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頁
眾人聽著徐立甄的話都是忍不住倒吸口冷氣,而太子更是臉色蒼白地退了半步。
徐立甄說道:「我握著陛下把柄,才換來多年皇權庇護和朝中恣意,哪怕因漕運之事惹了陛下不喜,後來貪圖從龍之功陷害榮家,陛下也只是貶我官職放我出京,為得就是怕我說出當年之事,可誰想……」
「誰想崔家和扈家居然還有活口,更是將你在江南所做之事告上朝堂,滅人滿門,屠殺朝臣,就算是皇兄也保不住你?」康王突然出聲。
徐立甄看了他一眼:「王爺說的沒錯,若非如此,陛下也不會讓人滅口,屠我滿門。」
殿中隨著徐立甄的話變得安靜得嚇人。
太后臉色蒼白抓著椅子把手時渾身微顫,太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周圍朝臣哪怕對於當年之事都有猜測,也萬沒想到真相竟是這樣。
此時眾人望向金台之上坐著的天慶帝時心中翻騰,更有當年那些因永昭之事獲罪,近來才又再次起復之人忍不住情緒恨恨咬牙說道:「原來是這樣,我就說公主絕非謀逆之人,她怎會做那犯上之事!」
「陛下,你為何要冤殺永昭妹妹!」康王也是忍不住插嘴。
天慶帝靜靜看著下方諸人,看著忍不住跳出來的康王,再看一旁噙著笑意仿佛勝券在握的西陵王,他沉聲說道:「朕與永昭雖非一母同胞,卻也是一同長大至親之人,朕從未讓人冤害過她,更不知徐立甄所說何意。」
康王聞言頓時道:「證據確鑿,陛下還想狡辯?」
「證據確鑿?」
天慶帝眉眼之間染上嘲諷,「你所謂的證據就是一個屢屢背主謀害人命的罪臣,還是他三言兩語就想毀朕之名,而西陵王隨便尋個人編造些說詞就想拿著舊事遮掩他覬覦皇位野心勃勃的心思?」
他起身站在金台之上,朝著殿內眾人說道,
「當年朕的確疑心過永昭,也深覺永昭行事太過肆意,可她是朕的妹妹,朕從無傷她之意,是徐立甄拿著永昭謀逆的證據找到了朕,說永昭勾結南越顯王意圖謀害於朕,想要扶持年幼的太子登基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禍亂朝政。」
「我從未說過此話……」徐立甄臉色大變。
天慶帝冷然出聲:「你自然不會承認,可當時你跟朕彈劾永昭的摺子還收在閣中,可要朕命人替你尋來?」
徐立甄忍不住瞪大了眼,他的確彈劾過永昭,為了取信天慶帝更是言辭極近惡毒,恨不得將所有罪名都攏在永昭身上,為的就是能給永昭定罪讓永昭府之人難有翻身之日,也能將他自己摘出去,只萬沒想到天慶帝居然會拿來當作「證據」。
徐立甄看著天慶帝平靜的樣子隱隱察覺出不對來,以天慶帝的為人,外間亂了,宮城被圍,他怎麼會這麼冷靜?
而且他提起舊事時言語也太過清晰,好像早有準備似的……
見徐立甄像是明白什麼臉色陡然蒼白,天慶帝繼續說道,
「初時朕根本不信徐立甄的話,誰料沒過幾日永昭進宮見朕之時,身邊隨扈之人卻突然暴起朝朕動手險些要了朕的命。」
「朕命人鎖拿她後想要查清此事,為保大業安寧才想要收回她手中梟符,可誰知道永昭寧死也不肯交出,身上更是搜出南越顯王府之物。」
天慶帝冷聲說著當年的事情,眸色清明仿佛只是單純講著他為何擒拿永昭,臉上毫無半點心虛之色。
「朕雖是永昭兄長,卻更是大業皇帝,南越一直對我大業虎視眈眈,哪怕只有一絲可能永昭勾結敵國背叛大業,朕都絕不能放過。」
「朕下令讓徐立甄前往永昭府調查,派胡志儀率錦麟衛和禁軍同行拿人,從未想過要將永昭府眾人置於死地,可等他們回來時,卻言說永昭府中之人殊死抵抗,更帶回了從永昭府中搜出無數謀逆的證據。」
第421章 形勢突轉
「不是的,明明是你下令血洗公主府!」徐立甄怒道。
天慶帝看著他:「朕若血洗公主府,勢必雞犬不留,又怎會留你這之情之人活到今日?」
徐立甄渾身發涼。
天慶帝寒聲說道:「永昭死後,梟符不知所蹤,朕派人緝拿永昭舊人便是為著此物,怕梟符落於賊人之手。」
「永昭謀逆罪證確鑿,你等帶回之物更涉及無數朝臣甚至東宮,朕肅清朝堂不敢留手,也一度疑心太子與永昭勾結對他冷待,可朕萬萬沒有想到,時隔八年之後你竟會拿著當年往事污衊於朕。」
他眸中染滿厲色,看著西陵王說道,
「朕若真想殺徐立甄滅口,他是怎樣逃出京城,又是怎麼到了你西陵王的手上?你說朕枉殺了永昭,那當年彈劾她謀逆犯上,偽造罪證污衊永昭通敵叛國的徐立甄又是什麼,而今日送他進宮讓他在此狂言的你又算是什麼?」
天慶帝言語逼人,
「你若知永昭冤屈,為何此前八年從不開口?」
「你若真替永昭不平,為何不早早將此背主之人所做之事宣告天下,替她求一個公道?」
「你今夜所行之事不過是為了滿足你私慾圖謀皇位罷了,亂臣賊子謀逆犯上,卻偏還要拿著永昭之事來當幌子,簡直是可笑至極!」
薛諾坐於席間,聽著天慶帝三言兩語就顛倒黑白,將當年舊事全都推到了「背主」的徐立甄身上,甚至暗諷西陵王早就知情,而他自己則是被人蒙在鼓裡從頭到尾都「毫不知情」,她險些就忍不住替他拍手叫好。
徐立甄說道:「我握著陛下把柄,才換來多年皇權庇護和朝中恣意,哪怕因漕運之事惹了陛下不喜,後來貪圖從龍之功陷害榮家,陛下也只是貶我官職放我出京,為得就是怕我說出當年之事,可誰想……」
「誰想崔家和扈家居然還有活口,更是將你在江南所做之事告上朝堂,滅人滿門,屠殺朝臣,就算是皇兄也保不住你?」康王突然出聲。
徐立甄看了他一眼:「王爺說的沒錯,若非如此,陛下也不會讓人滅口,屠我滿門。」
殿中隨著徐立甄的話變得安靜得嚇人。
太后臉色蒼白抓著椅子把手時渾身微顫,太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周圍朝臣哪怕對於當年之事都有猜測,也萬沒想到真相竟是這樣。
此時眾人望向金台之上坐著的天慶帝時心中翻騰,更有當年那些因永昭之事獲罪,近來才又再次起復之人忍不住情緒恨恨咬牙說道:「原來是這樣,我就說公主絕非謀逆之人,她怎會做那犯上之事!」
「陛下,你為何要冤殺永昭妹妹!」康王也是忍不住插嘴。
天慶帝靜靜看著下方諸人,看著忍不住跳出來的康王,再看一旁噙著笑意仿佛勝券在握的西陵王,他沉聲說道:「朕與永昭雖非一母同胞,卻也是一同長大至親之人,朕從未讓人冤害過她,更不知徐立甄所說何意。」
康王聞言頓時道:「證據確鑿,陛下還想狡辯?」
「證據確鑿?」
天慶帝眉眼之間染上嘲諷,「你所謂的證據就是一個屢屢背主謀害人命的罪臣,還是他三言兩語就想毀朕之名,而西陵王隨便尋個人編造些說詞就想拿著舊事遮掩他覬覦皇位野心勃勃的心思?」
他起身站在金台之上,朝著殿內眾人說道,
「當年朕的確疑心過永昭,也深覺永昭行事太過肆意,可她是朕的妹妹,朕從無傷她之意,是徐立甄拿著永昭謀逆的證據找到了朕,說永昭勾結南越顯王意圖謀害於朕,想要扶持年幼的太子登基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禍亂朝政。」
「我從未說過此話……」徐立甄臉色大變。
天慶帝冷然出聲:「你自然不會承認,可當時你跟朕彈劾永昭的摺子還收在閣中,可要朕命人替你尋來?」
徐立甄忍不住瞪大了眼,他的確彈劾過永昭,為了取信天慶帝更是言辭極近惡毒,恨不得將所有罪名都攏在永昭身上,為的就是能給永昭定罪讓永昭府之人難有翻身之日,也能將他自己摘出去,只萬沒想到天慶帝居然會拿來當作「證據」。
徐立甄看著天慶帝平靜的樣子隱隱察覺出不對來,以天慶帝的為人,外間亂了,宮城被圍,他怎麼會這麼冷靜?
而且他提起舊事時言語也太過清晰,好像早有準備似的……
見徐立甄像是明白什麼臉色陡然蒼白,天慶帝繼續說道,
「初時朕根本不信徐立甄的話,誰料沒過幾日永昭進宮見朕之時,身邊隨扈之人卻突然暴起朝朕動手險些要了朕的命。」
「朕命人鎖拿她後想要查清此事,為保大業安寧才想要收回她手中梟符,可誰知道永昭寧死也不肯交出,身上更是搜出南越顯王府之物。」
天慶帝冷聲說著當年的事情,眸色清明仿佛只是單純講著他為何擒拿永昭,臉上毫無半點心虛之色。
「朕雖是永昭兄長,卻更是大業皇帝,南越一直對我大業虎視眈眈,哪怕只有一絲可能永昭勾結敵國背叛大業,朕都絕不能放過。」
「朕下令讓徐立甄前往永昭府調查,派胡志儀率錦麟衛和禁軍同行拿人,從未想過要將永昭府眾人置於死地,可等他們回來時,卻言說永昭府中之人殊死抵抗,更帶回了從永昭府中搜出無數謀逆的證據。」
第421章 形勢突轉
「不是的,明明是你下令血洗公主府!」徐立甄怒道。
天慶帝看著他:「朕若血洗公主府,勢必雞犬不留,又怎會留你這之情之人活到今日?」
徐立甄渾身發涼。
天慶帝寒聲說道:「永昭死後,梟符不知所蹤,朕派人緝拿永昭舊人便是為著此物,怕梟符落於賊人之手。」
「永昭謀逆罪證確鑿,你等帶回之物更涉及無數朝臣甚至東宮,朕肅清朝堂不敢留手,也一度疑心太子與永昭勾結對他冷待,可朕萬萬沒有想到,時隔八年之後你竟會拿著當年往事污衊於朕。」
他眸中染滿厲色,看著西陵王說道,
「朕若真想殺徐立甄滅口,他是怎樣逃出京城,又是怎麼到了你西陵王的手上?你說朕枉殺了永昭,那當年彈劾她謀逆犯上,偽造罪證污衊永昭通敵叛國的徐立甄又是什麼,而今日送他進宮讓他在此狂言的你又算是什麼?」
天慶帝言語逼人,
「你若知永昭冤屈,為何此前八年從不開口?」
「你若真替永昭不平,為何不早早將此背主之人所做之事宣告天下,替她求一個公道?」
「你今夜所行之事不過是為了滿足你私慾圖謀皇位罷了,亂臣賊子謀逆犯上,卻偏還要拿著永昭之事來當幌子,簡直是可笑至極!」
薛諾坐於席間,聽著天慶帝三言兩語就顛倒黑白,將當年舊事全都推到了「背主」的徐立甄身上,甚至暗諷西陵王早就知情,而他自己則是被人蒙在鼓裡從頭到尾都「毫不知情」,她險些就忍不住替他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