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碧蕪問起此事,錢嬤嬤怔愣了一瞬,面色霎時沉重下來,即便過了十餘年重提,沈貴人的死仍是橫在她心口的一根刺,一想起來便扎地生疼。

  可問此事的畢竟是他們殿下的王妃,錢嬤嬤長吸了一口氣,才娓娓道:「沈貴人去世那日,殿下不知怎的突然發起了高熱,老奴去太醫院請太醫,可太醫院的那些人捧高踩低,因娘娘已然失了寵,又不得陛下喜歡,便以各種藉口推脫不來,老奴沒有辦法,只能回了燕福宮。貴人見老奴就這麼回來了,並未問什麼,她也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便讓老奴守著殿下,自己親自去了太醫院,說就算請不來太醫,定也會拿著退熱的藥回來。」

  錢嬤嬤說至此,聲兒便止不住哽咽起來,宮裡人趨炎附勢,欺軟怕硬,碧蕪再了解不過,那些個嬪妃表面上雖是主子,但不過也是供男人賞樂的玩意罷了,一旦失了寵,無了勢,就會一朝跌到塵埃里,人人可踐踏,甚至連最低賤的奴婢都不如。

  待錢嬤嬤稍稍緩過來些,碧蕪才接著問:「那,後來呢?」

  錢嬤嬤抬手拭了拭眼角的淚,「老奴左等右等,直等到天快亮了,貴人還未回來,老奴正準備出去尋,便有宮人跑進來,說貴人自觀星台上摔了下去......老奴聽到這話,忙跑到觀星台那兒,便見沈貴人躺在觀星台底下,血肉模糊,可即便如此,她手上還是緊緊攥著那包藥材......」

  本就已忍了許久的錢嬤嬤,聲兒越發喑啞,如今再提當年舊事,終是忍不住崩潰地哭出聲來。

  碧蕪忙從袖中抽出絲帕為錢嬤嬤拭淚,她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只得道:「嬤嬤莫要哭了,當年的事嬤嬤並未做錯什麼,嬤嬤這些年能將殿下養大,已是對得住母妃。」

  錢嬤嬤聞言卻是搖了搖頭,「不,都是老奴的錯,是老奴疏忽,沒有注意到殿下聽見貴人的事,也跟著跑了出來,那么小的孩子,親眼看見自己母親慘烈的死狀,該有多震驚痛苦啊……」

  聽得此言,碧蕪心下猛然一驚,她雖未親眼見過沈貴人去世時的模樣,但光是聽旁人描述,便覺可怖得緊。

  一個六歲的孩子,發著高熱,看見自己母親墜亡時面目全非的慘狀,只怕是一生都忘不了這個場景吧。

  碧蕪垂下眼眸,心下驀然有些堵得慌,分明前世兩人交頸而臥,做了那麼多年親密的事,她卻只知他這人陰鷙狠厲,心思深沉,善於偽裝,卻從不知曉他經歷的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往。

  她其實,全然不了解他!

  旭兒兩歲的生辰宴正如先前打算的那般,簡單地辦了,永安帝雖未來,倒也特意派李意來送了禮,只不同於周晬宴那回送來的,這回永安帝賜下的都是些蒙學的書籍和文房四寶,還讓李意來傳話,說八皇孫大了,也是時候該學起來了。

  前世旭兒開蒙確實是早,且是譽王親自教導,但這回倒是永安帝這個祖父更關心些,由此也可看出他對旭兒的看重。

  不同於其他孩子,旭兒看見這些個書冊倒是不覺厭煩,碧蕪將他抱到膝上,一字字指著教他認,他學習的速度著實讓碧蕪驚了驚,旭兒前世雖也遠比旁的孩子聰慧,可絕不至於過目不忘的地步,然這一世只消教上一遍,旭兒幾乎就能記住大半。

  一旁的錢嬤嬤都忍不住誇讚,說小公子可真是機敏過人,有哪家孩子像小公子這般聰慧的。碧蕪扯唇笑了笑,沒有應聲,心下也不知此事是好是壞了。

  旭兒的生辰一過便意味著年節也近了。

  趁著天好,碧蕪便帶著旭兒去街上閒玩,倒也不止是玩,她自也是有正經事要辦的。

  她沿街看了一會兒,最後進了一家首飾鋪子,指著掌柜的拿出的一對金累絲鑲寶耳鐺同銀鈴瞧,問道:「銀鈴,你瞧著這可好看?你覺得繡兒她會不會喜歡?」

  銀鈴止不住抿唇笑起來,「奴婢瞧著都好看,只要是王妃送的,趙姑娘定然都會喜歡,不過王妃,恕奴婢直言,趙姑娘哪裡像是會缺這些的。」

  自趙姑娘離開京城去了琓州後,這一年多來,她家王妃常是隔幾個月便會托人送些東西過去,或是書籍首飾,或是繡品吃食,往往同信一塊兒捎過去。

  碧蕪放下那對耳鐺,道:「我也知她不缺,可我送這些過去也不是為了接濟她,不過是想她瞧見這些個玩意兒能開心一些罷了。」

  她了解趙如繡,她心思重,想來到現在都還覺得對不住她,與其一遍遍勸她放下,不若送些東西過去讓她知曉,她是從未怪過她的。

  那些父輩祖輩的恩恩怨怨皆與她無關,她不必全然攬在肩上,徒增負擔。

  「說起來,趙姑娘似有好一陣兒沒有回信了,從前王妃送東西過去,趙姑娘至多半月便會回信,這回都快有好幾個月了。」銀鉤驀然道。

  聽銀鉤這麼一說,碧蕪倏然反應過來,這段日子因著她哥哥蕭鴻澤的事兒,她疏忽了其他,這麼算來,趙如繡那兒的確快有四個月沒消息了,著實有點奇怪。

  銀鈴聞言接話道:「指不定是趙姑娘許了婚事,忙碌得緊,才抽不出空來給我們王妃回信呢。」

  許了婚事……

  碧蕪愣了一下,唇角泛起一絲苦笑。

  若真是這樣,便好了。

  太子叛亂奪位之事天下皆知,趙如繡如今雖還算是未嫁之身,可也是差一點便要成為太子妃的人,身份尷尬,名門世家定無人敢娶她,就怕因著她的身份讓永安帝想起太子來,為全家招致禍患,何況以趙如繡的出身學識,也不可能下嫁給尋常百姓為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