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微微笑話她,跟和平告狀:「你看看她, 自己吃得那麼酸也就算了, 肚子裡的寶寶可別怎麼辦, 肯定在抗議了。」
她往美麗嘴裡塞一顆大白兔奶糖, 美麗拼死反抗,兩個人鬧成一團,和平在旁邊看著只是笑。
美好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轉眼她又要離開, 走之前她去了一趟永平。
傅修遠留給她的地址在永平縣城邊緣。她坐長途汽車趕到那裡, 發現那是一個棚戶區, 屋檐連著屋檐, 窄巷接著窄巷,違章建築幾乎搭到巷子中央, 家家戶戶把衣物曬在窗戶外面, 雜物和垃圾堆在街角,分不清哪裡是路, 哪裡是人家裡。
她在小巷子裡轉了幾圈,幾乎以為要迷路, 才找到那扇生了鏽的鐵門。門牌號躲在鐵門邊圍牆的一角, 風吹日曬之下, 已經變得和圍牆同樣灰撲撲的顏色,不仔細辨認根本認不出那個數字。
她事前打了電話聯繫,這時候在鐵門上篤篤敲了幾下,就有人來開門。迎接她的就是電話里同她說話的那位老人,看起來有七八十歲的高齡,穿著舊得褪了顏色的滑雪衫,凌亂的白髮,微微佝僂著背,顫巍巍地替她打開鐵門,帶點討好地朝她笑:「艾小姐好,我就是傅謹英。」
她在孫惠貞的日記里讀到過這個傅謹英。那時候他還是個圓滾滾的小孩,爬在姚氏的懷裡吃點心。滄海桑田,如今他已經是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處境與傅宅里的小少爺看起來有雲泥之別。惠貞的命運讓她感概萬千,特別是想到自己也是惠貞的後代,原來她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傅謹英把她讓進屋,請她在堂屋中間上坐。老房子有共同的缺點,採光不好,陰暗潮濕,總透著些陰森隱秘的意味。這間小屋子又家具破敗,陳舊不堪,可見得主人生活的困頓。傅謹英端上一杯茶給她,倒是香氣四溢。他說:「拜讀了艾記者寫南島大宅的文章,聽說你對傅氏一族的事感興趣,我是傅氏後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其實她寫的關於孫惠貞的文章,對傅氏,特別是傅博延,可以說是極不客氣,甚至是揭了他家的陰私,沒想到這位老人倒對她還十分熱絡。她的語氣也儘量放得低一些:「您說得不錯,我確實對傅氏家族的故事很感興趣,其實是對南島民國的歷史都感興趣。不知您還能提供些什麼材料?」
老人停了一停,似乎早有準備,從背後的書架上拿出一隻破舊的紙盒子,送到她眼前,打開蓋子。盒子裡是一堆褪了色的舊照片,他就一張張拿出來給微微看:「這一張是我家的全家福,坐著的是我父母,站著的是我。這一張就是家父,應該還是他年輕時候的樣子。」
她看了看那張年輕傅博延的照片。照片裡的傅博延穿著白色洋裝,個子很高,濃眉大眼,不愧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有迷惑人的皮相,可惜出色的外表掩蓋的是渺小的靈魂。那張全家福里的傅博延已經滄桑了不少,傅謹英也已經有六七歲的模樣。她問:「您應該還有個妹妹,叫傅謹芳吧?怎麼全家福里沒有她?」
他一愣,似乎沒料到有這一問,回過神來才回答:「她是孫姨太生的庶出的姑娘。孫姨太死得早,謹芳平時跟著傭人張媽,也不同我們一道生活。」
她一聽,隱隱感覺到謹芳的境遇似乎不太好,追問:「後來呢?您和傅謹芳有聯繫嗎?」
老人搖搖頭:「謹芳很早就出嫁了,嫁到永平鄉下的什麼地方,我們沒什麼聯繫,而且她很早就得病過世了。」
她又問:「傅謹芳可有兒女,現在在哪裡?」
老人說:「謹芳生了一個女兒,也是嫁給了當地的漁民吧,早些年聽說,生孩子的時候難產死了。」
儘管已經料到,她的心仍舊隱隱地鈍痛,為惠貞,為謹芳,也為她從未謀面的母親。三代女性,似乎都未得到命運的垂憐。
她又問到傅博延的經歷:「那麼您父親傅博延呢?聽說傅家人後來都逃去了台灣,怎麼您還留在了永平?」
老人說:「解放軍打過來的時候,我祖父祖母都已經過世。大伯弄來了船票,但能帶走的人數有限,就只帶了大伯和二伯兩家人。我父親他……」他說到這裡神色一頓,似乎略有些難堪,停了停,好像下了一個決心才說:「他早年同一個大漢奸走得近,一起做過生意,因這事名聲不大好。後來日本人走了,他也坐過牢,吃過許多苦頭,大伯二伯為此同他不怎麼親近。」
不親近恐怕是委婉的說法。傅博延一個頂著漢奸罪名的人,親人撤走時唯獨留下了他,想必境況是悽慘的。傅謹英又從盒子裡找出一張照片:「這是家父的遺像,享年五十七歲。」
照片上的傅博延形容枯槁,顴骨突出,頭髮只剩稀疏的幾根,瘦得幾乎看不出年齡,哪裡還有當年的風采。她問:「他是因病過世?」
傅謹英又頓了頓,臉上露出悲哀,淡淡說:「家父早年受過槍傷,一直疾病纏身,後來家裡條件不太好,他的病也沒得到好好治療。他過世的時候是在牢里,過世的原因倒不是因病,是被活活餓死的。」
她在心裡算了算年份,傅博延五十七歲時,應該是中國最動盪的那些年。她心中感概萬分。惠貞的死,同傅博延有直接聯繫,而他自己捱風緝縫,勾結鑽營,最後似乎終於搭上了章先生的線,卻也因此逃不過淒涼結局,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報應。
她往美麗嘴裡塞一顆大白兔奶糖, 美麗拼死反抗,兩個人鬧成一團,和平在旁邊看著只是笑。
美好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轉眼她又要離開, 走之前她去了一趟永平。
傅修遠留給她的地址在永平縣城邊緣。她坐長途汽車趕到那裡, 發現那是一個棚戶區, 屋檐連著屋檐, 窄巷接著窄巷,違章建築幾乎搭到巷子中央, 家家戶戶把衣物曬在窗戶外面, 雜物和垃圾堆在街角,分不清哪裡是路, 哪裡是人家裡。
她在小巷子裡轉了幾圈,幾乎以為要迷路, 才找到那扇生了鏽的鐵門。門牌號躲在鐵門邊圍牆的一角, 風吹日曬之下, 已經變得和圍牆同樣灰撲撲的顏色,不仔細辨認根本認不出那個數字。
她事前打了電話聯繫,這時候在鐵門上篤篤敲了幾下,就有人來開門。迎接她的就是電話里同她說話的那位老人,看起來有七八十歲的高齡,穿著舊得褪了顏色的滑雪衫,凌亂的白髮,微微佝僂著背,顫巍巍地替她打開鐵門,帶點討好地朝她笑:「艾小姐好,我就是傅謹英。」
她在孫惠貞的日記里讀到過這個傅謹英。那時候他還是個圓滾滾的小孩,爬在姚氏的懷裡吃點心。滄海桑田,如今他已經是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處境與傅宅里的小少爺看起來有雲泥之別。惠貞的命運讓她感概萬千,特別是想到自己也是惠貞的後代,原來她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傅謹英把她讓進屋,請她在堂屋中間上坐。老房子有共同的缺點,採光不好,陰暗潮濕,總透著些陰森隱秘的意味。這間小屋子又家具破敗,陳舊不堪,可見得主人生活的困頓。傅謹英端上一杯茶給她,倒是香氣四溢。他說:「拜讀了艾記者寫南島大宅的文章,聽說你對傅氏一族的事感興趣,我是傅氏後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其實她寫的關於孫惠貞的文章,對傅氏,特別是傅博延,可以說是極不客氣,甚至是揭了他家的陰私,沒想到這位老人倒對她還十分熱絡。她的語氣也儘量放得低一些:「您說得不錯,我確實對傅氏家族的故事很感興趣,其實是對南島民國的歷史都感興趣。不知您還能提供些什麼材料?」
老人停了一停,似乎早有準備,從背後的書架上拿出一隻破舊的紙盒子,送到她眼前,打開蓋子。盒子裡是一堆褪了色的舊照片,他就一張張拿出來給微微看:「這一張是我家的全家福,坐著的是我父母,站著的是我。這一張就是家父,應該還是他年輕時候的樣子。」
她看了看那張年輕傅博延的照片。照片裡的傅博延穿著白色洋裝,個子很高,濃眉大眼,不愧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有迷惑人的皮相,可惜出色的外表掩蓋的是渺小的靈魂。那張全家福里的傅博延已經滄桑了不少,傅謹英也已經有六七歲的模樣。她問:「您應該還有個妹妹,叫傅謹芳吧?怎麼全家福里沒有她?」
他一愣,似乎沒料到有這一問,回過神來才回答:「她是孫姨太生的庶出的姑娘。孫姨太死得早,謹芳平時跟著傭人張媽,也不同我們一道生活。」
她一聽,隱隱感覺到謹芳的境遇似乎不太好,追問:「後來呢?您和傅謹芳有聯繫嗎?」
老人搖搖頭:「謹芳很早就出嫁了,嫁到永平鄉下的什麼地方,我們沒什麼聯繫,而且她很早就得病過世了。」
她又問:「傅謹芳可有兒女,現在在哪裡?」
老人說:「謹芳生了一個女兒,也是嫁給了當地的漁民吧,早些年聽說,生孩子的時候難產死了。」
儘管已經料到,她的心仍舊隱隱地鈍痛,為惠貞,為謹芳,也為她從未謀面的母親。三代女性,似乎都未得到命運的垂憐。
她又問到傅博延的經歷:「那麼您父親傅博延呢?聽說傅家人後來都逃去了台灣,怎麼您還留在了永平?」
老人說:「解放軍打過來的時候,我祖父祖母都已經過世。大伯弄來了船票,但能帶走的人數有限,就只帶了大伯和二伯兩家人。我父親他……」他說到這裡神色一頓,似乎略有些難堪,停了停,好像下了一個決心才說:「他早年同一個大漢奸走得近,一起做過生意,因這事名聲不大好。後來日本人走了,他也坐過牢,吃過許多苦頭,大伯二伯為此同他不怎麼親近。」
不親近恐怕是委婉的說法。傅博延一個頂著漢奸罪名的人,親人撤走時唯獨留下了他,想必境況是悽慘的。傅謹英又從盒子裡找出一張照片:「這是家父的遺像,享年五十七歲。」
照片上的傅博延形容枯槁,顴骨突出,頭髮只剩稀疏的幾根,瘦得幾乎看不出年齡,哪裡還有當年的風采。她問:「他是因病過世?」
傅謹英又頓了頓,臉上露出悲哀,淡淡說:「家父早年受過槍傷,一直疾病纏身,後來家裡條件不太好,他的病也沒得到好好治療。他過世的時候是在牢里,過世的原因倒不是因病,是被活活餓死的。」
她在心裡算了算年份,傅博延五十七歲時,應該是中國最動盪的那些年。她心中感概萬分。惠貞的死,同傅博延有直接聯繫,而他自己捱風緝縫,勾結鑽營,最後似乎終於搭上了章先生的線,卻也因此逃不過淒涼結局,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