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孟媽媽連連點頭,生怕孔連捷指責自己「攀咬小姐」,又不敢高聲,忙不迭解釋「二爺,原也沒什麼,奴婢不敢多事,可,可二夫人初來乍到,院子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看著,二小姐這是打了夫人的臉。」
孔連捷念頭一轉:他是堂堂男兒,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差事和外務,內院的事情甩手不管,統統由母親、嫂子和妻子打理;話說回來,畢竟出身公卿之家,到了而立之年,對內宅的事情也知之甚多:
昨天的事,蘇氏打賞馬麗娘的僕婦,希望府里的人認為自己「仁厚」「大方」;嫻姐兒故意壓過蘇氏,氣一氣蘇氏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告訴所有人「自己不喜繼母」,「長春院新主母和嫡小姐不合。」
他面沉似水,沒做聲。
孟媽媽戰戰兢兢地,「夫人哭了一場,飯也吃不下,不肯讓大夫來。奴婢勸了又勸,夫人怕您生氣,勉強喝了些粥。二爺,奴婢斗膽多說一句,夫人年輕,沒遇過事,這樣子是會生病的。」
「就說我的話,明日讓大夫進來。」孔連捷疲憊地嘆口氣,「夫人那邊,你好好勸著,不許胡說八道。明日派人去接岳母,陪夫人說說話兒,若是年底事忙,岳母脫不開身,夫人回去住幾日亦可。」
肯讓夫人回娘家,可見姑爺的心在夫人一邊,孟媽媽喜出望外,磕了個頭連聲答應。
孔連捷略一停頓,說聲「仔細伺候著」便去了淨房。
第二日回府,孔連捷去了嫻姐兒的院子。
臨近年底,一日比一日寒冷,嫻姐兒穿了茜紅色遍地金薄襖,水紅色百褶棉裙,戴了一支赤金累絲丹鳳,垂下來的紅寶石像一枚火焰。
她給父親沏了茶,親手端來四色點心:「女兒剛學的,爹爹嘗嘗。」
孔連捷的目光從嫻姐兒頭上的鳳釵移開,吃一口點心,贊了一句,和顏悅色地問「近日做了什麼?」
大戶人家的小姐日日給母親、祖母晨昏定省,不一定見得到父親,像孔連捷這樣外面有差事的,一旦忙起來,十天半個月見一次女兒是很常見的。
嫻姐兒有條不紊地答:「跟著祖母打理府里的事務,陪祖母歇了午覺,回院子裡來,帶著弟妹寫字,做針線。」
當下吩咐丫鬟,把自己做的活計拿過來:「大姐姐快生了,女兒帶著三妹做了幾件衣裳,交給大伯母,一起給大姐姐送過去。」
兩件嬰兒穿的衣裳,不過手掌大小,顏色鮮艷,針腳細密,怕嬰兒啃咬,沒訂紐扣,用細細的帶子繫著;另有兩件給丹姐兒的裡衣,鵝黃和玉色料子,看著就很舒服。
孔連捷滿意地點點頭,「你母親也懷著身子,空閒時不妨也做幾件衣裳。」
嫻姐兒笑一笑,沒繼續這個話題,恭聲說「二弟三弟近日讀書認真,夫子是誇獎了的,三妹也總惦記父親,父親今日有空,是不是把弟弟妹妹叫過來,指點一二?」
孔連捷有一陣沒過問兒子們的功課了,自然答應,嫻姐兒便命小丫鬟把弟妹們叫過來,「把功課帶上。」
不多時,昭哥兒興奮地喊著「爹爹」奔進屋子,旭哥兒沉穩地跟在後面,給孔連捷行禮;慧姐兒很久沒見到父親了,喜悅地臉都紅了,捧起兩雙墨綠色鞋子:「二姐姐畫的樣子,起的頭,過幾日便做完了。」
孔連捷接過沒完工的鞋子,心情甚好。
之後嫻姐兒打發人去小廚房安排晚飯,有孔連捷愛吃的芫荽肚絲,昭哥兒愛吃的肉包子和旭哥兒慧姐兒喜愛的菜餚,中間攢著個熱騰騰的野鴨子火鍋。
一頓飯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第二天蘇太太和蘇氏嫂子進府,陪著蘇氏說了半天話兒,又帶了自家做的點心和醃梅子,蘇氏才有了笑臉,孔連捷放下心來。
年底事多,一轉眼便進了臘月。
凜冽如刀的西北風吹不散展家跨院的喜氣,紅紗紮成的紗花和絡子掛滿外院的葡萄架和內院石榴樹,門窗貼著大紅喜字,就連屋檐下的鳥籠都掛著紅繩。
年底府里無事,展家人提前兩日,就出府住進了二管家的跨院。
紅葉帶著兩個丫頭住進內院,連帶來幫忙的喬氏米氏,把做喜房的正屋布置的喜氣洋洋。
木哥兒滿兩周歲了,聽說「二叔要娶嬸嬸」,多了一個人和自己玩,高興得不得了,又是個新地方,裹著嶄新的大紅棉襖,戴著虎頭帽,嗷嗷叫著滿地亂跑。
喜事前一天,準新郎官開始緊張,在院子裡呼呼打拳,拉著兄長朋友喝酒喝到酩酊大醉,被父親拎著耳朵教訓,「媳婦娶不娶了?」
他大大咧咧地:「娶,娶了就喝不成了。」
展定疆板著臉把兒子拎回廂房,讓大兒子「盯著點」。
紅葉覺得有趣,一邊吃銀耳燉蛋一邊問丈夫「你成親以前,也這么喝酒嗎?」
展南屏不放心地摸摸她肚子,「喝,平時不喝,人多就喝。」
紅葉覺得,自家兒子長大八成也喜愛喝酒。
第二天大喜的日子,展衛東一大早便爬起來,洗洗刷刷在院子裡打了趟拳,連吃三碗大肉麵,舉著木哥兒出門遛彎,展南屏在家裡檢查要帶的東西。到了下午,天色漸漸暗了,展衛東穿上大紅喜服,不時扯一扯胸前的紅花,由兄長和兩位要好的兄弟陪著,騎著高頭大馬,帶著隊伍迎親去。
紅葉這邊也不閒著,換下做飯的家常衣裳,穿件石榴紅灑金右衽夾襖,草綠色繡山茶花馬面裙,戴上展南屏送的簪子和一朵鑲寶石珠花,大著肚子的緣故,顯得十分喜慶。
孔連捷念頭一轉:他是堂堂男兒,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差事和外務,內院的事情甩手不管,統統由母親、嫂子和妻子打理;話說回來,畢竟出身公卿之家,到了而立之年,對內宅的事情也知之甚多:
昨天的事,蘇氏打賞馬麗娘的僕婦,希望府里的人認為自己「仁厚」「大方」;嫻姐兒故意壓過蘇氏,氣一氣蘇氏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告訴所有人「自己不喜繼母」,「長春院新主母和嫡小姐不合。」
他面沉似水,沒做聲。
孟媽媽戰戰兢兢地,「夫人哭了一場,飯也吃不下,不肯讓大夫來。奴婢勸了又勸,夫人怕您生氣,勉強喝了些粥。二爺,奴婢斗膽多說一句,夫人年輕,沒遇過事,這樣子是會生病的。」
「就說我的話,明日讓大夫進來。」孔連捷疲憊地嘆口氣,「夫人那邊,你好好勸著,不許胡說八道。明日派人去接岳母,陪夫人說說話兒,若是年底事忙,岳母脫不開身,夫人回去住幾日亦可。」
肯讓夫人回娘家,可見姑爺的心在夫人一邊,孟媽媽喜出望外,磕了個頭連聲答應。
孔連捷略一停頓,說聲「仔細伺候著」便去了淨房。
第二日回府,孔連捷去了嫻姐兒的院子。
臨近年底,一日比一日寒冷,嫻姐兒穿了茜紅色遍地金薄襖,水紅色百褶棉裙,戴了一支赤金累絲丹鳳,垂下來的紅寶石像一枚火焰。
她給父親沏了茶,親手端來四色點心:「女兒剛學的,爹爹嘗嘗。」
孔連捷的目光從嫻姐兒頭上的鳳釵移開,吃一口點心,贊了一句,和顏悅色地問「近日做了什麼?」
大戶人家的小姐日日給母親、祖母晨昏定省,不一定見得到父親,像孔連捷這樣外面有差事的,一旦忙起來,十天半個月見一次女兒是很常見的。
嫻姐兒有條不紊地答:「跟著祖母打理府里的事務,陪祖母歇了午覺,回院子裡來,帶著弟妹寫字,做針線。」
當下吩咐丫鬟,把自己做的活計拿過來:「大姐姐快生了,女兒帶著三妹做了幾件衣裳,交給大伯母,一起給大姐姐送過去。」
兩件嬰兒穿的衣裳,不過手掌大小,顏色鮮艷,針腳細密,怕嬰兒啃咬,沒訂紐扣,用細細的帶子繫著;另有兩件給丹姐兒的裡衣,鵝黃和玉色料子,看著就很舒服。
孔連捷滿意地點點頭,「你母親也懷著身子,空閒時不妨也做幾件衣裳。」
嫻姐兒笑一笑,沒繼續這個話題,恭聲說「二弟三弟近日讀書認真,夫子是誇獎了的,三妹也總惦記父親,父親今日有空,是不是把弟弟妹妹叫過來,指點一二?」
孔連捷有一陣沒過問兒子們的功課了,自然答應,嫻姐兒便命小丫鬟把弟妹們叫過來,「把功課帶上。」
不多時,昭哥兒興奮地喊著「爹爹」奔進屋子,旭哥兒沉穩地跟在後面,給孔連捷行禮;慧姐兒很久沒見到父親了,喜悅地臉都紅了,捧起兩雙墨綠色鞋子:「二姐姐畫的樣子,起的頭,過幾日便做完了。」
孔連捷接過沒完工的鞋子,心情甚好。
之後嫻姐兒打發人去小廚房安排晚飯,有孔連捷愛吃的芫荽肚絲,昭哥兒愛吃的肉包子和旭哥兒慧姐兒喜愛的菜餚,中間攢著個熱騰騰的野鴨子火鍋。
一頓飯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第二天蘇太太和蘇氏嫂子進府,陪著蘇氏說了半天話兒,又帶了自家做的點心和醃梅子,蘇氏才有了笑臉,孔連捷放下心來。
年底事多,一轉眼便進了臘月。
凜冽如刀的西北風吹不散展家跨院的喜氣,紅紗紮成的紗花和絡子掛滿外院的葡萄架和內院石榴樹,門窗貼著大紅喜字,就連屋檐下的鳥籠都掛著紅繩。
年底府里無事,展家人提前兩日,就出府住進了二管家的跨院。
紅葉帶著兩個丫頭住進內院,連帶來幫忙的喬氏米氏,把做喜房的正屋布置的喜氣洋洋。
木哥兒滿兩周歲了,聽說「二叔要娶嬸嬸」,多了一個人和自己玩,高興得不得了,又是個新地方,裹著嶄新的大紅棉襖,戴著虎頭帽,嗷嗷叫著滿地亂跑。
喜事前一天,準新郎官開始緊張,在院子裡呼呼打拳,拉著兄長朋友喝酒喝到酩酊大醉,被父親拎著耳朵教訓,「媳婦娶不娶了?」
他大大咧咧地:「娶,娶了就喝不成了。」
展定疆板著臉把兒子拎回廂房,讓大兒子「盯著點」。
紅葉覺得有趣,一邊吃銀耳燉蛋一邊問丈夫「你成親以前,也這么喝酒嗎?」
展南屏不放心地摸摸她肚子,「喝,平時不喝,人多就喝。」
紅葉覺得,自家兒子長大八成也喜愛喝酒。
第二天大喜的日子,展衛東一大早便爬起來,洗洗刷刷在院子裡打了趟拳,連吃三碗大肉麵,舉著木哥兒出門遛彎,展南屏在家裡檢查要帶的東西。到了下午,天色漸漸暗了,展衛東穿上大紅喜服,不時扯一扯胸前的紅花,由兄長和兩位要好的兄弟陪著,騎著高頭大馬,帶著隊伍迎親去。
紅葉這邊也不閒著,換下做飯的家常衣裳,穿件石榴紅灑金右衽夾襖,草綠色繡山茶花馬面裙,戴上展南屏送的簪子和一朵鑲寶石珠花,大著肚子的緣故,顯得十分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