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婉不能作主, 只是在方瑜同意後,和宜文細細地說了這兩個三品大員家的富貴厲害之處。宜文也是動了俗心, 覺得她兒子娶個高門貴女才是正理。

  另一頭,方瑜秉承著公開透明的原則, 也和侄子方明說了這事, 問方明是如何想的。

  方明問舅舅:「和這兩家結親, 對咱們家是利大於弊, 還是弊大於利?」

  方瑜想了想, 說:「這世間的事,從來都是利弊各半、福禍相依。一般情況下,和這幾家結親對你都有不小的提攜增益,端看你個人的取捨選擇了。」

  「舅舅,侄兒想了許久,希望能去京城外做知縣掌管一地,最好能挨著宣北,這樣也方便照拂家裡。」

  方明繼續道:「舅舅之前也說過,這幾年京里恐怕是不會消停。咱們家不牽扯太多是非,那結親的人家也理應如此。如此看來,選這些身居高位的人家反而不穩妥,不如挑和咱們家相近的人家。」

  方瑜見侄兒頭腦清明,並不因為殿試的成績懊惱,還主動把目光放遠,心中十分寬慰。

  他轉頭就告訴馮婉要得體且委婉地拒絕這幾家的試探,然後又去找吏部的人拉關係,想要把方明安排到與宣北宣南緊挨著的潛西去。

  幾番活動,方瑜終於如願以償,給侄兒尋到了千永縣知縣這個缺兒。

  千永縣正處在三省交界之地,歸潛西管,離馮晉在宣南所轄的淞縣不遠,也算個大縣。

  方瑜很滿意這樣的布局。

  方家的親屬和姻親的勢力分布正好形成一個不大規則的橢圓:從樂平縣起,到同寧府,再到淞縣和千永縣。

  如今方瑾和省城地方勢力的代表人家結了親,也進一步擴大了方家在宣北的勢力。

  萬事俱備,方瑜終於可以在這個小橢圓慢慢推行他想要的發展了。

  這兩年,凌河村里培養出來二十三個合格學生,男女各半,正好可以接出來用了。

  方瑜給雲天成寫信,讓他安排這些孩子悄悄地進入樂平縣城,在縣城方府進行再次分流和崗前培訓。

  這十二個女孩子主要有兩個培養方向,一是在方家的產業里做事,二是跟在小馬郎中做學徒當醫女,未來去宣北各處開醫館。

  剩下的十一個男孩子也有三個發展方向,除了前面提到的經商、行醫,還有一個就是走讀書科舉的路子。

  還有,除了這些合格的畢業生,還有一部分不合格的孩子,可以跟著柳鏢頭繼續習武,進行軍事化管理,每天進行忠於方家的思想教育,然後成為方家產業的保安。

  方瑜在信中細細交待,停下筆後,還是嘆息著說可用的人手真是太少了。

  合格的人力資源在什麼時候都是稀缺貨啊!

  方瑜不甘心,他心中有大志,又另拿出一張紙,繼續給堂哥方瑾寫信,交待他時不時的多去外面挑有潛質的苗子帶回家裡慢慢教。

  至於方明的妻子,也在方考後就定了下來,是翰林院檢討丁圓和的嫡長女。

  丁家是江南的富戶,當然肯定是比不上張之青家了,但也是當地的一個體面的地主豪紳。

  這位丁大人三十多才中了二甲進士,花了天大的力氣好不容易才留在翰林院裡當官。其人中正平和,謙和有禮,從來不搞拉幫結派那種事,官當得很穩當。

  他家的子女教養得也都很好,小娘子都端莊秀麗,小郎君也都端方俊秀,個個都是知書達禮的好孩子。

  宜文跟著馮婉一起去丁家相看過這位姑娘,自然沒什麼不滿意的,只是到底還是覺得差了點什麼。

  方宜文私下裡又問過兒子一遍,真不後悔不娶三品大員家的姑娘。方明就把舅舅和他的顧慮都和他娘解釋透了。

  宜文聽了解釋,才算是把心裡的這一點痴想給滅了,開始專心替兒子張羅婚事。

  兩家人儘量把三書六禮的流程加快,這樣就能在方明離京赴任前完婚了。

  在方明成親的前兩天,方瑜特意把侄兒叫了過去,進行了一番有著現代科學思想的夫妻啟蒙教育。

  方明面紅心不跳地恭敬聽完,畢竟他都經過人事了,也沒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東西。

  方瑜並不知曉他大侄兒有過通房丫鬟的事情。故去的老太太早就和宜文、曾孫說好了,這事要瞞著方瑜。

  方瑜看過侄媳婦的庚貼,上面有丁萱如的生辰八字,方瑜心裡一算,雖然說是十六歲,但這是虛歲,按周歲算其實也才剛滿十五。

  他就特地囑咐方明,讓他樂而有節,成親後也不必急著要孩子。

  方瑜小聲地對侄子說:「你這快過門的妻子年紀尚小,骨骼還沒發育好,晚兩年生育才好。」

  方明見到舅舅少有的窘迫,就忍著笑,善解人意地說:「馬郎中和我們講過這些,我曉得其中道理的,您就放心吧。」

  「那就好。」方瑜背過手,一本正經地點著頭。

  緊趕慢趕地,終於在十二月初辦完了婚禮,就在方瑜家舉行。

  等辦完這件大事,方家上下才算是鬆了一大口氣,開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家裡其他的孩子身上。

  宜佳和小瑾家的孩子們在京城過得都不錯。

  因為有母親陪著,金桂姐弟三人並不想家,成日裡都玩得十分高興,就是跟著表兄弟姐妹一起學習有點累腦。

  武成和建成只是偶爾想家,大體上還是更喜歡在京城的叔叔家生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