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邑王姜連見齊軍沒有抵擋之力,大喊:「燒船,快燒船。」

  可大白天的,想要燒船,還得找火把。

  灕江郡守見狀,喊:「別燒了,人在船上,一旦燒起來,大家都得死。高邑王,快,上我們的船,往漓郡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沐瑾的水軍還沒訓練起來,造船的本事也不行,拿著這批船也沒用,快走。」

  高邑王姜連猶豫了下,見騎兵竟然騎馬上了船,再看他們兵甲精良氣勢洶洶的模樣,只猶豫了一瞬,便帶著人,踩著跳板,往只隔著十幾尺遠的灕江郡守的坐船去。

  他上了甲板,灕江郡守便匆匆喊道:「快開船,快!」

  這時候的風不大,想靠風帆前行,難,只能靠坐在底層船艙里的槳夫人力划動。數十人一起划動大槳,迅速將他的坐船跟周圍的戰船拉開距離。

  灕江郡守看著近在咫尺的大量戰船都快到手了,也飛了,心痛無比,卻是沒法。

  沐瑾軍隊的戰鬥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八十萬大軍,死戰不退,都沒能把他給打趴下。

  齊國傾舉國之力打沐瑾,結果,齊國干到沒兵、沒甲、沒兵械了,沐瑾卻是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他的軍隊甚至過了橫斷江,打到泰安郡。

  船要是飄在江上,灕江郡守有把握帶著水軍把沐瑾的旱鴨子軍隊給滅了,可船停泊在岸邊,固定得穩穩的,跟平地上沒太大區別,他要是再想要這批船,怕是得把自己搭進去。

  灕江郡守只能忍痛撤離。

  高邑王姜連只帶著附近的幾百個隨從跟著灕江郡守逃了,另外還有四千多齊軍,大部分都讓騎兵斬殺了,只有極少數聽到大喊投降不殺,當場扔了武器的活了下來。

  賴瑤跟齊仲拿下港口的船,又把城中清理了一遍,將分散在城裡的小股齊軍找出來,就地看守。

  如今兵出長嶺,京江口占下來就是他們的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派官,那些做買賣的豪商過來,把毀於戰亂的城池慢慢經營起來。

  京江口占據極佳的地理優勢,哪怕是個沒什麼見識的普通人都能看出,只要戰事一停,這裡很快就會變成比以前更加繁華富庶之地。

  水運,南北通商的必經之路。

  大豪商們過來了,他們手底下幹活的那些人拖家帶口跟過來,人口自然就繁盛起來了。且因為是豪商投資,從物資到遷人過來,都不需要朝廷撥多少錢財物資,只需要把基礎配套民生做好就成。這比自己遷民划算多了。

  至於這些俘虜,一看就是苦出身的,留在這裡,等軍工部接手,正好安排去搞建設。

  京江口打下來,沐瑾調了一千步兵,讓他們押著投石機去守城。

  他給蕭灼華寫信,讓她派官過來,可以著手把京江口治理起來了。

  五月中旬,沐瑾帶著十三萬大軍,直奔京城。

  這次他帶的裝備足,上千台投石機,加上一千台機械連弩,糧食物資全帶得足足的。

  他不著急趕路,糧食物資全讓步兵自己押運,騎兵則在平原巡邏,以防敵軍襲擊,一天走六十里路,順便查看沿途縣鄉的情況。

  靠近長嶺山一帶的地方,地幾乎全荒了,人也沒有了,那些茅草屋、土房因為無人修葺,早在風雨中坍塌,偶爾還立著的,也是破敗不堪。

  路邊不時能看到些白骨,還有草草掩埋的墳塋。

  一路過去,特別荒涼。

  這些縣鄉的很多人,有些是被屠嬌娘當初帶著騎兵趕過去的,有些是拖家帶口逃避戰亂,自己逃到長郡去了。那些去到長郡的百姓,被安置到各郡縣,過上了有田地有房屋孩子能夠接受教育的生活。這樣算是保住了一些人口。

  他在遠離官道的地方,找到一些耕作的田地,遇到一些沒有逃走的。

  那些都是以前的隱戶、佃戶、莊奴等,戰亂時,主人家匆匆逃了,來不及把他們帶走,留下了。

  這些留下來的人家,看不到十三歲以上的男丁,甚至連十二歲的都被朝廷征走了,剩下的就是些女人孩子在種地。

  這才五月份,離秋收還早,家家戶戶幾乎都斷糧了。她們靠著挖野菜,去小河裡摸魚蝦撐著日子。

  剛出生沒幾個月的孩子,餓得瘦巴巴的,看著就很孱弱。

  沐瑾有孩子,實在不忍心,反正他帶的軍糧足,經過這麼多年的開荒,以及肥料的使用,糧食產量逐年穩定上升,現在已經有餘糧了,供應得起這點扶貧救濟。

  他從軍隊中分出一些糧食,又派人回長郡調糧,派底下的兵卒拉著馬車,去送糧食。

  兵卒根據地圖,挨個鄉里走,見到有人煙的地方,過去做戶籍統計,再根據人口情況給糧。

  每個人三百斤糧食,夠他們吃到秋收。

  派糧的時候,告訴他們,這些糧食不用還,今年產出的糧食也不用他們再交稅了,但從明年開始就要正常交稅,又將西邊諸郡的稅收制度告訴他們,一句話,以後其它雜稅全免了,只交地里產出的三成稅。

  派糧兵卒們所過之處,家家戶戶出來磕頭。

  過了屠嬌娘之前擄人的地界,人口多了起來,但幾乎看不到青壯,百姓的日子過得極苦。可是因為人多,要是再像之前那樣發糧食,會影響到軍糧供應,再加上離京城近,他帶的兵力還不足以把京城包餃子,極可能會有齊軍殘部突圍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