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因為她都已經不太抱什麼希望了,只是單純地來最後一次。偏偏就是這次最放鬆,這一次對身體把控最好,這次成功闖過了極限。
相反,她之前笨拙的、拼命的訓練,還沒能把深度推進到這裡。
而再次看到自己新手機號上蜂擁而至的相關信息,鄭雋一一滑掉,心中卻漸漸湧起一股蓬勃的力量。
她深深地看了柏遠錚一樣,「即使微小,也是突破嗎?」
「當然。」柏遠錚再次認真地回道。
鄭雋點點頭,看著他的眼睛,「柏遠錚,我要回實驗室了。」
現在的她,已經有了再次面對的勇氣。
「我也要繼續我的挑戰了。」他笑著說道。
C大與Z實驗室展開合作的實驗室,終於在開學前立項了——【超人工智慧】。
這個選擇既在所有人預料當中,又在很多人預料之外。
強人工智慧都還沒普及,現在研究這個幹什麼?
可重要的科研成果,無一不需要長久的埋頭苦幹。現在開始研發,十年甚至二十年後都不一定能把強人工智慧研發成功。鄭雋已經做好了準備。
她再次做了一回文獻梳理,扎紮實實地把這個世界人工智慧領域相關論文,還有自己過去發表的都看了一遍。
接下來,她沒有立刻著手超人工智慧,反而回到了強人工智慧。
因為鄭雋走過捷徑。
有些路當時看著只覺得是輕鬆一點,走到後面才會發現,總有些門檻是跨不過去,需要逐一攻克的。
曾經跳過去的,有些還會有需要轉頭回來彌補的時刻。
情感機器人對鄭雋來說就是如此,到強人工智慧,同理。
因為她採用的是模仿的方法,不僅僅是讓人工智慧模仿人,也包括這個世界的技術模仿平行世界的技術。
但是一直模仿,又要怎麼超越呢?
她曾經就卡在這裡。太難了,前路渺茫,又沒有其他領域到這個層次的研究可以提供幫助。
現在,鄭雋扎紮實實地讀完了論文,選擇從另一條路嘗試。
不再是單純地模仿,而是貼合這個世界的技術,自然而然走出來的方向。
這一步,鄭雋花了五年,終於做出了完全貼合這個世界技術基礎的情感機器人,同時也在C大拿到了博士學位,繼續留下來搞這個科研合作項目。
消息傳到外界時,很多人有些失望。
「Z實驗室速度慢了好多啊!」
「怎麼五年才出這麼點成果?」
就連C大的校長都來親自探望過,詢問鄭雋是不是休息夠了。
一個過去兩年就能把弱人工智慧突破到強人工智慧的厲害學者,怎麼用了五年,才又搞出來一個達到同樣效果的技術?
鄭雋沒說是,也沒說不是,就那樣繼續了下去。
這三年中,柏遠錚參加了很多比賽,拿到了不少獎,也陸陸續續刷新一些世界紀錄。
又用了三年,鄭雋從新情感機器人的方向繼續往深處研究,再次研發了強人工智慧。
到這會兒,已經很多人學會了鄭雋當初的理論,並且有一些新的技術成果,鄭雋研發出來的強人工智慧已經平平無奇地淹沒在其中,如果不是數量多,更適用不同情況,好像都難以再搶占市場。
外界當中,鄭雋的名聲已經弱下去了,她太久沒有曝光了。
可是話說回來,一個科學家,需要什麼曝光呢?
學校對實驗室的態度開始平淡起來,就和其他實驗室一樣,不冷不熱。
這六年,Z實驗室一部分跟著鄭雋做超人工智慧項目,一部分維護之前的技術成果,還有一部分在當初強人工智慧的基礎上進行再研發。
原本所有人都覺得跟著鄭雋的是最容易出頭的,可是六年過去了,他們發現反而是繼續研發強人工智慧的人發展最好。
願意去鄭雋那邊的少了,甚至有一部分想要調走。
鄭雋一一批了,偶爾看一下柏遠錚的信息。
他正在鍛鍊身體,為低空跳傘做準備,已經跳過一些幾百到一千米高的小山。
之後,一晃就是十年。
鄭雋這邊好像徹底沉寂下去了,如果不是每年要批的經費,怕是學校都要忘記了。
柏遠錚倒是挑戰的山峰越來越多,隨著極限運動不在那么小眾,反而越來越多人知道他了。他也成功挑戰了自喜馬拉雅山跳傘。
可是兩人的相處並沒有什麼變化,忙碌間隙的信息,難得休假時一起去跳傘、潛水等運動。
他們都知道,外界的評價和名聲,就像是汽水飲料搖晃時的浮沫。發生什麼事時,好像都來了,自己仿佛也高了。可沒什麼事時,都走了,平靜了,自己好像也低了。
可是真的有那個高低變化嗎?
裝在裡面的,一直都是那麼多。而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更加清楚,更清晰地知道增長了多少。
時光緩緩流過,鄭雋期待已久的那個成果,終於誕生了。
這一次,是井噴。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ns on Pattern □□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
無數人工智慧領域內知名期刊,在這麼多年後,全都一口氣刊登了一個作者的數篇論文。
相反,她之前笨拙的、拼命的訓練,還沒能把深度推進到這裡。
而再次看到自己新手機號上蜂擁而至的相關信息,鄭雋一一滑掉,心中卻漸漸湧起一股蓬勃的力量。
她深深地看了柏遠錚一樣,「即使微小,也是突破嗎?」
「當然。」柏遠錚再次認真地回道。
鄭雋點點頭,看著他的眼睛,「柏遠錚,我要回實驗室了。」
現在的她,已經有了再次面對的勇氣。
「我也要繼續我的挑戰了。」他笑著說道。
C大與Z實驗室展開合作的實驗室,終於在開學前立項了——【超人工智慧】。
這個選擇既在所有人預料當中,又在很多人預料之外。
強人工智慧都還沒普及,現在研究這個幹什麼?
可重要的科研成果,無一不需要長久的埋頭苦幹。現在開始研發,十年甚至二十年後都不一定能把強人工智慧研發成功。鄭雋已經做好了準備。
她再次做了一回文獻梳理,扎紮實實地把這個世界人工智慧領域相關論文,還有自己過去發表的都看了一遍。
接下來,她沒有立刻著手超人工智慧,反而回到了強人工智慧。
因為鄭雋走過捷徑。
有些路當時看著只覺得是輕鬆一點,走到後面才會發現,總有些門檻是跨不過去,需要逐一攻克的。
曾經跳過去的,有些還會有需要轉頭回來彌補的時刻。
情感機器人對鄭雋來說就是如此,到強人工智慧,同理。
因為她採用的是模仿的方法,不僅僅是讓人工智慧模仿人,也包括這個世界的技術模仿平行世界的技術。
但是一直模仿,又要怎麼超越呢?
她曾經就卡在這裡。太難了,前路渺茫,又沒有其他領域到這個層次的研究可以提供幫助。
現在,鄭雋扎紮實實地讀完了論文,選擇從另一條路嘗試。
不再是單純地模仿,而是貼合這個世界的技術,自然而然走出來的方向。
這一步,鄭雋花了五年,終於做出了完全貼合這個世界技術基礎的情感機器人,同時也在C大拿到了博士學位,繼續留下來搞這個科研合作項目。
消息傳到外界時,很多人有些失望。
「Z實驗室速度慢了好多啊!」
「怎麼五年才出這麼點成果?」
就連C大的校長都來親自探望過,詢問鄭雋是不是休息夠了。
一個過去兩年就能把弱人工智慧突破到強人工智慧的厲害學者,怎麼用了五年,才又搞出來一個達到同樣效果的技術?
鄭雋沒說是,也沒說不是,就那樣繼續了下去。
這三年中,柏遠錚參加了很多比賽,拿到了不少獎,也陸陸續續刷新一些世界紀錄。
又用了三年,鄭雋從新情感機器人的方向繼續往深處研究,再次研發了強人工智慧。
到這會兒,已經很多人學會了鄭雋當初的理論,並且有一些新的技術成果,鄭雋研發出來的強人工智慧已經平平無奇地淹沒在其中,如果不是數量多,更適用不同情況,好像都難以再搶占市場。
外界當中,鄭雋的名聲已經弱下去了,她太久沒有曝光了。
可是話說回來,一個科學家,需要什麼曝光呢?
學校對實驗室的態度開始平淡起來,就和其他實驗室一樣,不冷不熱。
這六年,Z實驗室一部分跟著鄭雋做超人工智慧項目,一部分維護之前的技術成果,還有一部分在當初強人工智慧的基礎上進行再研發。
原本所有人都覺得跟著鄭雋的是最容易出頭的,可是六年過去了,他們發現反而是繼續研發強人工智慧的人發展最好。
願意去鄭雋那邊的少了,甚至有一部分想要調走。
鄭雋一一批了,偶爾看一下柏遠錚的信息。
他正在鍛鍊身體,為低空跳傘做準備,已經跳過一些幾百到一千米高的小山。
之後,一晃就是十年。
鄭雋這邊好像徹底沉寂下去了,如果不是每年要批的經費,怕是學校都要忘記了。
柏遠錚倒是挑戰的山峰越來越多,隨著極限運動不在那么小眾,反而越來越多人知道他了。他也成功挑戰了自喜馬拉雅山跳傘。
可是兩人的相處並沒有什麼變化,忙碌間隙的信息,難得休假時一起去跳傘、潛水等運動。
他們都知道,外界的評價和名聲,就像是汽水飲料搖晃時的浮沫。發生什麼事時,好像都來了,自己仿佛也高了。可沒什麼事時,都走了,平靜了,自己好像也低了。
可是真的有那個高低變化嗎?
裝在裡面的,一直都是那麼多。而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更加清楚,更清晰地知道增長了多少。
時光緩緩流過,鄭雋期待已久的那個成果,終於誕生了。
這一次,是井噴。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ns on Pattern □□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
無數人工智慧領域內知名期刊,在這麼多年後,全都一口氣刊登了一個作者的數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