,正在醫院休養,等待組織上的下一步安排。
信中燕辭歸簡要介紹完自己的情況後,便是詢問燕蒼梧現在的情況。
驟然得知父親的消息,燕蒼梧有多麼激動自然不必說。
他將回信寫了又刪,刪了又寫,反覆修改了數日才寫出一封回信。
當這封信跨越千山萬水,寄回到燕辭歸的手上時,已經是七七年的二月,沒有幾天就要過年了。
燕辭歸從信中驚喜的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跟他就在同一個城市。
他按捺了激動的情緒,當下就想出院去見一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小兒子,卻被醫生制止。
這位出身地主階級的公子哥,可以說從小養尊處優,出國讀書喝的都是洋墨水,前半生根本沒有嘗過苦頭。
而前半生沒有嘗過的苦頭則在這些年裡嘗了個遍,讀書人的身體本就不算強健,他也過了最年輕力壯的時間,勞改生活,長期飢困交加,惡劣的物質條件使他患上了多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時間的調養和治療。
他的身體還不允許他離開醫院。
沒有辦法走出醫院的燕辭歸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著新的轉機出現。
萬幸的是,他沒有等待太長時間,他的病房就到來了兩個他日思夜想的訪客,燕蒼梧和燕桑榆。
父子三人多年未見,一見面的場景有多激動自然不必說。
白玲在病房外,聽著房間內傳來的哭聲,心中有所觸動。
七七年了,兵團已經改制,眼下知青大多都逗留在原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搞回城的手續。
燕蒼梧的父親摘掉了『地主』『資本家』的帽子,父子團聚,燕蒼梧已經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那段時光,他不會跟宋健民有什麼交集,也不再需要她的幫助。
她經過這兩年的學習也準備好了迎接冬天那次高考。
現在她只剩下這一個任務,好好高考,考一個好的大學,抓住即將到來的改革開放的機遇。
完成了最初的目標,不用再為書中的命運和劇情擔心,可以離開林場,也就是與燕蒼梧分開。
白玲本該鬆一口氣,可此刻她抬頭望著醫院長廊那一端的窗口,想到等到考完試之後,她與燕蒼梧大概就會分道揚鑣,再也沒有什麼關係,心裡卻莫名的有些悵然若失。
她領著燕桑榆去新學校辦了手續,又轉了一圈,帶著他認了一下老師。
從小白玲就是班裡出了名的那種好孩子,畢了業也每年教師節去探望老師,是那種難得的在這種動盪環境中對老師和和氣氣,保持尊重的乖小孩。
老師們對她都還有些印象,因而對她帶來的這個孩子也存了一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特別熱情的招待他們,有幾個女老師見燕桑榆長得好看,誇他像個娃娃,還搶著上手抱他,捏他臉蛋。
最後白玲走的時候,一個老教師還提前給了一套課本讓白玲回去給燕桑榆看看。
跟白玲來到新家的第一天,燕桑榆就特別緊張,他怕這家人會不喜歡他,還很想哥哥。
但這幾天家裡幾乎每個人都對他特別好。
白玲走到哪裡都把他帶著,帶著他看樓房,看漂亮的街道,去逛百貨大樓,去她的舅舅舅媽家吃飯,走到哪裡都暖暖和和的。
城裡人不燒爐子有暖氣,孩子都乾乾淨淨的。
沒有人會吼他,頓頓都能吃飽飯,吃的比之前在家裡還好。
大人還給他壓歲錢,他人生第一次有這麼多的錢。
現在來學校,這學校也跟他以前上的學校不一樣,小樓修的特別漂亮,校園裡還有打籃球踢足球的地方。
學校里好多老師,燕桑榆長這麼大都沒被老師這麼熱情的招待誇獎過。
燕桑榆實在是太開心了,回去的路上都在笑,整個人好像踩在雲端一樣,走路都蹦蹦跳跳的。
他一直都挺高興的,直到白玲這天收拾衣服準備走。
他倒是沒有跟其他孩子一樣哭,也沒有鬧著不讓白玲走,就是一整天都特別沉默,安安靜靜的跟在白玲身邊。
白玲上廁所,他都要蹲在門口等著,好像一個錯眼白玲就丟了一樣。
在火車站,燕桑榆終於忍不住抱著白玲的腰哭了。
白玲摸著他的頭髮安慰他,「沒事的。桑榆,你好好在這裡上課。我過年的時候就回來了。一年,就一年的時間。明年我會帶你哥一起回來看你的。」
燕桑榆摸了摸眼淚,「你答應我了,一定要回來看我。」
白玲,「當然,我答應你的事肯定會做到的。」
張淑芬在一旁說道:「玲玲你放心。張姨一定會照顧好這個孩子的。」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國內接連發生了很多件大事。
白玲踏上火車時,全國上下都在懷念周總理,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半年內,國內又先後失去了兩位重要的領導人物。
九月舉行完追悼活動,十月粉碎□□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國的大街小巷,人們走上街頭慶祝。
在這波瀾壯闊的一年接近尾聲時,燕蒼梧收到了一封來自遠方的信。
從信中他得知有數年音信全無的父親的消息,他的父親燕辭歸已經從幹校回到了原單位,但他現在身體不太好,正在醫院休養,等待組織上的下一步安排。
信中燕辭歸簡要介紹完自己的情況後,便是詢問燕蒼梧現在的情況。
驟然得知父親的消息,燕蒼梧有多麼激動自然不必說。
他將回信寫了又刪,刪了又寫,反覆修改了數日才寫出一封回信。
當這封信跨越千山萬水,寄回到燕辭歸的手上時,已經是七七年的二月,沒有幾天就要過年了。
燕辭歸從信中驚喜的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跟他就在同一個城市。
他按捺了激動的情緒,當下就想出院去見一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小兒子,卻被醫生制止。
這位出身地主階級的公子哥,可以說從小養尊處優,出國讀書喝的都是洋墨水,前半生根本沒有嘗過苦頭。
而前半生沒有嘗過的苦頭則在這些年裡嘗了個遍,讀書人的身體本就不算強健,他也過了最年輕力壯的時間,勞改生活,長期飢困交加,惡劣的物質條件使他患上了多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時間的調養和治療。
他的身體還不允許他離開醫院。
沒有辦法走出醫院的燕辭歸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著新的轉機出現。
萬幸的是,他沒有等待太長時間,他的病房就到來了兩個他日思夜想的訪客,燕蒼梧和燕桑榆。
父子三人多年未見,一見面的場景有多激動自然不必說。
白玲在病房外,聽著房間內傳來的哭聲,心中有所觸動。
七七年了,兵團已經改制,眼下知青大多都逗留在原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搞回城的手續。
燕蒼梧的父親摘掉了『地主』『資本家』的帽子,父子團聚,燕蒼梧已經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那段時光,他不會跟宋健民有什麼交集,也不再需要她的幫助。
她經過這兩年的學習也準備好了迎接冬天那次高考。
現在她只剩下這一個任務,好好高考,考一個好的大學,抓住即將到來的改革開放的機遇。
完成了最初的目標,不用再為書中的命運和劇情擔心,可以離開林場,也就是與燕蒼梧分開。
白玲本該鬆一口氣,可此刻她抬頭望著醫院長廊那一端的窗口,想到等到考完試之後,她與燕蒼梧大概就會分道揚鑣,再也沒有什麼關係,心裡卻莫名的有些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