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滿臉不高興。

  皇后便在他去長樂宮的時候道:「之前臣妾總以為陛下是個軟性子,如今看來,陛下倒是硬氣了。」

  皇帝:「收起你的譏諷,朕本來就是一個硬氣男人。」

  皇后看摺子,「臣妾還批紅嗎?」

  皇帝:「批!」

  比起那些朝臣們,他打心眼裡相信皇后。

  他是這麼跟沈懷楠說的。

  「皇后這個人吧,朕自小就認識了。她雖然自大,狂傲,眼睛長在天上,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

  沈懷楠:「……」

  他明白的陛下的意思,其實是看不上陛下這個人。

  他就道:「皇后娘娘也看不上臣。」

  皇帝笑了。

  「她當然看不上你,她覺得你家折九是個天仙,誰配得上啊?」

  他道:「你還好啦,你看看李榮光,哪次不是在她那裡碰一鼻子灰。」

  沈懷楠嘆氣,「估摸著,皇后娘娘也只看得上陛下了。」

  皇帝:「呵呵,朕還看不上她呢。」

  然後感慨,「但是說句良心話,她也有這個本事。你看看,當初西城就是她盤活的。不僅是西城,還有她散出去的女子們,每到一個州,便要把慈幼堂和織布坊做起來。」

  女子這塊算是她拿捏准了。

  「她有本事,也心善的很。這些年賺的銀子都上交給國庫了,你知曉吧,她賺的銀子,朕讓人悄悄算過,大概就是這個數,她絕對沒有藏私。」

  「這些銀子,她讓朕以朝廷的名義散發下去,給各地的老百姓減少負擔,哪裡有災哪裡有難,都是用得上的。」

  所以皇帝其實很相信皇后的人品。

  「朝臣們心思各有各的,除了你和榮光是陪著朕一路走來的,其他人朕真是看不清他們。」

  他嘆息,「他們可能有黨爭,但是皇后不會有。皇后一心為了百姓,她就算是給朕出主意,也是出好主意,不會想著去害人。」

  沈懷楠:「……」

  其實,先帝想要殺皇后娘娘真的是有理由的。

  但凡陛下自己能有個主意,都不會殺掉他身邊聰慧的。

  可是這般的陛下,也更能讓人放心。

  沈懷楠一想到最後要跟陛下分道揚鑣,心裡還很難受。他只希望陛下這輩子平平安安的。

  即便……即便將來出了變故,也是高高興興的赴黃泉。

  ……

  長隆二年秋,沈懷楠把自己的一個政敵貶去了永州。

  永州不是一個州,而是一個小縣城。

  這裡的民風並不開化,前一位縣令聽聞在百姓暴起的時候被分屍了。後面繼任的縣令做出了「聞食人,長惴惴」的詩。

  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反正回來是難了。

  能入朝堂的都不是善茬,都是狐狸,這一個為什麼去永州,眾人細細想一想也知道。

  他曾經辱罵過皇后娘娘,認為皇后娘娘不該干涉前朝之事。

  而沈懷楠如此做,是沈懷楠的意思,還是皇后的意思?又或者是皇帝的意思?

  這人剛走,朝堂上反對皇后給皇帝批奏摺的呼聲就少了下來。英國公給沈懷楠送去了一箱子珠寶。

  沈懷楠又把珠寶給皇帝送去了。

  ——當然,他送的是銀子,珠寶都當了。

  「英國公大人應該是想感謝臣,但這又不是臣的意思,這是陛下的意思。」

  皇帝道:「既然是感謝你的,你就拿著吧,雖然朕早有貶李思去永州之意,但也是你出的手,你遭的罵名。」

  「英國公想必也看他不順眼,這才感激你。」

  沈懷楠不忿道:\"朝堂之上常有人意見不合,大家都是講理的,哪裡有一上來就敢辱罵皇后。\"

  「他們是覺得陛下仁善,皇后娘娘是不在意,這一年裡任憑他們說沒有出來說過話,所以才敢放肆。」

  「可是再怎麼樣,皇后娘娘是一國之母,哪裡是他們敢置喙的。退一萬步說,皇后娘娘也是您的妻子。」

  「要是有人敢罵臣妻,臣就要跟他們拼命的,臣與臣妻年少就經常被人欺負,總是被人辱罵,好不容易都抱上陛下的大腿了,若還是被人辱罵,臣與臣妻——」

  皇帝趕緊喝止,「回去吧回去吧。」

  他一點也不願意聽。

  他總算知道為什麼父皇不喜歡聽澹臺老兩口說話了。

  沈懷楠哀怨的看了一眼皇帝,「臣告退。」

  等回到沈府,便見邵衣正笑意盈盈的看著他,「聽聞你如今已經有了奸臣之相。」

  沈懷楠默嘆一句,「這才開始。」

  他這般正經,折邵衣也不得不正經起來。她安撫的摸了摸沈懷楠的頭,「沒事,沒事,皇后娘娘之前跟我說,萬事不由人,不是他們傷害我們,就是我們傷害他們,沒有誰是對的,也沒有人是錯的。」

  這一條路,註定要有鮮血淌上去。不是他們,就是自己。

  折邵衣小聲的道:「我甚至給小花他們想好了後路。」

  沈懷楠震驚,「後路?」

  折邵衣:「是啊,我在雲州買地了。」

  沈懷楠默然。

  「你給小花和小狸買了地,也買宅子了吧?還有一個新的身份?」

  折邵衣點頭,「是啊。」

  她道:「咱們落敗,河洛小朔等人是沒事的,但是小花小狸卻是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