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青梅戀她如母,宮中唯捨不得一樣便是與趙姑姑分開,抱著她的膝蓋道:“可是我會想你的。”
趙姑姑不語,梳好了頭髮,放青梅起來,細細打量。
女大十八變,這小丫頭小時候兩頰的紅早已褪去,面似春芙蓉,一對雙雁眉,眼兒俏圓,笑起來浮著臥蠶,八年宮婢生活,她仿如脫胎換骨一般。
趙姑姑笑道:“出去了也好,你這樣的美人兒,總不好一輩子埋沒在這宮裡的。”
*
當日傍晚,青梅就得到了皇后恩准自己八月份出宮的消息。隨之還賜了一份嫁妝單子來,一頁頁從各類家具翻到首飾,再翻到田產山莊等物,青梅才知一份公主的嫁妝,竟不下萬金之多。
她無功而受,心下終難安,夜裡與趙姑姑商量過之後,一概拒之,轉而請求皇后只賜自己些銀兩便罷。這消息遞上去之後,皇后久未給話,青梅便也興致勃勃籌劃著名出宮以後的生活。
忽而一天夜裡,趙姑姑吩咐青梅辦趟差。這差事並不難辦,不過跑腿而已,但奇怪的是,目的地是慈慶宮。
慈慶宮是太子張彧的居所,雖皇后不曾明言,但青梅知道她一直在刻意避免她與張彧接觸,下意識說道:“姑姑,那不是我該去的地方,你找別人送,好不好?”
趙姑姑遞給她一個包袱,吩咐道:“既娘娘准你去你便去,不過跑趟差而已,又何必推辭了。”
這包袱里裝的,應當是太子張彧的貼身裡衣。實際上這些年來,除了本職差事之外,每天夜裡,青梅都會幫趙姑姑一起給張彧做貼身衣服。從中單中褲,到褻褲,再到襪子,俱是她一針一線縫成。
時間過去一年又一年,他在慢慢變高,肩膀變寬,每每縫好一件衣服,青梅將它按在自己肩頭,閉上眼睛,想像那少年如今的身高。
那一件件衣服被他穿著,裹上他那微涼又帶著蘇合香的肌膚,但他永遠不會知道是誰一針一線替他縫製。
而終於有一天,小青梅的兩隻臂膀伸開時,夠不到袖子的左右,他徹底脫離她原有的影響,成為了一個陌生人。
*
慈慶宮與福寧殿並列,恰處在相隔前朝與後宮的橫軸線上。
院中清一色的內侍,也並不多。唯門上一個,叫住青梅細問了幾句,聽聞是趙姑姑派來送衣服的,直接指著內院道:“太子起居在東殿,往東殿去,放在寢殿中即可。”
正殿之中不時傳出男子們聲粗而又爽朗的大笑之聲,青梅一路只碰到兩個宮婢立在廊下,燈黑影暗之中,木頭人一般。
貼身侍奉主子自然是光彩之事,但苦也更難捱。就比如這站,只要主子不歇,宮婢們必得要直挺挺木頭一樣站著的。
青梅進殿,大殿之中燈火通明。一群體量高大,身著錦衣的年青男子們正在西殿聊天,隻言片語,青梅猜他們是在聊一次發生在哈密力附近的突襲。
當今皇上登基到如今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中,大齊猶如一頭猛獸一般蠶食周邊諸國,疆土越辟越遠,幾位老王爺功不可沒,太子三兄弟都是十二歲上戰場,自然也是戰功赫赫。有幾位哥哥打頭,老王爺們膝下的兒孫們將上戰場當成很榮耀的事情,所以兄弟們每每聚在一處,張嘴閉嘴論的都是戰略。
青梅轉身要進東殿,殿中空無一人。她按照趙姑姑的交待,打開靠牆一側的紫檀大櫃,照例將包袱中的衣服整理出來一件件放進去,關上櫃門,隔著青金色綴錦帶的帷幕,可以看見太子的臥榻,與福寧殿一樣的黑檀木大床,直接鑲在牆裡頭,鋪的整整齊齊。
案頭清供菖蒲,滿室淡淡的蘇合香,聞之清透。這麼多年,想必他的身上,仍還是那股蘇合香。
青梅不過一眼便出。行至殿中時,恰西殿裡高聲闊談的幾位爆出激烈的笑聲,似乎是在爭執發箭的準頭,忽而一物從殿中橫飛過來,恰打在青梅的耳朵上並彈遠。
青梅捂耳的功夫,從西殿跑出個約莫十七八歲的年青人。他遠遠便伸著手,叫道:“實在抱歉,方才幾位兄弟取笑本王的箭法不夠准,本王不過想替自己正名而已,誰知打到了你。”
他說著,扶起青梅,要來檢視她的耳朵。
青梅雖不識相貌,但聽他自稱本王,猜著只怕是某位親王家的兒子,連忙擺手道:“是奴婢衝撞了王爺,奴婢這就告退。”
那人還要說話,西殿中一人語氣頗嚴厲,說道:“張諫,勿要為難那婢子。”
就算八年不曾見,只一聲,青梅便能辯出那是張彧的聲音。他少年時聲音雌雄莫辯,成年之後添了沙啞,來自丹田的鋼聲依舊,但因那沙啞與沉厚而更加惑人,優美動聽。
青梅終究心不甘,出殿時快速回眸,一殿之中,她認出頗為清秀俊朗,眼神帶著幾分憂鬱的初二,以及濃眉大眼國字臉,五官分外標緻,一身勇猛之氣的初三,還有腦袋略大,內斂而又清秀,最肖皇帝的初四。
獨獨大皇子張彧,於那十幾個年青男子當中,她沒有找到他。
*
堂兄弟們齊聚一堂,眾人皆是圍案而聊,惟獨初一站在窗前。目送那小宮婢出門,張諫嘆道:“人人都言大哥不近女色,今日我才信是真的。否則那樣一個美人兒在殿中,你竟看也不曾多看一眼。”
趙姑姑不語,梳好了頭髮,放青梅起來,細細打量。
女大十八變,這小丫頭小時候兩頰的紅早已褪去,面似春芙蓉,一對雙雁眉,眼兒俏圓,笑起來浮著臥蠶,八年宮婢生活,她仿如脫胎換骨一般。
趙姑姑笑道:“出去了也好,你這樣的美人兒,總不好一輩子埋沒在這宮裡的。”
*
當日傍晚,青梅就得到了皇后恩准自己八月份出宮的消息。隨之還賜了一份嫁妝單子來,一頁頁從各類家具翻到首飾,再翻到田產山莊等物,青梅才知一份公主的嫁妝,竟不下萬金之多。
她無功而受,心下終難安,夜裡與趙姑姑商量過之後,一概拒之,轉而請求皇后只賜自己些銀兩便罷。這消息遞上去之後,皇后久未給話,青梅便也興致勃勃籌劃著名出宮以後的生活。
忽而一天夜裡,趙姑姑吩咐青梅辦趟差。這差事並不難辦,不過跑腿而已,但奇怪的是,目的地是慈慶宮。
慈慶宮是太子張彧的居所,雖皇后不曾明言,但青梅知道她一直在刻意避免她與張彧接觸,下意識說道:“姑姑,那不是我該去的地方,你找別人送,好不好?”
趙姑姑遞給她一個包袱,吩咐道:“既娘娘准你去你便去,不過跑趟差而已,又何必推辭了。”
這包袱里裝的,應當是太子張彧的貼身裡衣。實際上這些年來,除了本職差事之外,每天夜裡,青梅都會幫趙姑姑一起給張彧做貼身衣服。從中單中褲,到褻褲,再到襪子,俱是她一針一線縫成。
時間過去一年又一年,他在慢慢變高,肩膀變寬,每每縫好一件衣服,青梅將它按在自己肩頭,閉上眼睛,想像那少年如今的身高。
那一件件衣服被他穿著,裹上他那微涼又帶著蘇合香的肌膚,但他永遠不會知道是誰一針一線替他縫製。
而終於有一天,小青梅的兩隻臂膀伸開時,夠不到袖子的左右,他徹底脫離她原有的影響,成為了一個陌生人。
*
慈慶宮與福寧殿並列,恰處在相隔前朝與後宮的橫軸線上。
院中清一色的內侍,也並不多。唯門上一個,叫住青梅細問了幾句,聽聞是趙姑姑派來送衣服的,直接指著內院道:“太子起居在東殿,往東殿去,放在寢殿中即可。”
正殿之中不時傳出男子們聲粗而又爽朗的大笑之聲,青梅一路只碰到兩個宮婢立在廊下,燈黑影暗之中,木頭人一般。
貼身侍奉主子自然是光彩之事,但苦也更難捱。就比如這站,只要主子不歇,宮婢們必得要直挺挺木頭一樣站著的。
青梅進殿,大殿之中燈火通明。一群體量高大,身著錦衣的年青男子們正在西殿聊天,隻言片語,青梅猜他們是在聊一次發生在哈密力附近的突襲。
當今皇上登基到如今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中,大齊猶如一頭猛獸一般蠶食周邊諸國,疆土越辟越遠,幾位老王爺功不可沒,太子三兄弟都是十二歲上戰場,自然也是戰功赫赫。有幾位哥哥打頭,老王爺們膝下的兒孫們將上戰場當成很榮耀的事情,所以兄弟們每每聚在一處,張嘴閉嘴論的都是戰略。
青梅轉身要進東殿,殿中空無一人。她按照趙姑姑的交待,打開靠牆一側的紫檀大櫃,照例將包袱中的衣服整理出來一件件放進去,關上櫃門,隔著青金色綴錦帶的帷幕,可以看見太子的臥榻,與福寧殿一樣的黑檀木大床,直接鑲在牆裡頭,鋪的整整齊齊。
案頭清供菖蒲,滿室淡淡的蘇合香,聞之清透。這麼多年,想必他的身上,仍還是那股蘇合香。
青梅不過一眼便出。行至殿中時,恰西殿裡高聲闊談的幾位爆出激烈的笑聲,似乎是在爭執發箭的準頭,忽而一物從殿中橫飛過來,恰打在青梅的耳朵上並彈遠。
青梅捂耳的功夫,從西殿跑出個約莫十七八歲的年青人。他遠遠便伸著手,叫道:“實在抱歉,方才幾位兄弟取笑本王的箭法不夠准,本王不過想替自己正名而已,誰知打到了你。”
他說著,扶起青梅,要來檢視她的耳朵。
青梅雖不識相貌,但聽他自稱本王,猜著只怕是某位親王家的兒子,連忙擺手道:“是奴婢衝撞了王爺,奴婢這就告退。”
那人還要說話,西殿中一人語氣頗嚴厲,說道:“張諫,勿要為難那婢子。”
就算八年不曾見,只一聲,青梅便能辯出那是張彧的聲音。他少年時聲音雌雄莫辯,成年之後添了沙啞,來自丹田的鋼聲依舊,但因那沙啞與沉厚而更加惑人,優美動聽。
青梅終究心不甘,出殿時快速回眸,一殿之中,她認出頗為清秀俊朗,眼神帶著幾分憂鬱的初二,以及濃眉大眼國字臉,五官分外標緻,一身勇猛之氣的初三,還有腦袋略大,內斂而又清秀,最肖皇帝的初四。
獨獨大皇子張彧,於那十幾個年青男子當中,她沒有找到他。
*
堂兄弟們齊聚一堂,眾人皆是圍案而聊,惟獨初一站在窗前。目送那小宮婢出門,張諫嘆道:“人人都言大哥不近女色,今日我才信是真的。否則那樣一個美人兒在殿中,你竟看也不曾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