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這怎麼是問我呢?」蕭晟煜笑了,「是買個你的啊。」
蕭晟煜臉上有幾分愛憐,不過卻不想用這並不怎麼貴重的簪子插在她的鬢髮之間。
他只想要給她世間最好的,這簪子是投了個巧,同時得了他們的眼緣,但卻還是不夠貴重,蕭晟煜私心裡不願她戴著這個。
「收著吧。」他道。
紀芙薇眨眨眼睛,她倒是不介意這簪子的「平凡」,實際上以她的眼光看來,和二兩的簪子已經稱得上特別貴了。
只是兩個人都不介意為了這同時瞧上眼的「眼緣」給這普通百姓一個方便,哪怕明知道他要價高了,他們也沒有砍價之類的想法。
「好。」紀芙薇應下了,只讓身側婢女天冬將簪子收在盒子裡。
那木簪還不及盒子價格的一個零頭,但因為是他送給她的,又有兩個人系在一起的緣分,紀芙薇珍視還來不及。
過了元宵,新年便徹底結束了。
還沒進二月,朝廷就又忙碌了起來。
後面各種重要的日子還多,夾雜著各種祭祀,尤其是重要的春耕。
再加上聽聞今年冬天草原尤其寒冷,過冬的日子尤其難熬,加上本身收成就很一般,還沒有等出冬天雪化,邊境就發現了一些牧民活動的痕跡。
那當然不會是大燕的國人了,只有一直狼子野心不通教化的狄人,對大燕一直抱有著覬覦之心。
雖然不確定是否一定會挑起戰事,但為了那某種可能,邊防等各路都已經調動起來,尤其是戍邊的將領,打從發了摺子回來稟報這個可能,就已經磨刀備戰了。
在這種大概與她無關的忙碌之中,紀芙薇開始為蕭晟煜做第一件衣裳。
「用這天縹色好嗎?」她猶豫,「還是說那竊藍色更合適些?」
「要奴婢說,都可以。您做的重點便是那個心意,若是真難以抉擇,何必拘泥於一樣,兩個一起做也行的。」連翹笑眯眯地接話。
紀芙薇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論布料好歸好,但也不是獨一無二,論手藝,她也不好意思和宮廷御用的繡娘們比。
她唯一想要的,便是蕭晟煜得了她做的東西臉上能露出一個高興的笑容來,旁的真的別無所求。
這樣一來,她畢竟也是能力有限,紀芙薇自覺她盡了她的努力和心意就是了。
就在這期間,宣平侯府紀家被御史台的各位御史們搞得好不狼狽。
因為之前「投資」的姻親陳家基本倒台,導致他在朝中所擁有的援助並不多,很快便相形見絀,左右為難之下,竟然沒能夠將本來幾天就能壓下來解決的事情處理好,一拖再拖讓事情變得愈發艱難。
就在此時,燕京城裡又出了個大新聞——
武國公府向家的老爺回來了。
「你說真的嗎?!」紀芙薇瞪大了眼睛。
別說她納悶,京城裡其他的人家也納悶。
這位武國公府向家的老爺,指的當然不是如今的武國公向晉流,這位如今不到五十,但他爹其實還好好地活著。
只是很多年前這位老武國公向峰便已經掛單到了道觀,不問世事,潛心修道,據說是為了修功德,私下裡大家都說是因為殺人太多不利於死後和子嗣福分,於是他到道觀里修行。
「我記得,是有十多年沒出來過了吧?」
「不止呢,」過來傳消息的辛夷回答,「這位老武國公是肅宗時候的人,陛下父親那時候的官員,算起來都快二十年了。」
「都卸任這麼久了,怎麼這時候回來呢?」紀芙薇詫異。
第75章
老國公爺是肅宗時候的得力武官之一, 當時也積累下了不少的功勳,是能和皇親國戚高家齊名的武將家族,甚至說武國公府因為自開國起的底蘊, 他是身份更高的在武將當中地位更為穩固的哪一個。
紀芙薇不可能不好奇,實際上全燕京城的人聽聞之後都感覺詫異。
「可說了是什麼事情?」紀芙薇問。
「不清楚,」辛夷坦誠表示, 「只知道是『出關』了,但若是說修得了什麼成果, 似乎又並不見。」
紀芙薇於是在心裡盤算了一下。
她好歹是在向家呆了這麼多年的,實話說不算多麼了解, 但也不是外頭人那般一無所知的。
再坦誠點說,她本人毫不懷疑,老國公時候的武國公府和現任國公爺的武國公府,是肯定不一樣的兩個府邸。
不僅是兩個人性格不同,老國公是馬背上的厲害人,積累了許多的戰場功勳,比他這個兒子要名副其實得多, 更是因為他們妻子的風格也不同。
老國公的夫人走得早,便一直沒有在娶繼夫人。
在紀芙薇的印象里, 府上就只有幾個「小妾」,這些老太太一早就被送去了向家的家廟,平時逢年過節的向家就是象徵性走個流程, 給那頭的老太太們送點東西去。
要說多上心, 那肯定是沒有的,說家廟的日子有多好, 那更加是不可能的。
紀芙薇還記得當年婆婆向洪氏是怎麼威脅她的, 在中間有一段時間——小姑子卯足了勁想要讓她殉葬但失敗了之後因為忙於自己的親事而被轉移了注意力, 向洪氏因為兒子走了一年多也得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其他地方比如女兒親事上——也就是守孝的第二年,他們要她小命的態度似乎不如以往那麼堅定,於是便換了個方式。
蕭晟煜臉上有幾分愛憐,不過卻不想用這並不怎麼貴重的簪子插在她的鬢髮之間。
他只想要給她世間最好的,這簪子是投了個巧,同時得了他們的眼緣,但卻還是不夠貴重,蕭晟煜私心裡不願她戴著這個。
「收著吧。」他道。
紀芙薇眨眨眼睛,她倒是不介意這簪子的「平凡」,實際上以她的眼光看來,和二兩的簪子已經稱得上特別貴了。
只是兩個人都不介意為了這同時瞧上眼的「眼緣」給這普通百姓一個方便,哪怕明知道他要價高了,他們也沒有砍價之類的想法。
「好。」紀芙薇應下了,只讓身側婢女天冬將簪子收在盒子裡。
那木簪還不及盒子價格的一個零頭,但因為是他送給她的,又有兩個人系在一起的緣分,紀芙薇珍視還來不及。
過了元宵,新年便徹底結束了。
還沒進二月,朝廷就又忙碌了起來。
後面各種重要的日子還多,夾雜著各種祭祀,尤其是重要的春耕。
再加上聽聞今年冬天草原尤其寒冷,過冬的日子尤其難熬,加上本身收成就很一般,還沒有等出冬天雪化,邊境就發現了一些牧民活動的痕跡。
那當然不會是大燕的國人了,只有一直狼子野心不通教化的狄人,對大燕一直抱有著覬覦之心。
雖然不確定是否一定會挑起戰事,但為了那某種可能,邊防等各路都已經調動起來,尤其是戍邊的將領,打從發了摺子回來稟報這個可能,就已經磨刀備戰了。
在這種大概與她無關的忙碌之中,紀芙薇開始為蕭晟煜做第一件衣裳。
「用這天縹色好嗎?」她猶豫,「還是說那竊藍色更合適些?」
「要奴婢說,都可以。您做的重點便是那個心意,若是真難以抉擇,何必拘泥於一樣,兩個一起做也行的。」連翹笑眯眯地接話。
紀芙薇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論布料好歸好,但也不是獨一無二,論手藝,她也不好意思和宮廷御用的繡娘們比。
她唯一想要的,便是蕭晟煜得了她做的東西臉上能露出一個高興的笑容來,旁的真的別無所求。
這樣一來,她畢竟也是能力有限,紀芙薇自覺她盡了她的努力和心意就是了。
就在這期間,宣平侯府紀家被御史台的各位御史們搞得好不狼狽。
因為之前「投資」的姻親陳家基本倒台,導致他在朝中所擁有的援助並不多,很快便相形見絀,左右為難之下,竟然沒能夠將本來幾天就能壓下來解決的事情處理好,一拖再拖讓事情變得愈發艱難。
就在此時,燕京城裡又出了個大新聞——
武國公府向家的老爺回來了。
「你說真的嗎?!」紀芙薇瞪大了眼睛。
別說她納悶,京城裡其他的人家也納悶。
這位武國公府向家的老爺,指的當然不是如今的武國公向晉流,這位如今不到五十,但他爹其實還好好地活著。
只是很多年前這位老武國公向峰便已經掛單到了道觀,不問世事,潛心修道,據說是為了修功德,私下裡大家都說是因為殺人太多不利於死後和子嗣福分,於是他到道觀里修行。
「我記得,是有十多年沒出來過了吧?」
「不止呢,」過來傳消息的辛夷回答,「這位老武國公是肅宗時候的人,陛下父親那時候的官員,算起來都快二十年了。」
「都卸任這麼久了,怎麼這時候回來呢?」紀芙薇詫異。
第75章
老國公爺是肅宗時候的得力武官之一, 當時也積累下了不少的功勳,是能和皇親國戚高家齊名的武將家族,甚至說武國公府因為自開國起的底蘊, 他是身份更高的在武將當中地位更為穩固的哪一個。
紀芙薇不可能不好奇,實際上全燕京城的人聽聞之後都感覺詫異。
「可說了是什麼事情?」紀芙薇問。
「不清楚,」辛夷坦誠表示, 「只知道是『出關』了,但若是說修得了什麼成果, 似乎又並不見。」
紀芙薇於是在心裡盤算了一下。
她好歹是在向家呆了這麼多年的,實話說不算多麼了解, 但也不是外頭人那般一無所知的。
再坦誠點說,她本人毫不懷疑,老國公時候的武國公府和現任國公爺的武國公府,是肯定不一樣的兩個府邸。
不僅是兩個人性格不同,老國公是馬背上的厲害人,積累了許多的戰場功勳,比他這個兒子要名副其實得多, 更是因為他們妻子的風格也不同。
老國公的夫人走得早,便一直沒有在娶繼夫人。
在紀芙薇的印象里, 府上就只有幾個「小妾」,這些老太太一早就被送去了向家的家廟,平時逢年過節的向家就是象徵性走個流程, 給那頭的老太太們送點東西去。
要說多上心, 那肯定是沒有的,說家廟的日子有多好, 那更加是不可能的。
紀芙薇還記得當年婆婆向洪氏是怎麼威脅她的, 在中間有一段時間——小姑子卯足了勁想要讓她殉葬但失敗了之後因為忙於自己的親事而被轉移了注意力, 向洪氏因為兒子走了一年多也得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其他地方比如女兒親事上——也就是守孝的第二年,他們要她小命的態度似乎不如以往那麼堅定,於是便換了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