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即便兒子死了,他也不能怎麼樣,宮裡面能動手的就這麼幾個,可為了朝堂考量,他不能動那幾人,不過藉故訓斥一番罷了。更何況,劉蓉的兒子,也是不能立為太子的。

  曹叡的心胸可沒有南漢寬廣,萬萬做不到讓未來皇帝有敵國血脈。君不見劉玥死後,劉維就沒有立劉晟為太子?畢竟劉晟是曹夫人的兒子,是曹操的外孫。

  魏帝對妃子有愧,便在物質上多補償一些,卻不知道作為母親,最痛苦的事情,無非是幼子慘死,而害了他的人還逍遙在外,應該維護自己的夫君卻熟視無睹。

  #

  丞相班師回朝了,向陛下稟報了戰況,第二天就精神抖擻上朝。那幾個彈劾他的臣子作出若無其事的模樣,諸葛亮也沒有追究的意思,讓人摸不清他到底在想什麼。

  難道真是失心瘋了?但看著又不像。

  殊不知諸葛亮不當場發作,其實是在醞釀大招。解決了曹魏的外患,這位丞相下定決心和世家清算一番,他答應過先帝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將來九泉之下,也有臉見她。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232年,也就是天瑞二年,四侯謀反案又一次震驚了剛剛平靜下來的襄陽。

  這四位侯爺都出身世家,當年極有先見之明地投靠先帝,為家族掙了一條榮光之路,卻難免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位極人臣之野心。

  事件起因再簡單不過,不過是城防軍逮住了個破壞宵禁的醉酒家僕,問了之後才知道是雲侯的僕從,這倒也沒什麼,誰家都有作奸犯科的僕人,只這人喝飽了酒,又被城防將士嚇破了膽,嘴裡一時沒有把門的,一時就嚷嚷了幾句。

  這夜巡防統領名蕭翎,看著五大三粗,卻是極為粗中有細的。他眼神閃爍了幾下,即刻將人扣押起來,言行拷問,另一方面又派出手下,裝作匪人劫財的模樣,寫了恐嚇信另其家人向雲侯求助。

  蕭翎膽大至此,著實出乎意料。不過他也不算太愚笨,轉身就去丞相府,連夜見到了諸葛亮。後者聽完後,竟是同意了蕭翎的計劃,想著從雲侯這裡挖出點什麼。

  這一挖就挖出了個謀反大案來,第二天剛睡醒的劉維拿著茶杯,就噴出一口水來。

  演練私兵?打造兵器?等等,四位侯爺身份不低,卻都不是要職,這都是在圖啥?而且這事未免太順利了一點,怎麼偏偏撞到諸葛亮手上?

  若非清楚父親的品行,劉維都覺得這是丞相故意陷害了,這事透著一股古怪,但對著面沉如水的諸葛亮,劉維暗嘆一口氣,怕是無法善罷甘休了。

  諸葛亮儼然一副置所有人於死地的模樣,上奏里要被抄家滅族的多達十幾家,襄陽風聲鶴唳,人人自顧不暇,陷入一種極大的恐懼中,生怕自己就是丞相下一個目標。

  劉維都覺得父親瘋了,他忙著安撫眾臣,親自抽空去了一趟丞相府。諸葛亮正在看各地的奏章,聽到帝王輕咳一聲,這才抬起頭淡淡看了他一眼,慢慢起身行禮。

  劉維立刻扶住,並瞥了左右一眼,示意閒人都出去。

  「阿翁,你這是……」新皇話語中帶著說不盡的苦惱和無可奈何。

  「陛下何須多慮?」諸葛亮挺直腰背,他鬚髮已經半白,卻不減儒雅清俊,「如今人人自危,怕的不是陛下,恨的也不是陛下。」

  劉維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可下一刻,又沒抓住那靈光一閃。

  「先帝要賜死我,難道陛下真不知?」諸葛亮又問,卻讓新皇坐立難安。

  他怎麼會不知道,他跪在地上求母親開恩,但先帝說了什麼?對了,她問他:「天下和父親只能選擇其一,你選什麼?」

  「你當不上皇帝,就必死無疑,不是你妹妹和你父親冷酷無情,而是他們身邊的人都要殺你。屆時你如何自處?晟兒又如何是好?」

  「如此這般,你還要為你阿翁求情嗎?」劉玥冷冷問道,問的人啞然無言,然後先帝又說道:「你知道我為何選你為帝?論為將之才,你遠不及清河,論理政之才,你及不上丞相一半。」

  「因為這天下做皇帝的,不是做能打仗的,也不是做能理政的,甚至不是品德最高尚最仁慈的。而是最能忍也最狠的人。若論心狠,孔明和清河遠不及你。」

  劉玥笑道:「你是帝王之才,比阿母還要更適合這個位置。」

  劉維張了張嘴,沒有說話,只聽到他母親淡漠的聲音:「所以,你會勸我,會為你父親求情,卻不會以命相逼,犧牲一切來保下他,而清河和常寧都會,所以他們坐不上這個位置。」

  所以,那天先帝去世前,他原以為阿翁也會一起走,卻沒想到阿母放過了阿翁。他驚喜之餘,竟有劫後餘生之感,即便他再心狠,也不願母親為了自己而殺了生父。只是這問題並未隨著劉玥去世而消失,反而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諸葛亮大約也知道此事,所以神色淡淡,又問道:「那陛下知道,先帝為何一定要殺臣?」

  劉維不吭聲。

  「先帝為了兒女私情而放過臣,可天下人卻未必,前有諸葛氏謀反,後有四侯謀逆。若新皇懦弱,有臣主持大局自然更好,然若新皇有志於親政,臣便成了曹孟德之流,非死不可。」諸葛亮看向自己兒子,突然笑了:「可天下豈有子弒父的道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