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在殿內陪著祺妃說了會兒話,
喻景彥便以帶著旭兒去看他收藏的書畫為由,同譽王一道出去了。
碧蕪笑著頷首,但其實心知肚明,這兄弟兩人恐是有什麼要緊的事兒要說,才借旭兒的名刻意躲開去。
那三人一走,殿內便只剩下了碧蕪和祺妃二人,見祺妃含笑雙眸一眨不眨地打量著她,好一陣兒什麼話都不說,碧蕪著實教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赧赧垂眸忍不住道:「娘娘這般看著我做什麼?」
祺妃這才移開視線,「你莫見怪,我就只是覺得看見你高興罷了。」
「娘娘緣何高興?」碧蕪納罕道。
「自然是為遲兒高興。」祺妃也不知忖到什麼,唇間笑意漸散,面上反露出幾分感慨來,「譽王妃許是不曉得,遲兒那孩子方才養到我膝下時,不過六歲,彼時他母妃才去世不久,他整日抱著他母親留下的那隻兔子沉默著不願說話,也沒有笑意,連太醫院的太醫們都束手無策,只言這是心病,尋常的湯藥根本無用,我當時便愁得厲害,不知如何是好。」
對於譽王幼時之事,碧蕪知曉的確實不多,前世譽王登基後,放走了不少宮內的老人,尤其是在燕福宮附近當差的,都悉數走了個乾淨。
宮人們礙著性命都不敢隨意置喙帝王往事,因著如此,碧蕪能得知的便更少了。
此時從祺妃口中聽聞,著實是有些新奇。
祺妃低嘆了一口氣,又緊接著道:「沈貴人與我同住在一個殿內,也算得上是好姐妹,她去世後,因陛下不喜遲兒,宮裡幾乎沒有妃嬪願意養他,錢嬤嬤來求了我,我心下不忍,還是主動求了陛下,讓遲兒繼續住在燕福宮中,由我教養。」
她說著,又看向碧蕪道:「遲兒性子本就悶得厲害,許多事兒都憋在心裡不肯同我說,幼時還常遭其他皇子欺負呢。只可惜我是個不受寵的,也不能幫他在陛下面前討份公道,就只能讓遲兒忍氣吞聲受委屈,才造成他這般內斂的性子。所以我今日見著你才說高興,自打遲兒娶妃後,我總覺得他變了不少,面上的笑意甚至都多了呢,這些都是你的功勞。」
碧蕪聞言扯了扯唇角,實在不敢攬功,她也不好說她和譽王的婚事一開始不過是場交易,是在夏侍妾死後,這場交易才逐漸變了味道。
她想起祺妃方才說的話,順勢問:「娘娘與殿下的生母很熟嗎?」
「在一個宮裡住了八年,自然是熟的。」祺妃道,「畢竟陛下也不是常來燕福宮,平日裡閒得無趣,我便常與沈貴人在一塊兒說說話。她進宮前雖是舞女,但也是才華橫溢的女子,她雖以舞為生,但從未以舞為恥,誰知生下旭兒後,雙腿卻是落了疾,只消跳上一會兒,便疼得厲害……」
碧蕪聽至此,咬了咬唇,問道:「那沈……母妃是不是不大喜歡殿下?」
「怎會呢!」祺妃略有些激動道,「你莫信外頭亂傳,沈貴人是個極好的人,自也是個好母親,其實,她去世的當晚本是去太醫院為高熱不退的遲兒抓藥的,可不知為何竟會墜亡在觀星台下。」
碧蕪聞言雙眸微張,她從未聽說過這些,她只知,沈貴人當年是因失寵而發了瘋,不停地在殿內跳舞,最後在觀星台絕望自盡,從不知道,原來那夜,沈貴人原是去給譽王抓藥的。
雖說觀星台離燕福宮並不遠,但既是去抓藥的,又怎會出現在觀星台呢,著實有些奇怪。
碧蕪很想再追問,可見祺妃似乎不大願意重提當年舊事,便也閉了嘴不再多說。
與祺妃聊了小半個時辰,見譽王和十一皇子還未帶旭兒回來,碧蕪不免有些擔憂起來。
見她時不時朝著外頭探看,祺妃瞭然一笑道:「譽王妃若是擔心,不如親自去尋尋吧,他們三人當就在附近,跑不遠。」
祺妃都這麼說了,碧蕪便起身福了福,踏出燕福宮,聽守殿的宮人說譽王幾人似乎往東面的御花園去了,碧蕪便順著他指的方向而去。
走了半盞茶的工夫,便見飛檐斗拱的殿宇之間有一座顯眼的高台,正是觀星台。
行至觀星台底下,碧蕪不由得頓了步子,前世譽王登基後不久,便命人封了觀星台,將此視為禁地,誰也不得入內,不過此時的觀星台尚且無人把守,上下自由。
碧蕪仰望著她從未踏足過的這座高台,不由得心生好奇。
除卻攬月樓外,這是宮裡最高的地方。
她本想讓銀鉤和小漣守在外頭,她一人上去看看,小漣卻是怎也不同意,說是必須得讓她跟著才行,碧蕪拗不過,便將她一併帶上了。
那觀星台有近百個台階,靠著毅力登頂後,碧蕪略有些氣喘吁吁,可站在高台上,將整個巍峨的皇宮盡收眼底,她多少覺得值得。
可下一瞬,念及在此喪命的沈貴人,她揚起的唇角便緩緩落了下來,若沈貴人的死並非自盡而是意外,她實在想不到沈貴人爬了那麼多級台階到此的緣由。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便是有人故意害死了沈貴人。
可沈貴人分明已經失寵,且處境淒涼,理應不再是誰的威脅,可為何還要有人置她於死地呢!
碧蕪想不通,只一步步行至高台邊沿,邊沿的牆砌得很高,幾乎快到碧蕪胸口,按理應當沒那麼容易墜下去才對。
碧蕪將手攀在石磚上,踮起腳往下望,底下來往的人已然成了一個黑色的小點,這般高度不禁令她雙腿發軟,更是覺得有些頭暈目眩。
喻景彥便以帶著旭兒去看他收藏的書畫為由,同譽王一道出去了。
碧蕪笑著頷首,但其實心知肚明,這兄弟兩人恐是有什麼要緊的事兒要說,才借旭兒的名刻意躲開去。
那三人一走,殿內便只剩下了碧蕪和祺妃二人,見祺妃含笑雙眸一眨不眨地打量著她,好一陣兒什麼話都不說,碧蕪著實教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赧赧垂眸忍不住道:「娘娘這般看著我做什麼?」
祺妃這才移開視線,「你莫見怪,我就只是覺得看見你高興罷了。」
「娘娘緣何高興?」碧蕪納罕道。
「自然是為遲兒高興。」祺妃也不知忖到什麼,唇間笑意漸散,面上反露出幾分感慨來,「譽王妃許是不曉得,遲兒那孩子方才養到我膝下時,不過六歲,彼時他母妃才去世不久,他整日抱著他母親留下的那隻兔子沉默著不願說話,也沒有笑意,連太醫院的太醫們都束手無策,只言這是心病,尋常的湯藥根本無用,我當時便愁得厲害,不知如何是好。」
對於譽王幼時之事,碧蕪知曉的確實不多,前世譽王登基後,放走了不少宮內的老人,尤其是在燕福宮附近當差的,都悉數走了個乾淨。
宮人們礙著性命都不敢隨意置喙帝王往事,因著如此,碧蕪能得知的便更少了。
此時從祺妃口中聽聞,著實是有些新奇。
祺妃低嘆了一口氣,又緊接著道:「沈貴人與我同住在一個殿內,也算得上是好姐妹,她去世後,因陛下不喜遲兒,宮裡幾乎沒有妃嬪願意養他,錢嬤嬤來求了我,我心下不忍,還是主動求了陛下,讓遲兒繼續住在燕福宮中,由我教養。」
她說著,又看向碧蕪道:「遲兒性子本就悶得厲害,許多事兒都憋在心裡不肯同我說,幼時還常遭其他皇子欺負呢。只可惜我是個不受寵的,也不能幫他在陛下面前討份公道,就只能讓遲兒忍氣吞聲受委屈,才造成他這般內斂的性子。所以我今日見著你才說高興,自打遲兒娶妃後,我總覺得他變了不少,面上的笑意甚至都多了呢,這些都是你的功勞。」
碧蕪聞言扯了扯唇角,實在不敢攬功,她也不好說她和譽王的婚事一開始不過是場交易,是在夏侍妾死後,這場交易才逐漸變了味道。
她想起祺妃方才說的話,順勢問:「娘娘與殿下的生母很熟嗎?」
「在一個宮裡住了八年,自然是熟的。」祺妃道,「畢竟陛下也不是常來燕福宮,平日裡閒得無趣,我便常與沈貴人在一塊兒說說話。她進宮前雖是舞女,但也是才華橫溢的女子,她雖以舞為生,但從未以舞為恥,誰知生下旭兒後,雙腿卻是落了疾,只消跳上一會兒,便疼得厲害……」
碧蕪聽至此,咬了咬唇,問道:「那沈……母妃是不是不大喜歡殿下?」
「怎會呢!」祺妃略有些激動道,「你莫信外頭亂傳,沈貴人是個極好的人,自也是個好母親,其實,她去世的當晚本是去太醫院為高熱不退的遲兒抓藥的,可不知為何竟會墜亡在觀星台下。」
碧蕪聞言雙眸微張,她從未聽說過這些,她只知,沈貴人當年是因失寵而發了瘋,不停地在殿內跳舞,最後在觀星台絕望自盡,從不知道,原來那夜,沈貴人原是去給譽王抓藥的。
雖說觀星台離燕福宮並不遠,但既是去抓藥的,又怎會出現在觀星台呢,著實有些奇怪。
碧蕪很想再追問,可見祺妃似乎不大願意重提當年舊事,便也閉了嘴不再多說。
與祺妃聊了小半個時辰,見譽王和十一皇子還未帶旭兒回來,碧蕪不免有些擔憂起來。
見她時不時朝著外頭探看,祺妃瞭然一笑道:「譽王妃若是擔心,不如親自去尋尋吧,他們三人當就在附近,跑不遠。」
祺妃都這麼說了,碧蕪便起身福了福,踏出燕福宮,聽守殿的宮人說譽王幾人似乎往東面的御花園去了,碧蕪便順著他指的方向而去。
走了半盞茶的工夫,便見飛檐斗拱的殿宇之間有一座顯眼的高台,正是觀星台。
行至觀星台底下,碧蕪不由得頓了步子,前世譽王登基後不久,便命人封了觀星台,將此視為禁地,誰也不得入內,不過此時的觀星台尚且無人把守,上下自由。
碧蕪仰望著她從未踏足過的這座高台,不由得心生好奇。
除卻攬月樓外,這是宮裡最高的地方。
她本想讓銀鉤和小漣守在外頭,她一人上去看看,小漣卻是怎也不同意,說是必須得讓她跟著才行,碧蕪拗不過,便將她一併帶上了。
那觀星台有近百個台階,靠著毅力登頂後,碧蕪略有些氣喘吁吁,可站在高台上,將整個巍峨的皇宮盡收眼底,她多少覺得值得。
可下一瞬,念及在此喪命的沈貴人,她揚起的唇角便緩緩落了下來,若沈貴人的死並非自盡而是意外,她實在想不到沈貴人爬了那麼多級台階到此的緣由。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便是有人故意害死了沈貴人。
可沈貴人分明已經失寵,且處境淒涼,理應不再是誰的威脅,可為何還要有人置她於死地呢!
碧蕪想不通,只一步步行至高台邊沿,邊沿的牆砌得很高,幾乎快到碧蕪胸口,按理應當沒那麼容易墜下去才對。
碧蕪將手攀在石磚上,踮起腳往下望,底下來往的人已然成了一個黑色的小點,這般高度不禁令她雙腿發軟,更是覺得有些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