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頁
說的是寧國公等人。
暗衛:「跟謀士在房間裡面說過話, 但是臣不敢進去,怕被發現,所以不知道說了設麼。」
皇帝嘆氣,「寧國公本也是忠臣,這麼多年沒有錯處,但是一山難容二虎,他的女兒如今在冷宮裡,小樹也是太后養的,根本不和他們親。」
暗衛聽了不說話,他只說自己看見的,至於揣測和決定都不是他能做的。
皇帝就感慨,「所以說,一個朝堂,外人來攻打的時候,是攻打不進來的,眾人一致對外,自然有一番成就。可是自我黨爭之時,就只顧得上名和利,哎,何其悲哀。」
正在說,就聽太監說沈懷楠和李榮光到了。皇帝連忙讓兩人進來。這兩個人是他現在唯一可以說說苦楚的了。
沈懷楠一進來就見皇帝愁眉苦臉。他端著臉到:「陛下可是為了英國公之事愁苦?」
皇帝唉聲嘆氣,「如今他們抓著英國公有異心不放,一定要朕殺了皇后,貶謫英國公,這可如何是好。」
沈懷楠:「寧國公如此這般,不過是因著自己的女兒沒用罷了,若是有用,早早的能為陛下讀摺子,寫摺子,怕是他早樂呵呵的告訴眾人這是陛下仁善,婦人之語無所重要的,不用上綱上線。」
皇帝這般一聽,便也覺得是。
他還點評了一番,「他家女兒看著聰明,其實笨的很,朕之前本來是用她來……」
本來是用她來打壓皇后的,結果一點用也沒有。皇帝想到這裡還很憤怒,「之前朕也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現在總算懂了,你們看寧國公是什麼樣子的,便也能明白她為什麼如此之笨了。」
沈懷楠差點笑出聲來。他道:「還是陛下英明。」
他還是為英國公府說話的,「別的臣也不敢保證,不過從先帝時開始,英國公府眾人好像就沒有什麼特別高的官位,除了英國公跟小九,朝堂之上,他們家好似是沒人的。」
李榮光:「小九還是先帝提拔上來的,若不是他得了先帝的眼,怕是只做個小縣令就能安然一生了。」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這麼多人一起說英國公和皇后心有反意,他其實心裡還是嘀咕的。但是在他看來,英國公和寧國公兩人打擂台,於他並沒有什麼壞處,而且如果能借著寧國公的手把英國公的爪牙去除一些,那也是好的。
他只在琢磨怎麼做。
但是英國公和寧國公兩個人,英國公弱了,那寧國公必然就長了。
皇帝很是憂愁,怎麼做才能讓兩個人都乖乖的成為手裡的風箏呢?
他拿著線,牽著風箏跑。
皇帝接下來接見了寧國公和英國公。寧國公先來的,一進御書房裡就開始說皇后的問題,句句泣血,口口聲聲都是為了皇帝好。
皇帝在心裡哼了一聲,覺得這個老頭子果然沒有英國公更受父皇的寵愛是應當的,瞧瞧這大公無私的模樣,這是拿他做傻子呢。
皇帝如今也學會假模假樣了,他笑呵呵的道:「好了,朕知曉你一心為朕,朕心裡懂。」
寧國公走了,英國公進了宮,被人領著進御書房,跪著道:「陛下,臣讓您費心了。」
皇帝一聽他這話,就知道他明白。
他道:「愛卿快快請起。」
英國公搖頭,十分慚愧,「臣不敢起,臣……臣有私心。」
皇帝問,「有何私心?」
英國公:「寧國公跟於翰林彈劾臣的時候,臣其實也想過是不是要就此離開朝堂。」
「但是臣幾次斟酌,都覺得離開朝堂可以,若是就此離開,臣怕是百年之後,也沒有一個好名聲了。」
他嘆氣,「臣不瞞陛下,在先帝……在先帝去世之前,臣其實也是要告老還鄉的。那時候先帝說,先帝說,要殺掉皇后。」
這個皇帝倒是知道。父皇當時還給了他一瓶毒藥,要是後來沒有發生那些事情,怕是皇后早死了。哪裡還會在這裡。
英國公老淚縱橫,「那一晚,臣聽聞此事,心裡震驚,匆忙進宮。臣這輩子沒吃過苦,臣的孩子們也沒有吃過苦,臣想,若是能在當時退下來去鄉野里也不錯,至少我們健康平安。」
「臣教導孩子們,也都是想著讓他們歡歡喜喜的,這其中最出眾的,便是小九。小九沒心沒肺,安心知足,雖然臣總是對他打罵,但是臣沒說的是,他最是符合臣對他們這一代的養育。」
皇帝疑惑,「為什麼?」
英國公:「因為臣知曉,盛極而衰,英國公府走到今日,已經是得天之幸,一直受到帝王的信任,可是越來越多的官員們是出自英國公府,即便不是英國公府的人,也跟英國公有牽扯。」
「臣自小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為即便臣是忠君沒有異心的,可是其他人呢?臣一點也不敢保證其他人沒有異心。」
「臣晚上很是害怕,可是害怕也沒有用,臣決心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等到臣掌家的時候,便把盛家其他的族人都散去了各地,從商,教書,做小縣令,但不能高升。」
「但是讓其他人這般做,自己的人在朝堂,那就是不公平的,於是臣也讓自家的兒郎們開始不做高官。」
「他們學得一身的本領,卻一直得不到重用,還是埋怨臣的。臣身居高位,心裡也很是是慚愧。」
「所以先帝說,他想讓臣衣錦還鄉時,臣其實是鬆了一口氣的,再怎麼樣,臣也讓全族的孩子們都活了下來,都沒有異心,沒有貪污,認認真真耕種,讀書,教書,從商,去前線打仗,去山上教書。」
暗衛:「跟謀士在房間裡面說過話, 但是臣不敢進去,怕被發現,所以不知道說了設麼。」
皇帝嘆氣,「寧國公本也是忠臣,這麼多年沒有錯處,但是一山難容二虎,他的女兒如今在冷宮裡,小樹也是太后養的,根本不和他們親。」
暗衛聽了不說話,他只說自己看見的,至於揣測和決定都不是他能做的。
皇帝就感慨,「所以說,一個朝堂,外人來攻打的時候,是攻打不進來的,眾人一致對外,自然有一番成就。可是自我黨爭之時,就只顧得上名和利,哎,何其悲哀。」
正在說,就聽太監說沈懷楠和李榮光到了。皇帝連忙讓兩人進來。這兩個人是他現在唯一可以說說苦楚的了。
沈懷楠一進來就見皇帝愁眉苦臉。他端著臉到:「陛下可是為了英國公之事愁苦?」
皇帝唉聲嘆氣,「如今他們抓著英國公有異心不放,一定要朕殺了皇后,貶謫英國公,這可如何是好。」
沈懷楠:「寧國公如此這般,不過是因著自己的女兒沒用罷了,若是有用,早早的能為陛下讀摺子,寫摺子,怕是他早樂呵呵的告訴眾人這是陛下仁善,婦人之語無所重要的,不用上綱上線。」
皇帝這般一聽,便也覺得是。
他還點評了一番,「他家女兒看著聰明,其實笨的很,朕之前本來是用她來……」
本來是用她來打壓皇后的,結果一點用也沒有。皇帝想到這裡還很憤怒,「之前朕也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現在總算懂了,你們看寧國公是什麼樣子的,便也能明白她為什麼如此之笨了。」
沈懷楠差點笑出聲來。他道:「還是陛下英明。」
他還是為英國公府說話的,「別的臣也不敢保證,不過從先帝時開始,英國公府眾人好像就沒有什麼特別高的官位,除了英國公跟小九,朝堂之上,他們家好似是沒人的。」
李榮光:「小九還是先帝提拔上來的,若不是他得了先帝的眼,怕是只做個小縣令就能安然一生了。」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這麼多人一起說英國公和皇后心有反意,他其實心裡還是嘀咕的。但是在他看來,英國公和寧國公兩人打擂台,於他並沒有什麼壞處,而且如果能借著寧國公的手把英國公的爪牙去除一些,那也是好的。
他只在琢磨怎麼做。
但是英國公和寧國公兩個人,英國公弱了,那寧國公必然就長了。
皇帝很是憂愁,怎麼做才能讓兩個人都乖乖的成為手裡的風箏呢?
他拿著線,牽著風箏跑。
皇帝接下來接見了寧國公和英國公。寧國公先來的,一進御書房裡就開始說皇后的問題,句句泣血,口口聲聲都是為了皇帝好。
皇帝在心裡哼了一聲,覺得這個老頭子果然沒有英國公更受父皇的寵愛是應當的,瞧瞧這大公無私的模樣,這是拿他做傻子呢。
皇帝如今也學會假模假樣了,他笑呵呵的道:「好了,朕知曉你一心為朕,朕心裡懂。」
寧國公走了,英國公進了宮,被人領著進御書房,跪著道:「陛下,臣讓您費心了。」
皇帝一聽他這話,就知道他明白。
他道:「愛卿快快請起。」
英國公搖頭,十分慚愧,「臣不敢起,臣……臣有私心。」
皇帝問,「有何私心?」
英國公:「寧國公跟於翰林彈劾臣的時候,臣其實也想過是不是要就此離開朝堂。」
「但是臣幾次斟酌,都覺得離開朝堂可以,若是就此離開,臣怕是百年之後,也沒有一個好名聲了。」
他嘆氣,「臣不瞞陛下,在先帝……在先帝去世之前,臣其實也是要告老還鄉的。那時候先帝說,先帝說,要殺掉皇后。」
這個皇帝倒是知道。父皇當時還給了他一瓶毒藥,要是後來沒有發生那些事情,怕是皇后早死了。哪裡還會在這裡。
英國公老淚縱橫,「那一晚,臣聽聞此事,心裡震驚,匆忙進宮。臣這輩子沒吃過苦,臣的孩子們也沒有吃過苦,臣想,若是能在當時退下來去鄉野里也不錯,至少我們健康平安。」
「臣教導孩子們,也都是想著讓他們歡歡喜喜的,這其中最出眾的,便是小九。小九沒心沒肺,安心知足,雖然臣總是對他打罵,但是臣沒說的是,他最是符合臣對他們這一代的養育。」
皇帝疑惑,「為什麼?」
英國公:「因為臣知曉,盛極而衰,英國公府走到今日,已經是得天之幸,一直受到帝王的信任,可是越來越多的官員們是出自英國公府,即便不是英國公府的人,也跟英國公有牽扯。」
「臣自小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為即便臣是忠君沒有異心的,可是其他人呢?臣一點也不敢保證其他人沒有異心。」
「臣晚上很是害怕,可是害怕也沒有用,臣決心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等到臣掌家的時候,便把盛家其他的族人都散去了各地,從商,教書,做小縣令,但不能高升。」
「但是讓其他人這般做,自己的人在朝堂,那就是不公平的,於是臣也讓自家的兒郎們開始不做高官。」
「他們學得一身的本領,卻一直得不到重用,還是埋怨臣的。臣身居高位,心裡也很是是慚愧。」
「所以先帝說,他想讓臣衣錦還鄉時,臣其實是鬆了一口氣的,再怎麼樣,臣也讓全族的孩子們都活了下來,都沒有異心,沒有貪污,認認真真耕種,讀書,教書,從商,去前線打仗,去山上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