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碼字不易,才要防盜,請小可愛們諒解。(* ̄3)(ε ̄*)

  第75章

  “說起來,那些內侍還是本宮讓人選了送過去,看來還是沒選好,等回頭仔細核查一番再換一批。”

  “皇嫂,您已經很盡心了,”晉王沒想到只檢討一二,還把皇后給繞了進去,忙道,“等我回府後,再梳理一遍紕漏就是,不用換人了。”

  但孟皇后卻覺得不可,“這都是管事的和下人該做的,你做王爺的梳理什麼,可見管事的沒安排好人手。好了,就這樣,”她看向景隆帝,“聖上,這個紀夏雅一定要逐出京城,不得再回京。”

  景隆帝也是這般想法,“皇后說的是。這個紀夏雅的確不像話,她父親是誰來著?教女不嚴!”

  “河東道汾州刺史紀忠堂,是平陽郡王妃的妹婿,工部左侍郎小舅子,”晉王一連串將紀家與京中兩家關係道出,這熟稔的語氣讓景隆帝都忍不住看他,晉王卻道,“因前頭紀夏雅行為驕縱,益青和他三叔陶司業曾上摺子參過,但當時正逢臣弟昏迷,摺子就被壓下了,此事也不了了之。”

  其實是平陽郡王親自出面,賠禮道歉才息事,但晉王這樣說也不算錯。

  景隆帝早知道京中官宦間許多親戚纏枝,但對將紀夏雅接來京城的平陽郡王妃也有些遷怒,不過,如今紀夏雅已從平陽郡王府搬了出來,且此事是左家那個姑娘隨同,又有平陽郡王昔日功勞,才讓景隆帝沒有牽連郡王府。

  “不知是不是左侍郎夫人家教問題,臣弟聽底下人講此事時,提及其女也曾對一些閨秀口出不遜,”晉王也不放過曾經辱罵過陶灼的左青青,絲毫不覺得自己一介王爺向帝後告這樣的狀有何不可。

  仗勢欺人又如何?這是她們曾欺負灼寶時該得到的下場。

  不過,他沒有再次將陶灼提及其中,只用了其他閨秀,畢竟這也是事實。

  其實,就算晉王不講這些,帝後的手段也很快會查明紀夏雅和左青青往日弄出的事端,只是提早發作罷了。

  “來人,給左侍郎去送個口諭,”景隆帝道,“讓他約束好家中內眷。”

  孟皇后道:“還是用我的懿旨,將紀夏雅逐出京城。”

  至於接到懿旨和申斥時,紀家和左家如何處置紀夏雅和左青青,尤其是紀夏雅,這都是紀家他們的事了。太子只要不再看到那個驕縱無禮卻又妄圖攀附自己的女子就好。

  “還有李蓉,皇兄你也該申斥一二了,”晉王再提起今日惹事的另一人,“先前幾次堵我不說,今天居然當著福安的面,去羞辱伯府六姑娘,不說那是益青妹妹,很懂事的小孩子,她也是福安的朋友,當著福安的面就嘲笑她,是不把福安放在眼裡嗎?李蓉於禮數品行上委實不端。”

  其實,對於太子和晉王,從小就會被小姑娘們追捧,景隆帝覺得這很正常。畢竟兩人身份尊貴,模樣也生得好,尤其若是身份相當的,他還覺得日後長大可以匹配一對。

  但紀夏雅這種手段讓景隆帝不喜,且品行不良。

  李蓉原先也沒對晉王做出過激的行為過,景隆帝不覺得什麼,可晉王將事情說到自己的嫡公主不被縣主看在眼中,這就讓皇帝就不適了。

  太子也跟著說,“是啊,父皇母后,福安一直都性子軟弱,本就讓人擔心她被人欺負。如今難得有個合得來的小姑娘玩耍,李蓉竟這樣嘲笑她,不也是嘲笑福安交友嗎?”

  晉王與太子年齡相仿,曾一起被李蓉堵到過,尤其小時候的李蓉仗著自己表姑母的身份,行為也讓溫潤的太子不喜,兩人一汽兒的使勁告狀,帝後這心越發覺得李蓉不堪。

  孟皇后更是愛女心切,深覺太子與晉王所言有理,“聖上,許是固和姑母只有昭容這一個閨女,又是老來得女,過於嬌慣了。妾身看,不如送個教導嬤嬤去給昭容?”

  固和大長公主本身性子軟和,不然也不會被選中和親才賜下封號頭婚不幸,是後頭的駙馬幫了她脫離,後這駙馬又幫扶景隆帝登基,如今雖作為駙馬沒有實權,但卻有體面。

  不然,昭容縣主也不會常出入皇宮,直到後來去追擾晉王,晉王覺得其人煩不勝煩,告知孟皇后,她入宮才減少。

  事實上,孟皇后也沒想到,小時候活潑可愛的李蓉,越長大越不討喜,這一點跟性子軟和的固和大長公主截然相反。

  景隆帝點頭,“可以,昭容也不小了,這性子是要好好扳正了。”

  他容不下,自己疼愛的小公主不被人放在眼中,這豈不是在挑釁他這個帝王?

  接到孟皇后的懿旨和送去的人,李蓉第一次驚慌了。

  她從來沒想到,自己不過訓斥一番一個伯府姑娘,居然就嚴重到被皇后送教養嬤嬤,這教養嬤嬤一送,看似皇后在關心她的禮儀,可又豈不是向全京城的人說,她李蓉讓皇后覺得禮儀不夠,需要教導?

  “父親,母親,我沒有看不起福安的意思,”雖然李蓉心裏面的確覺得那個怯弱的小公主沒有公主的架子,她就算是縣主,可也是她的長輩,沒必要敬畏,但這會兒肯定不承認,只狡辯,“我就是覺得,那個伯府的陶灼竟然跟晉王走的那樣近,我看不順眼,過去說了幾句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