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貝勒成婚,夫妻琴瑟和鳴,好不美滿。

  因為這次結親排場極大,參與人數身份高貴者極多,整個京城都大為轟動,百姓津津樂道。

  他們成婚都個把月了,京城裡的喜氣還沒有散盡。

  不過,有人歡喜就有人愁,有人高興就有人惱怒。

  比如:康熙。

  自胤礽登基之後,便以適宜休養為名,將康熙挪到了熱河行宮。

  在這個圓明園連雛形都還沒有的時代,熱河行宮已經是皇家陵園的最高代表。

  可以說,胤礽把康熙送到那裡休養,只要不是故意和新帝過不去的,沒人會說出半點不是。

  那些想要渾水摸魚宗室倒是有心,奈何康熙的兒子們這回太過團結,且無論年齡大小,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宗室親王們一時畏懼,便失了先機。

  傳播謠言的最佳時機一旦失去,再做這件事就是得不償失。

  他們只是想把水攪,好渾從中漁利,並不是想找死,自然不敢胤礽地給得罪死了。

  或許熱和行宮的地氣是真的適合休養,康熙來了幾個月,已經能基本控制住自己,不再嘴歪眼斜流口水。

  中風這種病,在後世的醫療條件下都無法治癒,更別說是在這個時代了。

  但無論古今,心血管類疾病的保養原理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少操心、多休息、適當運動。

  康熙退位之後,沒了國家大事給的壓力,甚至連說話和走路都不能,自然是除了休息還是休息。

  剛開始那一個月之所以病情越來越重,是因為他心裡總是不甘,腦子裡總是琢磨著等身體好一些,該怎麼搞事情,怎麼奪權。

  直到有一次,七個太醫眾口一詞地下了論斷:若再多思多慮,不出半月便回天乏術,才把康熙給嚇住了。

  權力沒了,還可以想法子撈回來;錢財沒了,還能想辦法賺回來;名聲臭了,也能花數十年的功夫盡力扭轉。

  可若是命沒了,那就一切都完了。

  再有胤礽跪在康熙的病榻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求他保重身體,不要讓他生兒喪母又少年喪父,大大的觸動了康熙的柔軟心腸。

  最重要的是,見太子登基之後仍舊對他如此孝順,康熙心頭的不甘散去了大半,終於肯收起雜念,好好休養了。

  但這種安穩,卻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見康熙服軟了,胤礽的心也軟了,為了康熙最好的休養環境,和最高級別的醫療團隊。

  通過三個月的精心調養,康熙終於能正常說話,也能在宮人的攙扶下走上幾步了。

  讓一個從八歲起就不得不踏上和權臣爭權的道路,未來的十幾年裡,一直都在為了收攏皇權各種努力的帝王,放棄對權勢的渴望,這種概率是多少呢?

  別人不知道,但對康熙來說,絕境之時尚有五成,一旦境遇好轉,便連兩成都不剩了。

  這不,他的身體剛一好轉,便吵著要回宮休養,說是在承德山莊住膩了,還是乾清宮住得舒坦習慣。

  等下面的人把康熙的原話轉述給八貝勒的時候,八貝勒當時就被逗笑了。

  乾清宮是什麼地方?自先帝入主中原以來,乾清宮就是皇帝的居所。帝居之所,代指的就是皇帝。

  哦,承德山莊住不習慣,乾清宮才住的習慣。你是不是想說,太上皇當著不習慣,再當皇帝才舒坦?

  八貝勒把自己都賣了,換來了照顧康熙的任務,為的是什麼?為的是看康熙重臨帝為嗎?

  別開玩笑了,他可不是什麼以德報怨的聖人。

  上輩子,康熙把他們一群兄弟整得那麼慘。這輩子既然有機會讓他提前下台,八貝勒怎麼可能給他機會復辟?

  「這件事你們不用管了,等我處理完了手頭上的這兩件事,便親自去見汗阿瑪,好好與他老人家分說利害。」

  把手頭上這兩件事處理完?

  來傳話的小太監欲言又止:八爺,您這樣怠慢太上皇,不大好吧?

  但他只是個奴才,雖然八貝勒願意給他兩個臉面,他卻不敢違背做奴才的本分。

  若非他如此謹慎,胤禩也不會用他。

  所以,面對他的欲言又止,胤禩沒多說什麼,也沒有責怪他,只是讓他等著。

  小太監還能怎麼辦呢?只能老老實實的等著了。

  他來的時候是上午,等胤禩處理完了手頭上的公務,已經到了要用午膳的時候了。

  那時候,一天只有兩頓正餐,午膳時分,就是下午兩三點的時候。

  胤禩非常禮賢下士地賜了小太監一頓午膳,笑眯眯地叮囑他慢慢吃,不著急。

  小太監:「…………」

  ——罷了,反正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了,再晚一些也無妨。

  他乾脆就放平心態,跟著底下人到側屋去。那裡已經擺好了一桌宴席。

  小太監大大方方地坐下,該吃吃該喝喝,頗有幾分破罐子破摔的架勢。

  ——就算是太上皇降罪,要砍他的腦袋,他好歹做個飽死鬼。

  這邊胤禩在正屋慢悠悠地吃完了飯,打發人回宮和玉錄玳說了一聲,這才騎著馬出了京城,往熱河行宮趕去。

  熱河行宮距離京城七十多里,快馬加鞭絕對用不了一個時辰。

  但胤禩卻一點都不著急,硬生生用了兩個時辰,才出現在康熙的面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