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但劉絡卻不願輕易放過他,嘲諷道:「襄陽城中,竟然有人能截殺丞相?你這個皇帝是如何當得?我且再問你最後一次,阿翁是怎麼死的?!」
劉維也有些火氣,即便是親妹妹,也沒有這般質問皇帝的,她可有一絲一毫的敬畏之心?可曾知道他們是皇帝和藩王,是君臣關係?
「清河王,慎言!」他冷冷道。
「阿母去了才多久,好好的阿翁怎麼會沒了?」劉絡咄咄逼人,「你當天下人的耳朵都是聾的,當天下人的眼睛都是瞎的?」
皇帝閉了閉眼,平復了下心情,聲音冷然:「有話便說,清河王。」
「阿翁是你害死的?」
「放肆!」劉維暴怒,拍向桌案,他自幼跟著趙雲習武,並不是只會念書的文人。當下那上好桌案便被拍裂了一道,皇帝眼含殺氣警告道:「你是朕的親妹妹,朕不與你追究。若還敢說這般大逆不道之言,別怪朕不念同胞之情。」
難道你不想將我除之而後快!
這句話終究沒有說出來,劉絡也清楚,說出來就等同於和兄長徹底翻臉。父親屍骨未寒,母親才剛走了一年,他們若是兄妹鬩牆,豈不是讓父母在地下寒心?
只是有了這一遭,兄妹之間的隔閡便更深了,更有好事者彈劾清河王,卻都被劉維留中不發。賈詡不肯擔任丞相一職,便由法正接任,不過法正年紀也大了,都快六十的人,估計也幹不了太久,便先培養著費禕等人。
要說法正肯定是討厭諸葛亮的,從他們當謀士起,這兩人就八字不合了。但老對手真死了,反而開心不起來。有什麼好高興的,他們這一輩老傢伙,不都到了快走的時候了嗎?這天下,終究是年輕人的。
公元233年,天瑞三年,司馬懿在朝堂上壓倒了曹爽,大權在握之餘,便又一次率大軍來犯。理由也是現成的,曹叡被劉蓉害死,劉蓉是南漢細作。
劉維封趙云為大將軍,又遣姜維、魏延為副將迎敵。只是萬萬沒想到,趙雲估摸是年紀大了,還沒等到了戰場,便得了急病而亡,頓時群龍無首。姜維和魏延彼此不服,馬謖根本沒有發言權,隨軍而去的費禕每天的工作,就是拉攏這群一言不發就要干架的將軍。
這樣還打個頭?直接給司馬懿送菜了吧!
歸根到底,是軍中沒有鎮得住所有人的主帥罷了。劉玥走了,諸葛亮走了,連趙雲等老將都一一病故,年青一代各不相服,除非劉維親至,可總不能凡事都讓皇帝親征吧。畢竟已經稱帝了,不像劉玥那時候,頂著諸侯的名頭到處親身上陣搶地盤。
果然,剛和司馬懿大軍接觸,就吃了個大虧,並且節節敗退。戰報傳回,群臣譁然,有人想啟用還健在的老將甘寧,只是甘寧都多大歲數了,而且手中水軍陸續給了劉絡。嗯,說起來,清河王的水陸二軍,各個驍勇善戰,只是陛下忌憚,輕易不讓他們離開揚州。
若是從水中攻擊,打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倒是個妙法。只不過……
「先生也是來勸朕的。」劉維苦笑,先是丞相法正,接著又是兄長劉緣,似乎各個都認準了他嫉賢妒能,強壓著皇妹不給出頭。
他確實不喜歡劉絡,但畢竟是親妹子,而且他心眼真那么小嗎?之所以不肯用她,不過是因為劉絡這脾氣太暴躁了,頗有幾分當年張飛的性情,又過於年輕,平時只打打山匪海匪倒是無礙,可面對魏國大軍,他豈敢隨意啟用為主帥?
賈詡倒是沒說什麼,顫巍巍地往前走,嚇得劉維趕忙起身來扶。他老師活到這把年紀,都能算作人瑞了,他是母親第一個謀士,也是自己跌入谷底後來拉他的人。
「陛下不愛聽的話,老臣才不說呢。」賈詡慢吞吞道,「那些人拐著彎來拜訪老臣,臣煩不勝煩,所以才跑這一次,叨嘮陛下,也堵一堵那些人的嘴。」
劉維哈哈大笑,扶著他坐在軟座上,又親自給他倒茶。
「老了老了,都沒個清淨的時候。」賈詡也不客氣,伸手拿了杯子,眯著眼回憶道:「臣倒是想起了年輕那會兒,那才叫忙得沒完。先帝手下謀士少,又因是個女子,年歲也不大,哪怕其父是荊州牧,又有鳳主的名號,也沒人來投奔。」
劉維甚少聽到這些,平日裡誰不是對劉玥大加讚揚,仿佛他母親從生出來起就是帝王之尊,喝著奶就收了無數大將名士。
看到皇帝興致上來了,賈詡慢條斯理地說起那些往事:「那時先帝可憐得緊,手下攏共那麼點人,還要受制於劉荊州,兩人雖是親生父女,卻耐不住蔡氏從中挑撥,很是過了幾年苦日子。像先帝這樣的脾氣,卻硬生生忍了下來。」
「算上武侯,也不過兩三個心腹,處理全州事務和軍務,還要防著蒯氏和蔡氏。那是整日整夜也沒停的時候,那時老夫就想,什麼時候能有個清淨日子?什麼時候主公能立起來?」賈詡笑眯眯道:「主公年幼,靠著劉荊州才有了兵權和益州,但老臣就是知道,主公豈會一輩子做池中之魚,籠中之鳥?」
「誰也攔不住的,先帝親生父親不行,蒯氏蔡氏不行,便是周瑜曹操也不成。一朝化龍,便飛龍在天,旁人見她年幼,卻不知有些人註定生而不凡。若天地夠大,便是順龍,若是執意阻擋,便是結了冤讎,成了逆鳳。」
賈詡慢慢說完,放下茶杯,笑道:「老臣總算是叨擾完了,陛下無需放在心上,畢竟您才是一國之君,但憑君意,無問他人。」
劉維也有些火氣,即便是親妹妹,也沒有這般質問皇帝的,她可有一絲一毫的敬畏之心?可曾知道他們是皇帝和藩王,是君臣關係?
「清河王,慎言!」他冷冷道。
「阿母去了才多久,好好的阿翁怎麼會沒了?」劉絡咄咄逼人,「你當天下人的耳朵都是聾的,當天下人的眼睛都是瞎的?」
皇帝閉了閉眼,平復了下心情,聲音冷然:「有話便說,清河王。」
「阿翁是你害死的?」
「放肆!」劉維暴怒,拍向桌案,他自幼跟著趙雲習武,並不是只會念書的文人。當下那上好桌案便被拍裂了一道,皇帝眼含殺氣警告道:「你是朕的親妹妹,朕不與你追究。若還敢說這般大逆不道之言,別怪朕不念同胞之情。」
難道你不想將我除之而後快!
這句話終究沒有說出來,劉絡也清楚,說出來就等同於和兄長徹底翻臉。父親屍骨未寒,母親才剛走了一年,他們若是兄妹鬩牆,豈不是讓父母在地下寒心?
只是有了這一遭,兄妹之間的隔閡便更深了,更有好事者彈劾清河王,卻都被劉維留中不發。賈詡不肯擔任丞相一職,便由法正接任,不過法正年紀也大了,都快六十的人,估計也幹不了太久,便先培養著費禕等人。
要說法正肯定是討厭諸葛亮的,從他們當謀士起,這兩人就八字不合了。但老對手真死了,反而開心不起來。有什麼好高興的,他們這一輩老傢伙,不都到了快走的時候了嗎?這天下,終究是年輕人的。
公元233年,天瑞三年,司馬懿在朝堂上壓倒了曹爽,大權在握之餘,便又一次率大軍來犯。理由也是現成的,曹叡被劉蓉害死,劉蓉是南漢細作。
劉維封趙云為大將軍,又遣姜維、魏延為副將迎敵。只是萬萬沒想到,趙雲估摸是年紀大了,還沒等到了戰場,便得了急病而亡,頓時群龍無首。姜維和魏延彼此不服,馬謖根本沒有發言權,隨軍而去的費禕每天的工作,就是拉攏這群一言不發就要干架的將軍。
這樣還打個頭?直接給司馬懿送菜了吧!
歸根到底,是軍中沒有鎮得住所有人的主帥罷了。劉玥走了,諸葛亮走了,連趙雲等老將都一一病故,年青一代各不相服,除非劉維親至,可總不能凡事都讓皇帝親征吧。畢竟已經稱帝了,不像劉玥那時候,頂著諸侯的名頭到處親身上陣搶地盤。
果然,剛和司馬懿大軍接觸,就吃了個大虧,並且節節敗退。戰報傳回,群臣譁然,有人想啟用還健在的老將甘寧,只是甘寧都多大歲數了,而且手中水軍陸續給了劉絡。嗯,說起來,清河王的水陸二軍,各個驍勇善戰,只是陛下忌憚,輕易不讓他們離開揚州。
若是從水中攻擊,打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倒是個妙法。只不過……
「先生也是來勸朕的。」劉維苦笑,先是丞相法正,接著又是兄長劉緣,似乎各個都認準了他嫉賢妒能,強壓著皇妹不給出頭。
他確實不喜歡劉絡,但畢竟是親妹子,而且他心眼真那么小嗎?之所以不肯用她,不過是因為劉絡這脾氣太暴躁了,頗有幾分當年張飛的性情,又過於年輕,平時只打打山匪海匪倒是無礙,可面對魏國大軍,他豈敢隨意啟用為主帥?
賈詡倒是沒說什麼,顫巍巍地往前走,嚇得劉維趕忙起身來扶。他老師活到這把年紀,都能算作人瑞了,他是母親第一個謀士,也是自己跌入谷底後來拉他的人。
「陛下不愛聽的話,老臣才不說呢。」賈詡慢吞吞道,「那些人拐著彎來拜訪老臣,臣煩不勝煩,所以才跑這一次,叨嘮陛下,也堵一堵那些人的嘴。」
劉維哈哈大笑,扶著他坐在軟座上,又親自給他倒茶。
「老了老了,都沒個清淨的時候。」賈詡也不客氣,伸手拿了杯子,眯著眼回憶道:「臣倒是想起了年輕那會兒,那才叫忙得沒完。先帝手下謀士少,又因是個女子,年歲也不大,哪怕其父是荊州牧,又有鳳主的名號,也沒人來投奔。」
劉維甚少聽到這些,平日裡誰不是對劉玥大加讚揚,仿佛他母親從生出來起就是帝王之尊,喝著奶就收了無數大將名士。
看到皇帝興致上來了,賈詡慢條斯理地說起那些往事:「那時先帝可憐得緊,手下攏共那麼點人,還要受制於劉荊州,兩人雖是親生父女,卻耐不住蔡氏從中挑撥,很是過了幾年苦日子。像先帝這樣的脾氣,卻硬生生忍了下來。」
「算上武侯,也不過兩三個心腹,處理全州事務和軍務,還要防著蒯氏和蔡氏。那是整日整夜也沒停的時候,那時老夫就想,什麼時候能有個清淨日子?什麼時候主公能立起來?」賈詡笑眯眯道:「主公年幼,靠著劉荊州才有了兵權和益州,但老臣就是知道,主公豈會一輩子做池中之魚,籠中之鳥?」
「誰也攔不住的,先帝親生父親不行,蒯氏蔡氏不行,便是周瑜曹操也不成。一朝化龍,便飛龍在天,旁人見她年幼,卻不知有些人註定生而不凡。若天地夠大,便是順龍,若是執意阻擋,便是結了冤讎,成了逆鳳。」
賈詡慢慢說完,放下茶杯,笑道:「老臣總算是叨擾完了,陛下無需放在心上,畢竟您才是一國之君,但憑君意,無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