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75.賈詡番外
那一年的賈詡, 已經老得成精了, 但他畢竟還是個人,而只要是人,就總是會死的。雖然他這輩子最怕的就是死,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害怕。
好像是因為從小到大,生逢亂世, 見到了太多死亡,他看著曾經認識的人越是悽慘的結局,就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落到這個地步。
他活得夠久了,看過足夠多的抄家滅族之事。誰興起了,誰滅亡了, 都成了過眼雲煙, 前幾天還有幾個小傢伙在眼前蹦躂,賈詡不過冷眼瞧著,並不過問。
反正他自己兒子能管住就行,憑著他的臉面,只要兒子們不惹事,至少三代富貴無憂。
年紀大了的人, 就總是會回憶以前的事情, 雖然有時候記憶中的人臉都是模糊的。
他已經記不清原配妻子的模樣, 還有他前半生的幾個孩子,那些被仇家害死的家人。他不覺得理虧, 反正都已經報了仇,恩怨兩清, 等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足夠的底氣。
對了,當初到底是誰害他來著?
賈詡躺在床上,望著院子裡的梧桐樹,努力回想著,可怎麼都想不起那些人的名字,和害他的原因。好像並不是什麼大事,他是牛輔的女婿,而牛輔是西涼董卓的人,當年很是得罪了一些世家權貴,因不敢向李傕郭汜下手,更沒法去鞭董卓的屍,便報復到他頭上。
嗯,就連董卓的名字,都仿佛是很久遠之前的事情。賈詡都快記不得當年董太師是如何權傾朝野,毒殺漢帝的了。但他卻記得遇到主公的那天,他一無所有,流落異鄉,妻離子散,並且身受重傷,那個騎馬的銀甲小將路過,便好心來問。
他一聽是劉表的愛女,便起了利用的心思。傷確實是重傷,但暈倒也著實是為了訛那小將軍。果如他所料,那時劉玥年幼又心軟,身邊沒有出主意的人,對他言聽計從。
只不過鳳凰雖小,卻永遠不會是籠中鳥。賈詡眼光毒辣,早看出這位主公絕非常人,便有了那場豪賭,徹底將自己綁在劉玥的戰車上,也讓這位主公全然拜服自己,感激不已。
有什麼好感動的呢,主公?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您利用我的才智,我利用您的權勢。若是有一天您兵敗如山倒,我不過轉投別主而已,絕不會為您守節。
自保,永遠是他最需要的,其次是報仇,對主公的忠誠那是再之後的事情。賈詡並非扭曲之人,其實他並不愛招惹是非,往往人不犯我,便不去犯人。他也不願意恩將仇報,做那起子小人行徑,所以只要不逼他到絕路,便能永遠和主公相安無事。
然而,報仇是一定要的,只是那幾人有的投奔了曹操,有的留在長安。劉玥不過是個益州牧,實力較弱,鞭長莫及。賈詡一輩子都能忍,當然也能忍過這區區幾年。
第一次奪了關內等地,便有幾家權貴,當夜橫死家中。原也是有人查到,告到劉玥案前,但主公留著不發,甚至都沒有來找他。賈詡知道,劉玥是默許他所作所為的。
他和這位看著長大的主公之間,有著一種別樣的默契。世人常常畏懼和震驚於他的自私冷酷,指責他非君子所為,要他說都是一個個被孔孟教壞了的腦袋。
但主公不這樣,儘管她自己心繫天下,卻並不介意手下謀臣自私自利。那天他突然問起,劉玥托著下巴看屋外雨珠垂落,漫不經心道:「利己主義者並沒有錯。」
賈詡沒聽明白,卻見主公對他笑笑,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何以為?」賈詡便也跟著笑起來,主公是個妙人啊。
即便拔一根毛就能拯救天下,憑什麼不能說「不」呢?我的毛是我的,這天下又不是我的。若是想救,便自己救去,何苦拉上別人?何況一個個蠢鈍如豬,焉能以一毛利天下?
不過劉玥是個利天下的人,她嫁的夫君也是個利天下的。賈詡自忖和諸葛亮沒有共同語言,只在公事上有所交集罷了,像諸葛亮這般性情,是絕不與他為伍的,頂多和平相處,而這也是賈詡最需要的。
至於投靠了曹魏的仇家?有漢帝作為靠山,他想要挑撥離間便輕而易舉,最終這些人都被多疑的曹家父子所殺,所剩下的最後一家,因為衰敗,反而逃過一劫,一直延續到曹芳繼位。賈詡已經沒什麼執念了,只不過不想看著最後一家逃跑罷了。
雖說當年暗算他的仇人都死了,只剩下些無知小輩,賈詡仍舊不想放過,誰讓他就是這樣睚眥必報的人,所以前幾日劉維來看他的時候,賈詡就裝作老人嘮叨,拉著陛下絮絮叨叨說當年的事情,還有逃走的那一家仇人。
「老臣找了他們半輩子,如今怕是不中用了,再等不到報仇那一日了。」賈詡嘆道,「陛下若有一日能攻克鄴城,便替地下的老臣問一問,當年臣一家老小,最小的不過四歲,李傕郭汜一事,與幼子無關,焉能下此等狠手?」
劉維臉色微變,連忙安撫自己的老師,賈詡又把話題扯到閒事上,但他知道,哪怕自己死了,只要陛下能攻入鄴城,那家人便逃脫不了。
欠了他的,沒有人能逃得掉。
但他終究要活到頭了,死亡到底是什麼樣的?他還是不想走,不是留戀此方,而是畏懼彼岸。賈詡的視線從梧桐樹上收回,聽到床榻上,兒孫們哭哭啼啼的聲音,沒來由一陣厭煩,卻也懶得訓斥,只自顧自想著。
那一年的賈詡, 已經老得成精了, 但他畢竟還是個人,而只要是人,就總是會死的。雖然他這輩子最怕的就是死,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害怕。
好像是因為從小到大,生逢亂世, 見到了太多死亡,他看著曾經認識的人越是悽慘的結局,就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落到這個地步。
他活得夠久了,看過足夠多的抄家滅族之事。誰興起了,誰滅亡了, 都成了過眼雲煙, 前幾天還有幾個小傢伙在眼前蹦躂,賈詡不過冷眼瞧著,並不過問。
反正他自己兒子能管住就行,憑著他的臉面,只要兒子們不惹事,至少三代富貴無憂。
年紀大了的人, 就總是會回憶以前的事情, 雖然有時候記憶中的人臉都是模糊的。
他已經記不清原配妻子的模樣, 還有他前半生的幾個孩子,那些被仇家害死的家人。他不覺得理虧, 反正都已經報了仇,恩怨兩清, 等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足夠的底氣。
對了,當初到底是誰害他來著?
賈詡躺在床上,望著院子裡的梧桐樹,努力回想著,可怎麼都想不起那些人的名字,和害他的原因。好像並不是什麼大事,他是牛輔的女婿,而牛輔是西涼董卓的人,當年很是得罪了一些世家權貴,因不敢向李傕郭汜下手,更沒法去鞭董卓的屍,便報復到他頭上。
嗯,就連董卓的名字,都仿佛是很久遠之前的事情。賈詡都快記不得當年董太師是如何權傾朝野,毒殺漢帝的了。但他卻記得遇到主公的那天,他一無所有,流落異鄉,妻離子散,並且身受重傷,那個騎馬的銀甲小將路過,便好心來問。
他一聽是劉表的愛女,便起了利用的心思。傷確實是重傷,但暈倒也著實是為了訛那小將軍。果如他所料,那時劉玥年幼又心軟,身邊沒有出主意的人,對他言聽計從。
只不過鳳凰雖小,卻永遠不會是籠中鳥。賈詡眼光毒辣,早看出這位主公絕非常人,便有了那場豪賭,徹底將自己綁在劉玥的戰車上,也讓這位主公全然拜服自己,感激不已。
有什麼好感動的呢,主公?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您利用我的才智,我利用您的權勢。若是有一天您兵敗如山倒,我不過轉投別主而已,絕不會為您守節。
自保,永遠是他最需要的,其次是報仇,對主公的忠誠那是再之後的事情。賈詡並非扭曲之人,其實他並不愛招惹是非,往往人不犯我,便不去犯人。他也不願意恩將仇報,做那起子小人行徑,所以只要不逼他到絕路,便能永遠和主公相安無事。
然而,報仇是一定要的,只是那幾人有的投奔了曹操,有的留在長安。劉玥不過是個益州牧,實力較弱,鞭長莫及。賈詡一輩子都能忍,當然也能忍過這區區幾年。
第一次奪了關內等地,便有幾家權貴,當夜橫死家中。原也是有人查到,告到劉玥案前,但主公留著不發,甚至都沒有來找他。賈詡知道,劉玥是默許他所作所為的。
他和這位看著長大的主公之間,有著一種別樣的默契。世人常常畏懼和震驚於他的自私冷酷,指責他非君子所為,要他說都是一個個被孔孟教壞了的腦袋。
但主公不這樣,儘管她自己心繫天下,卻並不介意手下謀臣自私自利。那天他突然問起,劉玥托著下巴看屋外雨珠垂落,漫不經心道:「利己主義者並沒有錯。」
賈詡沒聽明白,卻見主公對他笑笑,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何以為?」賈詡便也跟著笑起來,主公是個妙人啊。
即便拔一根毛就能拯救天下,憑什麼不能說「不」呢?我的毛是我的,這天下又不是我的。若是想救,便自己救去,何苦拉上別人?何況一個個蠢鈍如豬,焉能以一毛利天下?
不過劉玥是個利天下的人,她嫁的夫君也是個利天下的。賈詡自忖和諸葛亮沒有共同語言,只在公事上有所交集罷了,像諸葛亮這般性情,是絕不與他為伍的,頂多和平相處,而這也是賈詡最需要的。
至於投靠了曹魏的仇家?有漢帝作為靠山,他想要挑撥離間便輕而易舉,最終這些人都被多疑的曹家父子所殺,所剩下的最後一家,因為衰敗,反而逃過一劫,一直延續到曹芳繼位。賈詡已經沒什麼執念了,只不過不想看著最後一家逃跑罷了。
雖說當年暗算他的仇人都死了,只剩下些無知小輩,賈詡仍舊不想放過,誰讓他就是這樣睚眥必報的人,所以前幾日劉維來看他的時候,賈詡就裝作老人嘮叨,拉著陛下絮絮叨叨說當年的事情,還有逃走的那一家仇人。
「老臣找了他們半輩子,如今怕是不中用了,再等不到報仇那一日了。」賈詡嘆道,「陛下若有一日能攻克鄴城,便替地下的老臣問一問,當年臣一家老小,最小的不過四歲,李傕郭汜一事,與幼子無關,焉能下此等狠手?」
劉維臉色微變,連忙安撫自己的老師,賈詡又把話題扯到閒事上,但他知道,哪怕自己死了,只要陛下能攻入鄴城,那家人便逃脫不了。
欠了他的,沒有人能逃得掉。
但他終究要活到頭了,死亡到底是什麼樣的?他還是不想走,不是留戀此方,而是畏懼彼岸。賈詡的視線從梧桐樹上收回,聽到床榻上,兒孫們哭哭啼啼的聲音,沒來由一陣厭煩,卻也懶得訓斥,只自顧自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