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頁
不過,也正因為他們大多不耐俗事,底下也招募了許多小吏。
胤禛將這些人召集起來,輪番敲打,又再三叮囑各處的鎮守,務必看好這些小吏,莫要讓他們借著道錄司的名頭,胡作非為欺壓良善。
兩人走到敦煌時,還有了意外收穫。
鎮守敦煌的皇甫道長和胤禛一樣,是以符篆入門,對符篆一道研究頗深。
他聽了胤禛的提醒之後,決定潛心研製一種符篆,打入人體內之後,可以辨別善惡。
一旦中此符者,心存貪念、惡念與私念,便會揪心扯肺,痛不欲生。
「道長好想法!」胤禛首先肯定了他的思路,緊接著才提議道,「不過,人皆有私念,這點連修行之人都不能免俗,又何況是凡人?我以為,只要私念不過度,也不必太過苛責。」
皇甫道長想了想,點了點頭,「四爺說的是,頻道煉製符篆的時候,會注意這一點的。」
然後她話鋒一轉,目光灼灼地看著胤禛,「說來四爺也是符篆大家,不知貧道是否有幸,請四爺指點一二?」
遇見與自己同修一道的大手,胤禛也有些技癢,當下便笑道:「指點不敢當,咱們相互切磋交流一番便是。」
「就從這個知心符開始?」
「知心符?」胤禛瞭然道,「是道長給新符篆起的名字嗎?倒是十分貼切。」
原本他想叫測謊符的,但和皇甫道長取得知心符一比,果然少了幾分文采與浪漫。
「就依道長,咱們共同研究一下道長想到的知心符。」
見兩人都信心滿滿,仿佛只要研究了就能成,明若忍不住給兩人潑了一盆涼水,「自古以來,人心最是難測,連諸葛都難看透人心,又何況是身為符篆的死物?」
——這東西本來就難,就算你們研究不出來,也不要因此氣餒。
胤禛和皇甫道長對視一眼,笑道:「無論成與不成,總得試試才知道。若不試試,誰知道能不能成呢?」
皇甫道長附和道:「不錯,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只是,想要研究出能夠感應人心緒的符咒,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後世雖然也有測謊儀,但那不過是根據人的心跳,判斷對方有沒有說謊而已。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強大,對自己的控制力夠強,就算他真的說了謊,測謊儀也對他無能為力。
他要和皇甫道長一起研究新的符,篆自然不能把明若困在身邊,於是便對明若說:「敦煌多古蹟,你若是閒的無聊,便到處轉轉看看吧,說不定能找到什麼機緣呢。」
正好明若修得是水系仙法,根本不怕大漠乾旱枯燥的氣候。
明若也知道,自己在符篆上沒什麼天賦,也沒什麼研究,留下來也幫不上忙,便點了點頭,獨自離去了。
卻不想她這一轉,還遇見了一件新鮮事。
卻說敦煌地處邊境,地廣人稀,文風十分寥落,數百年也沒出幾個秀才。
因而,城東的秦秀才在這一帶的威望極高,是有名的鄉紳大戶。
且他為人和善,處事公正,附近的居民但凡家裡有事,不敢勞煩官府,邊愛找他來主持公道。
秦秀才有個好友,是做皮貨生意的,姓陳。
陳生早年也是清秀才的同窗,但與讀書上實在沒有天賦,考了兩次沒考上就改行回家做生意了。
因著陳生家裡窮困,做生意的錢財還是秦秀才資助的。不想陳生讀書雖然不成,但做生意卻是一把好手,不過兩三年,不但回了本,還大賺了一筆。
這陳生也是個知恩圖報的,每每賺了錢,便分出三成乾股來,送給秦秀才花用。
由是,兩家更加親密,逢年過節都會相互走動。
陳生十八歲的時候,娶妻張氏,夫妻感情和睦。
可惜張氏命苦,不過五年便香消玉殞,只留下一個兒子虎頭。
因為怕兒子受委屈,陳生一直沒有續娶。
直到最近,秦秀才做主給他說了一個帶女兒的寡婦。
這寡婦姓王,心地善良,性情略顯懦弱,沒什麼主見。
而秦秀才看中的,就是她沒主見的性子。
他之所以給好友說媒,是為了讓好友有個伴,並不想給自己的侄子虎頭添堵。
如今虎頭也有八-九歲了,已經知道人事。秦秀才說媒之前,也和虎頭商量過,虎頭並不反對自己的老爹再找一個。
邊境之地,本沒有那麼多講究,亡夫再嫁的寡婦比比皆是。
王寡婦本就是個軟弱人,丈夫驟然離世,她一個人實在沒有帶女兒生活的能力,在秦秀才的勸說下,她也願意嫁到陳家去。
而陳生在好友和兒子的雙重勸說下,也同意了咱們親事。
既然雙方都有意,睡醒就好辦了。陳家很快就請人算出了良辰吉日,吹吹打打地把王寡婦並他的女兒接到了陳家。
因著陳家也是當地大族,當家的成婚,自然要回饋鄉里,便於結婚當日,擺了一日的流水席。
男裝的明若正好遊歷到此,便跟著蹭了一頓席,順便看了一場稀罕事。
卻說,這一對半路出家的夫妻正準備拜堂的時候,女方卻突然拽下了蓋頭,臉皮抽搐,臉上神情詭異,揪住陳生的辮子便大罵他負心。
陳生當時都懵了,也幸好秦秀才比較冷靜,三言兩語便套出了話。
胤禛將這些人召集起來,輪番敲打,又再三叮囑各處的鎮守,務必看好這些小吏,莫要讓他們借著道錄司的名頭,胡作非為欺壓良善。
兩人走到敦煌時,還有了意外收穫。
鎮守敦煌的皇甫道長和胤禛一樣,是以符篆入門,對符篆一道研究頗深。
他聽了胤禛的提醒之後,決定潛心研製一種符篆,打入人體內之後,可以辨別善惡。
一旦中此符者,心存貪念、惡念與私念,便會揪心扯肺,痛不欲生。
「道長好想法!」胤禛首先肯定了他的思路,緊接著才提議道,「不過,人皆有私念,這點連修行之人都不能免俗,又何況是凡人?我以為,只要私念不過度,也不必太過苛責。」
皇甫道長想了想,點了點頭,「四爺說的是,頻道煉製符篆的時候,會注意這一點的。」
然後她話鋒一轉,目光灼灼地看著胤禛,「說來四爺也是符篆大家,不知貧道是否有幸,請四爺指點一二?」
遇見與自己同修一道的大手,胤禛也有些技癢,當下便笑道:「指點不敢當,咱們相互切磋交流一番便是。」
「就從這個知心符開始?」
「知心符?」胤禛瞭然道,「是道長給新符篆起的名字嗎?倒是十分貼切。」
原本他想叫測謊符的,但和皇甫道長取得知心符一比,果然少了幾分文采與浪漫。
「就依道長,咱們共同研究一下道長想到的知心符。」
見兩人都信心滿滿,仿佛只要研究了就能成,明若忍不住給兩人潑了一盆涼水,「自古以來,人心最是難測,連諸葛都難看透人心,又何況是身為符篆的死物?」
——這東西本來就難,就算你們研究不出來,也不要因此氣餒。
胤禛和皇甫道長對視一眼,笑道:「無論成與不成,總得試試才知道。若不試試,誰知道能不能成呢?」
皇甫道長附和道:「不錯,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只是,想要研究出能夠感應人心緒的符咒,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後世雖然也有測謊儀,但那不過是根據人的心跳,判斷對方有沒有說謊而已。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強大,對自己的控制力夠強,就算他真的說了謊,測謊儀也對他無能為力。
他要和皇甫道長一起研究新的符,篆自然不能把明若困在身邊,於是便對明若說:「敦煌多古蹟,你若是閒的無聊,便到處轉轉看看吧,說不定能找到什麼機緣呢。」
正好明若修得是水系仙法,根本不怕大漠乾旱枯燥的氣候。
明若也知道,自己在符篆上沒什麼天賦,也沒什麼研究,留下來也幫不上忙,便點了點頭,獨自離去了。
卻不想她這一轉,還遇見了一件新鮮事。
卻說敦煌地處邊境,地廣人稀,文風十分寥落,數百年也沒出幾個秀才。
因而,城東的秦秀才在這一帶的威望極高,是有名的鄉紳大戶。
且他為人和善,處事公正,附近的居民但凡家裡有事,不敢勞煩官府,邊愛找他來主持公道。
秦秀才有個好友,是做皮貨生意的,姓陳。
陳生早年也是清秀才的同窗,但與讀書上實在沒有天賦,考了兩次沒考上就改行回家做生意了。
因著陳生家裡窮困,做生意的錢財還是秦秀才資助的。不想陳生讀書雖然不成,但做生意卻是一把好手,不過兩三年,不但回了本,還大賺了一筆。
這陳生也是個知恩圖報的,每每賺了錢,便分出三成乾股來,送給秦秀才花用。
由是,兩家更加親密,逢年過節都會相互走動。
陳生十八歲的時候,娶妻張氏,夫妻感情和睦。
可惜張氏命苦,不過五年便香消玉殞,只留下一個兒子虎頭。
因為怕兒子受委屈,陳生一直沒有續娶。
直到最近,秦秀才做主給他說了一個帶女兒的寡婦。
這寡婦姓王,心地善良,性情略顯懦弱,沒什麼主見。
而秦秀才看中的,就是她沒主見的性子。
他之所以給好友說媒,是為了讓好友有個伴,並不想給自己的侄子虎頭添堵。
如今虎頭也有八-九歲了,已經知道人事。秦秀才說媒之前,也和虎頭商量過,虎頭並不反對自己的老爹再找一個。
邊境之地,本沒有那麼多講究,亡夫再嫁的寡婦比比皆是。
王寡婦本就是個軟弱人,丈夫驟然離世,她一個人實在沒有帶女兒生活的能力,在秦秀才的勸說下,她也願意嫁到陳家去。
而陳生在好友和兒子的雙重勸說下,也同意了咱們親事。
既然雙方都有意,睡醒就好辦了。陳家很快就請人算出了良辰吉日,吹吹打打地把王寡婦並他的女兒接到了陳家。
因著陳家也是當地大族,當家的成婚,自然要回饋鄉里,便於結婚當日,擺了一日的流水席。
男裝的明若正好遊歷到此,便跟著蹭了一頓席,順便看了一場稀罕事。
卻說,這一對半路出家的夫妻正準備拜堂的時候,女方卻突然拽下了蓋頭,臉皮抽搐,臉上神情詭異,揪住陳生的辮子便大罵他負心。
陳生當時都懵了,也幸好秦秀才比較冷靜,三言兩語便套出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