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一百多年的戰亂都撐過來了,多少朝代更迭,他們都沒有忘記復國,觀姜氏一族行事,亦是頗為絕決。他們在戰場上,死戰不降,死也要拉一群墊背的。他們要復國,復不了國就毀!」
沐瑾想起出長嶺關後,見到的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餓得瘦骨嶙峋的模樣,想到死在路邊無人掩埋的屍骸,想到京城被燒殺劫掠的百姓。
他可憐姜家皇室的孩子,姜家皇室可曾可憐過那萬千百姓的孩子。
他們沒有,他們把十一二歲的孩子都拉上了戰場。
沐瑾點頭,「那就讓齊國,姜氏,徹底成為過去,成為歷史的煙雲吧。」
京城的善後清理忙了差不多十天。
戰死的屍體埋了,傷兵也都安置下來。
京城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空宅子,沐瑾直接撥了幾處大宅子設為醫院。
軍醫營、淮郡那邊有學堂,專程教醫學知識,醫院劃出來,從軍醫營里調些到醫院先把活幹上,後續的等淮郡那邊再安排人過來。
戶籍統計清楚了,偌大的一座京城,人口只剩下幾萬人。逃的逃,死的死,還有好多去到戰場再沒回來,如今京城留下來的,全都是老弱婦孺。
真就是,老百姓還沒兵多。
沐瑾直接給了京城百姓免稅三年的政策,包括來這邊開作坊,同樣享受免稅三年的政策。
京城裡的百姓,大多數都是手藝人、朝廷官吏的家眷等,沒有種地的。
種地的都住在城外,而京城外面的地,全都是皇室貴族的,給他們種地的全是莊仆。他們種地的地方,叫做皇莊。戰亂一起,各處皇莊也是最先遭到霍霍的地方。
想要讓京城的老百姓有條活路,就得讓經濟恢復起來,讓作坊開起來,讓他們的手藝活有地方發揮。
特別是那種全家成年男丁全沒了,只剩下女人、老人和孩子的,能夠進到作坊干份工,哪怕掙的錢只夠全家喝粥,那也能活下來。
京城現在是破敗了,但發展前景自不必提,絕對是投資的好去處。
淮郡那麼多的大作坊,哪怕沒有免稅政策,都得考慮是不是要先準備上,如今沐瑾把三年免稅政策安排上,商業用地劃出來,現成的便宜。
淮郡新貴們,有許多都是在京城待過的。各家各戶底下都有產業,不趁著現在京城的宅子便宜、商鋪便宜、地價便宜,趕緊遷過來,想什麼呢?
等到京城發展起來了,沐瑾再遷都過來,壓力也小了。
蕭灼華離得遠,沐瑾就只能抓賴瑤的壯丁,讓她趕緊寫信回去動員,跟蕭灼華配合。
沐瑾把賴瑤的活給安排完,離出發去打東陵只有兩天的時候,第二批機械連弩到了。一起到的,還有拿下屠嬌娘跟沐耀合力拿到泰安郡的捷報。
大盛朝的時候,有八個國公府,三家在東,衛國公府、成國公府,以及陳王的外公端國公家,除了一家在北邊外,其餘四家全在南邊。
東邊三家,是最先跟著蕭赫起兵的,因此戰功出得多。
北邊那家是占的地盤大,但地廣人稀,歸順蕭赫歸順得痛快,也算是北方一霸,蕭赫給封了個國公就給收了。
南邊有十一郡之地,共有四家國公府,彼此隔著點距離。在大盛朝那會兒,表面上是打來打去的,搶地盤,英國公勢大,捶得另外三家抬不起頭,抱團跟他對抗。
英國公府的兵,又有十萬精銳在京城,跟成國公府牽制著。
就這麼一個勢頭,蕭赫當時對南邊很放心的。
哪想到,英國公把另外三家給收到麾下,撬了蕭赫的江山。
這泰安郡就有一個國公府,號稱大盛朝實力最弱的國公,只有一郡之地,四五萬兵力,據說只比郡侯府強一點點。靠著橫斷江,卻因為橫斷江在它那一截過於險峻,到江邊要麼是懸崖,要麼江里滿礁石亂流,沒法靠江吃飯,地勢吧,還以坡地居多,還有一座山地,資源也不是很豐富。好在有金礦,又因為金礦開採耗費大,朝廷不願投錢,只讓他們每年納多少稅貢,並沒有收上去。
屠嬌娘和沐耀從鐵索橋過去,就是秦安郡,離郡城不到二百里,離金礦只有一百五十里,直接給一起抄了。連泰安郡的安國公家都給抄了,將繳獲的財物送到淮郡。
屠嬌娘有騎兵,打的是奇襲戰,三月份過的江,直奔郡城,戰獲拉到淮郡後,蕭灼華當即調了批給沐瑾。
這批戰獲,撫慰到沐瑾受傷的心靈,也給了他充足的底氣。
打東陵再窮,好歹還能有打南邊做補償。
至於柴緒會不會集結大軍反撲,沐瑾絲毫不擔心。他守著京城,那麼大的優勢,都能丟,在軍事上的本事也很有限。哪怕沐耀他們的戰事吃緊,離淮郡近,蕭灼華要給他們補兵,發個徵兵文書,大量身強體壯等著立戰功的人參軍。
昭武堂、府學等,每年還有好多從武的畢業,都得往軍營里派,這些是佰長起步的實力畢的業。
招兵、擴將都不缺,有著兵甲武械的優勢,打的又是富裕地方,走的是以戰養戰路線,基本上就是平推收城發財的事。
南邊的勝利,蕭灼華運來的物資,讓沐瑾很是安心。
沒有班師回朝,離論功行賞還早,但打下京城,傷亡也不大,也算是場極有意義的大勝仗。
沐瑾手裡有錢了,還是給大家發了筆獎賞,讓大家跟著開心開心,鼓舞了回士氣。
沐瑾想起出長嶺關後,見到的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餓得瘦骨嶙峋的模樣,想到死在路邊無人掩埋的屍骸,想到京城被燒殺劫掠的百姓。
他可憐姜家皇室的孩子,姜家皇室可曾可憐過那萬千百姓的孩子。
他們沒有,他們把十一二歲的孩子都拉上了戰場。
沐瑾點頭,「那就讓齊國,姜氏,徹底成為過去,成為歷史的煙雲吧。」
京城的善後清理忙了差不多十天。
戰死的屍體埋了,傷兵也都安置下來。
京城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空宅子,沐瑾直接撥了幾處大宅子設為醫院。
軍醫營、淮郡那邊有學堂,專程教醫學知識,醫院劃出來,從軍醫營里調些到醫院先把活幹上,後續的等淮郡那邊再安排人過來。
戶籍統計清楚了,偌大的一座京城,人口只剩下幾萬人。逃的逃,死的死,還有好多去到戰場再沒回來,如今京城留下來的,全都是老弱婦孺。
真就是,老百姓還沒兵多。
沐瑾直接給了京城百姓免稅三年的政策,包括來這邊開作坊,同樣享受免稅三年的政策。
京城裡的百姓,大多數都是手藝人、朝廷官吏的家眷等,沒有種地的。
種地的都住在城外,而京城外面的地,全都是皇室貴族的,給他們種地的全是莊仆。他們種地的地方,叫做皇莊。戰亂一起,各處皇莊也是最先遭到霍霍的地方。
想要讓京城的老百姓有條活路,就得讓經濟恢復起來,讓作坊開起來,讓他們的手藝活有地方發揮。
特別是那種全家成年男丁全沒了,只剩下女人、老人和孩子的,能夠進到作坊干份工,哪怕掙的錢只夠全家喝粥,那也能活下來。
京城現在是破敗了,但發展前景自不必提,絕對是投資的好去處。
淮郡那麼多的大作坊,哪怕沒有免稅政策,都得考慮是不是要先準備上,如今沐瑾把三年免稅政策安排上,商業用地劃出來,現成的便宜。
淮郡新貴們,有許多都是在京城待過的。各家各戶底下都有產業,不趁著現在京城的宅子便宜、商鋪便宜、地價便宜,趕緊遷過來,想什麼呢?
等到京城發展起來了,沐瑾再遷都過來,壓力也小了。
蕭灼華離得遠,沐瑾就只能抓賴瑤的壯丁,讓她趕緊寫信回去動員,跟蕭灼華配合。
沐瑾把賴瑤的活給安排完,離出發去打東陵只有兩天的時候,第二批機械連弩到了。一起到的,還有拿下屠嬌娘跟沐耀合力拿到泰安郡的捷報。
大盛朝的時候,有八個國公府,三家在東,衛國公府、成國公府,以及陳王的外公端國公家,除了一家在北邊外,其餘四家全在南邊。
東邊三家,是最先跟著蕭赫起兵的,因此戰功出得多。
北邊那家是占的地盤大,但地廣人稀,歸順蕭赫歸順得痛快,也算是北方一霸,蕭赫給封了個國公就給收了。
南邊有十一郡之地,共有四家國公府,彼此隔著點距離。在大盛朝那會兒,表面上是打來打去的,搶地盤,英國公勢大,捶得另外三家抬不起頭,抱團跟他對抗。
英國公府的兵,又有十萬精銳在京城,跟成國公府牽制著。
就這麼一個勢頭,蕭赫當時對南邊很放心的。
哪想到,英國公把另外三家給收到麾下,撬了蕭赫的江山。
這泰安郡就有一個國公府,號稱大盛朝實力最弱的國公,只有一郡之地,四五萬兵力,據說只比郡侯府強一點點。靠著橫斷江,卻因為橫斷江在它那一截過於險峻,到江邊要麼是懸崖,要麼江里滿礁石亂流,沒法靠江吃飯,地勢吧,還以坡地居多,還有一座山地,資源也不是很豐富。好在有金礦,又因為金礦開採耗費大,朝廷不願投錢,只讓他們每年納多少稅貢,並沒有收上去。
屠嬌娘和沐耀從鐵索橋過去,就是秦安郡,離郡城不到二百里,離金礦只有一百五十里,直接給一起抄了。連泰安郡的安國公家都給抄了,將繳獲的財物送到淮郡。
屠嬌娘有騎兵,打的是奇襲戰,三月份過的江,直奔郡城,戰獲拉到淮郡後,蕭灼華當即調了批給沐瑾。
這批戰獲,撫慰到沐瑾受傷的心靈,也給了他充足的底氣。
打東陵再窮,好歹還能有打南邊做補償。
至於柴緒會不會集結大軍反撲,沐瑾絲毫不擔心。他守著京城,那麼大的優勢,都能丟,在軍事上的本事也很有限。哪怕沐耀他們的戰事吃緊,離淮郡近,蕭灼華要給他們補兵,發個徵兵文書,大量身強體壯等著立戰功的人參軍。
昭武堂、府學等,每年還有好多從武的畢業,都得往軍營里派,這些是佰長起步的實力畢的業。
招兵、擴將都不缺,有著兵甲武械的優勢,打的又是富裕地方,走的是以戰養戰路線,基本上就是平推收城發財的事。
南邊的勝利,蕭灼華運來的物資,讓沐瑾很是安心。
沒有班師回朝,離論功行賞還早,但打下京城,傷亡也不大,也算是場極有意義的大勝仗。
沐瑾手裡有錢了,還是給大家發了筆獎賞,讓大家跟著開心開心,鼓舞了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