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頁
兩人在廚房忙活著,客廳有了動靜。
林小紅和李愛國對視一眼,就知道孩子們回來了。
他倆也沒出去,繼續做菜。
然後就聽到孩子們錯落有序的喊聲。
很是熱情。
「看來孩子們還記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林小紅笑著說道。
李愛國道,「怎麼能不記得,才分開一年。」
林小紅道,「可孩子們這一年變化可大了,要不半路上,爹娘不定將孩子們認出來呢。」
李愛國有些疑惑,「變化大麼,就是長個了長肉了。」
林小紅白他一眼,「你每天都見著,就感受不明顯,還是雙雙說得呢。孩子們見風長,咱們卻要老了。」
這就是孩子催人老啊。
李愛國笑答,「有我陪你。再說你真不老,還是那麼好看,不對,是比以前還好看!」
第467章
當晚吃了一頓豐富的團圓飯, 林小紅就將準備好的新衣服都拿了出來,然後讓四位爹娘分開泡澡、洗澡。
然後就安排睡覺了。
畢竟年紀大了,即使坐臥鋪也很辛苦的。
畢竟是三天兩夜。
之後四位老人就徹底安頓下來了,休息了三天, 緩過了精神, 李愛國或者林小紅帶著大江帶著四位老人出去溜達。
□□肯定要去的。
紫禁城也要進去看看。
天壇也去溜達溜達。
去全聚德吃吃烤鴨, 再去東來順吃火鍋。
爆肚也不能落下。
家裡的烤爐也利用起來, 蛋糕、麵包、烤雞通通做一遍。
再帶四位老人去看兩場電影。
再去附近的大市場溜達溜達。
這樣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就到了春節。
好在年貨都買完了。
家裡人多, 也熱鬧。
做了滿滿一大桌子菜, 李愛國陪兩個爹喝酒, 其餘人喝果酒(一種汽水)。
都是家裡人,也沒食不言的規矩。
「爹, 你如今年紀也大了, 該退休就退休得了。」林小紅勸道。
反正林爹有正式編制,退休了也是有退休工資的。
不過他工齡太短了, 不會太多就是了。
但問題也不大, 以後會漲上去的。
林爹瞪眼, 很是不服老, 「我哪裡老了, 能吃能喝的。」
李愛國趕緊拍馬屁, 「爹不老。」
幾個孩子也嘰嘰喳喳的噴彩虹屁。
林爹被誇的合不攏嘴。
李愛國趁機說起了別的話題, 「爹, 我看報紙, 安徽一個生產隊, 人家都包產到戶了, 就是將地按照人頭分各家, 自己種自己的。」
這話一出,四位老人都震驚了。
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
畢竟大鍋飯已經吃了二十多年了。
林小紅自然知道是真的,她還知道李愛國看到報紙還特意給孫鎮長打了個電話呢。
遂說道,「有啥不可能的,以前私人做買賣叫做投機倒把,現在大市場裡擺攤的個人有多少,個體戶可是國家承認的,十二月才開的大會。」
林爹抿了口酒,「要是真能分地可好了,我就消停了。」
林小紅也懂,消停了也代表著沒有權利了。
林母問了句,「那要是真分地,老大他們戶口都不在了是不是分不著了?」
林小紅點頭,「那肯定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李爹勸道,「月月掙工資可不比下大地強。」
林小紅心道,那可未必。
不過想到,公公這句話也沒錯,種地太苦了。
她考慮過,如果日後芝麻廠不好了,可以包山可以養殖,甚至可以做點買賣都可以。
即使到時候仨哥要來北京發展,她也願意幫忙的。
之前她也寫信回家問過他們願不願意來北京發展,他們都是不願意的。
這也是正常的,不說老人都在那邊,故土難離,人離鄉賤是有道理的。
李愛國說道,「爹,孫鎮長一向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你回去可以找他談談,可以在三大隊做個試點。」
林爹聽進去了,「行。」
李爹插話道,「三大隊現在主要種芝麻,如果分地了會不會受到影響?」
然後倆爹都看向李愛國。
李愛國想了想,「應該沒問題,個人種了仍然賣芝麻廠就好了。」
林爹說道,「要是集體的,好做安排,畢竟還得交公糧。」
李愛國解釋道,「田地分到各家,各家也要交公糧的,除了公糧田,其他的要種啥就隨意了。」
林小紅道,「到那個時候只能由市場來決定了,如果芝麻廠做得好,大量收取芝麻,那個人多種一些(芝麻)也會收的,但芝麻廠一旦效益不好了,芝麻也有可能砸手裡,所以分產到戶了,他們就要自己承擔風險了,而不是由集體兜底了。」
林爹他們不由得陷入思考。
林母道,「那種地還興賠錢呢。」
林小紅點頭,「有這個可能。」
林母嘟囔,「那還不如不分呢。」
林爹懶得理婆娘這種沒見識的話。
他可是知道現在人多能磨洋工,要是地歸了自己家,到時候懶漢也能幹了,地肯定伺候的更好。
之後林爹又和李愛國談論了一下大型生產隊財產——豬、牛、羊的分配。
林小紅和李愛國對視一眼,就知道孩子們回來了。
他倆也沒出去,繼續做菜。
然後就聽到孩子們錯落有序的喊聲。
很是熱情。
「看來孩子們還記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林小紅笑著說道。
李愛國道,「怎麼能不記得,才分開一年。」
林小紅道,「可孩子們這一年變化可大了,要不半路上,爹娘不定將孩子們認出來呢。」
李愛國有些疑惑,「變化大麼,就是長個了長肉了。」
林小紅白他一眼,「你每天都見著,就感受不明顯,還是雙雙說得呢。孩子們見風長,咱們卻要老了。」
這就是孩子催人老啊。
李愛國笑答,「有我陪你。再說你真不老,還是那麼好看,不對,是比以前還好看!」
第467章
當晚吃了一頓豐富的團圓飯, 林小紅就將準備好的新衣服都拿了出來,然後讓四位爹娘分開泡澡、洗澡。
然後就安排睡覺了。
畢竟年紀大了,即使坐臥鋪也很辛苦的。
畢竟是三天兩夜。
之後四位老人就徹底安頓下來了,休息了三天, 緩過了精神, 李愛國或者林小紅帶著大江帶著四位老人出去溜達。
□□肯定要去的。
紫禁城也要進去看看。
天壇也去溜達溜達。
去全聚德吃吃烤鴨, 再去東來順吃火鍋。
爆肚也不能落下。
家裡的烤爐也利用起來, 蛋糕、麵包、烤雞通通做一遍。
再帶四位老人去看兩場電影。
再去附近的大市場溜達溜達。
這樣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就到了春節。
好在年貨都買完了。
家裡人多, 也熱鬧。
做了滿滿一大桌子菜, 李愛國陪兩個爹喝酒, 其餘人喝果酒(一種汽水)。
都是家裡人,也沒食不言的規矩。
「爹, 你如今年紀也大了, 該退休就退休得了。」林小紅勸道。
反正林爹有正式編制,退休了也是有退休工資的。
不過他工齡太短了, 不會太多就是了。
但問題也不大, 以後會漲上去的。
林爹瞪眼, 很是不服老, 「我哪裡老了, 能吃能喝的。」
李愛國趕緊拍馬屁, 「爹不老。」
幾個孩子也嘰嘰喳喳的噴彩虹屁。
林爹被誇的合不攏嘴。
李愛國趁機說起了別的話題, 「爹, 我看報紙, 安徽一個生產隊, 人家都包產到戶了, 就是將地按照人頭分各家, 自己種自己的。」
這話一出,四位老人都震驚了。
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
畢竟大鍋飯已經吃了二十多年了。
林小紅自然知道是真的,她還知道李愛國看到報紙還特意給孫鎮長打了個電話呢。
遂說道,「有啥不可能的,以前私人做買賣叫做投機倒把,現在大市場裡擺攤的個人有多少,個體戶可是國家承認的,十二月才開的大會。」
林爹抿了口酒,「要是真能分地可好了,我就消停了。」
林小紅也懂,消停了也代表著沒有權利了。
林母問了句,「那要是真分地,老大他們戶口都不在了是不是分不著了?」
林小紅點頭,「那肯定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李爹勸道,「月月掙工資可不比下大地強。」
林小紅心道,那可未必。
不過想到,公公這句話也沒錯,種地太苦了。
她考慮過,如果日後芝麻廠不好了,可以包山可以養殖,甚至可以做點買賣都可以。
即使到時候仨哥要來北京發展,她也願意幫忙的。
之前她也寫信回家問過他們願不願意來北京發展,他們都是不願意的。
這也是正常的,不說老人都在那邊,故土難離,人離鄉賤是有道理的。
李愛國說道,「爹,孫鎮長一向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你回去可以找他談談,可以在三大隊做個試點。」
林爹聽進去了,「行。」
李爹插話道,「三大隊現在主要種芝麻,如果分地了會不會受到影響?」
然後倆爹都看向李愛國。
李愛國想了想,「應該沒問題,個人種了仍然賣芝麻廠就好了。」
林爹說道,「要是集體的,好做安排,畢竟還得交公糧。」
李愛國解釋道,「田地分到各家,各家也要交公糧的,除了公糧田,其他的要種啥就隨意了。」
林小紅道,「到那個時候只能由市場來決定了,如果芝麻廠做得好,大量收取芝麻,那個人多種一些(芝麻)也會收的,但芝麻廠一旦效益不好了,芝麻也有可能砸手裡,所以分產到戶了,他們就要自己承擔風險了,而不是由集體兜底了。」
林爹他們不由得陷入思考。
林母道,「那種地還興賠錢呢。」
林小紅點頭,「有這個可能。」
林母嘟囔,「那還不如不分呢。」
林爹懶得理婆娘這種沒見識的話。
他可是知道現在人多能磨洋工,要是地歸了自己家,到時候懶漢也能幹了,地肯定伺候的更好。
之後林爹又和李愛國談論了一下大型生產隊財產——豬、牛、羊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