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看著比以往更加冷清淡漠的寧淵,封皓暗暗嘆了口氣,把書信遞給寧淵道:「姑姑,這是九叔送來的密信,他們已經攻入南疆腹地了,照這個速度,最多半年就能打下南疆都城。」
「打下都城並非難事,南疆地勢險峻,各城派系複雜,打下之後如何守住才是最困難的,你修書一封給封顯,不妨讓他試試厚祿招降以瓦解人心。」寧淵淡淡的吩咐了一聲,繼續道:「至於北汗,軍民孤勇,數年之內強律鐵刑,才能止住日後之亂……」
封皓越是聽著越覺得不對,急忙打斷了寧淵的話:「姑姑,你這是……」這話聽著,怎麼就跟以後她不在了一般。
寧淵緩緩抬眼,像是沒看到封皓臉上的惶急一樣不急不慢的開口:「待大寧拿下北汗後,朝廷定會將漠北安危歸於洛家之下,小皓,洛氏一族唯剩你一人支撐門庭,若是你無法服眾,京城世家定會搶著分一杯羹,藏拙是好,可是——過猶不及!」
寧淵的聲音淡漠而嚴厲,無半點平時的溫和,封皓微微一愣,慢慢坐直了身子,全身僵硬,眼底更是升起了一抹不知所措的恐慌來。
生於公主府,卻血脈尷尬,受帝王猜忌,若不是裝傻充愣,又怎會得保至今,長公主願他一生平安,他也就只做個平平庸庸的紈絝子弟。
若非進了洛府,來到雲州,他幾乎都忘記了他本姓洛,雖不是世間最高貴的姓氏,但卻是最孤勇堅毅的存在。
「姑姑,對不起。」封皓低下頭,聲音里的清朗一點點沉了下去,滿臉惶恐不安。
「半年時間,哪怕你再努力,也絕不會如此脫胎換骨,小皓,兵道之詭非一日之功,你能有此才,我很欣慰。」寧淵替他扶了扶發上的錦冠,聲音柔和了些許:「以後謹記,洛府百年傳家,秉正義之師,保家衛國,善待百姓,才能有雲州上下數十年之忠,你切莫捲入朝堂天子之爭,坐擁漠北守好門戶就是……」
封皓正襟危坐的聽著,不停的點頭,直到寧淵事無巨細的交代了小半個時辰停下來後他才長長的舒了口氣。
「好了,你隨我去看看城裡的將士。」寧淵話語未落便走出了房門,封皓急忙跟在她身後,神情複雜,身前玄色的身影步履平緩,可他卻總覺得……通運河一戰後,姑姑好像在迫不及待的完成所有必須要做的事一般。
通運河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此淡漠如斯的寧淵是他從未見過的模樣?
第七十七章 遺憾
葉韓一出城主府就看見了抱著圖紙往府里沖的百里詢,少年一身勁服,比身處京城時多了幾分利落,醒來後還是第一次見他,這時望著就多了幾分感慨之意。
百里詢隔著老遠就瞧見了站在門口的葉韓,想起上次在大帳里那個意味不明的眼神,他下意識的就準備掉頭,抬頭一瞥後神情頓了頓,湊近了來。
葉韓立馬迎了上去,拍了拍少年的肩,眼底的笑意一閃而過,心底的愧疚也被沖淡了些許。
百里詢伸手把頭上的瓜皮帽朝後轉了轉,摸著下巴圍著葉韓走了兩圈,嘴裡嘖嘖有聲,眼睛睜得圓鼓鼓的,神情狡黠,葉韓被他弄得心裡頭髮虛,不自在的揮了揮手,推開了他:「好了,別亂瞅,這麼久沒見,你還是沒點端正的樣子,城裡的百姓如何了?」
百里詢聞言把雙手朝後一背,端端正正的立在葉韓面前掰了掰指頭:「葉大將軍,囫圇算起來咱們也不過才幾日未見,你這話可說得有些離譜了!」
葉韓收住聲,看著百里詢一本正經的模樣,眼眯了眯,他可不準備把老祖宗附體的事弄得人盡皆知,當下便垂下頭道:「舊傷復發,記不清罷了,你這麼悠閒幹什麼,別忘了等打完了這場仗,你還得去嶺南允我那一年之約,別以為在這裡胡攪蠻纏就可以賴得掉。」
這話說得冷硬鏗鏘,卻讓百里詢整個人都鬆懈了下來,他長長的舒了口氣,:「記得清就好,我還真當你怎麼了,前幾日把自己整得英明神武的,派頭弄得跟太祖差不多,以後裝得像樣點,師父不一定喜歡那個樣子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拍著胸脯,完全忽略了葉韓臉上的僵硬之色,笑嘻嘻的道:「清河說師父醒了,我進去瞅瞅。」走到大門邊想了想又退回了幾步神秘兮兮的壓低了聲音:「不過我瞧著你那法子也不錯,通運河上你暈倒,師父連上次在寧都的舊疾都復發了,這麼下去你肯定有希望。」
葉韓望著說完了這句就飛快的跑進府里的百里詢,苦笑的抿了抿嘴。
如果真的是這樣,就好了……
古樸斑駁的城牆沁著暗紅的血跡,肅穆的將士端著劍戟鏗鏘而過,麻木的北汗百姓面色惶惶,天色漸暗,整個祈天城漸漸歸於寧靜。
葉韓一身純黑長袍,迎著街上眾人或崇敬或悲憤的神色沿牆而行,隱入黑暗裡的面容依稀難辨。
一步一步,慢慢臨近燈火闌珊處,一陣喧囂熱鬧的聲音隔著通紅的燈火淺淺傳來。
葉韓抬眼望去,一場大戰後,三三兩兩的傷兵拄著劍矢在燈棚下胡天侃地,黝黑的臉龐上滿足的笑容格外讓人窩心,葉韓慢慢打量著,眼底露出淡淡的笑意來。
「王啟,你說咱們這次是不是可以打下北汗人的王都了?」一個精壯的漢子一邊將手裡的繃帶纏在腰間,一邊樂呵呵的朝一旁坐著的敦厚大個兒士兵說道,暗紅的血跡自他身上沁出,卻完全視而不見。
「打下都城並非難事,南疆地勢險峻,各城派系複雜,打下之後如何守住才是最困難的,你修書一封給封顯,不妨讓他試試厚祿招降以瓦解人心。」寧淵淡淡的吩咐了一聲,繼續道:「至於北汗,軍民孤勇,數年之內強律鐵刑,才能止住日後之亂……」
封皓越是聽著越覺得不對,急忙打斷了寧淵的話:「姑姑,你這是……」這話聽著,怎麼就跟以後她不在了一般。
寧淵緩緩抬眼,像是沒看到封皓臉上的惶急一樣不急不慢的開口:「待大寧拿下北汗後,朝廷定會將漠北安危歸於洛家之下,小皓,洛氏一族唯剩你一人支撐門庭,若是你無法服眾,京城世家定會搶著分一杯羹,藏拙是好,可是——過猶不及!」
寧淵的聲音淡漠而嚴厲,無半點平時的溫和,封皓微微一愣,慢慢坐直了身子,全身僵硬,眼底更是升起了一抹不知所措的恐慌來。
生於公主府,卻血脈尷尬,受帝王猜忌,若不是裝傻充愣,又怎會得保至今,長公主願他一生平安,他也就只做個平平庸庸的紈絝子弟。
若非進了洛府,來到雲州,他幾乎都忘記了他本姓洛,雖不是世間最高貴的姓氏,但卻是最孤勇堅毅的存在。
「姑姑,對不起。」封皓低下頭,聲音里的清朗一點點沉了下去,滿臉惶恐不安。
「半年時間,哪怕你再努力,也絕不會如此脫胎換骨,小皓,兵道之詭非一日之功,你能有此才,我很欣慰。」寧淵替他扶了扶發上的錦冠,聲音柔和了些許:「以後謹記,洛府百年傳家,秉正義之師,保家衛國,善待百姓,才能有雲州上下數十年之忠,你切莫捲入朝堂天子之爭,坐擁漠北守好門戶就是……」
封皓正襟危坐的聽著,不停的點頭,直到寧淵事無巨細的交代了小半個時辰停下來後他才長長的舒了口氣。
「好了,你隨我去看看城裡的將士。」寧淵話語未落便走出了房門,封皓急忙跟在她身後,神情複雜,身前玄色的身影步履平緩,可他卻總覺得……通運河一戰後,姑姑好像在迫不及待的完成所有必須要做的事一般。
通運河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此淡漠如斯的寧淵是他從未見過的模樣?
第七十七章 遺憾
葉韓一出城主府就看見了抱著圖紙往府里沖的百里詢,少年一身勁服,比身處京城時多了幾分利落,醒來後還是第一次見他,這時望著就多了幾分感慨之意。
百里詢隔著老遠就瞧見了站在門口的葉韓,想起上次在大帳里那個意味不明的眼神,他下意識的就準備掉頭,抬頭一瞥後神情頓了頓,湊近了來。
葉韓立馬迎了上去,拍了拍少年的肩,眼底的笑意一閃而過,心底的愧疚也被沖淡了些許。
百里詢伸手把頭上的瓜皮帽朝後轉了轉,摸著下巴圍著葉韓走了兩圈,嘴裡嘖嘖有聲,眼睛睜得圓鼓鼓的,神情狡黠,葉韓被他弄得心裡頭髮虛,不自在的揮了揮手,推開了他:「好了,別亂瞅,這麼久沒見,你還是沒點端正的樣子,城裡的百姓如何了?」
百里詢聞言把雙手朝後一背,端端正正的立在葉韓面前掰了掰指頭:「葉大將軍,囫圇算起來咱們也不過才幾日未見,你這話可說得有些離譜了!」
葉韓收住聲,看著百里詢一本正經的模樣,眼眯了眯,他可不準備把老祖宗附體的事弄得人盡皆知,當下便垂下頭道:「舊傷復發,記不清罷了,你這麼悠閒幹什麼,別忘了等打完了這場仗,你還得去嶺南允我那一年之約,別以為在這裡胡攪蠻纏就可以賴得掉。」
這話說得冷硬鏗鏘,卻讓百里詢整個人都鬆懈了下來,他長長的舒了口氣,:「記得清就好,我還真當你怎麼了,前幾日把自己整得英明神武的,派頭弄得跟太祖差不多,以後裝得像樣點,師父不一定喜歡那個樣子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拍著胸脯,完全忽略了葉韓臉上的僵硬之色,笑嘻嘻的道:「清河說師父醒了,我進去瞅瞅。」走到大門邊想了想又退回了幾步神秘兮兮的壓低了聲音:「不過我瞧著你那法子也不錯,通運河上你暈倒,師父連上次在寧都的舊疾都復發了,這麼下去你肯定有希望。」
葉韓望著說完了這句就飛快的跑進府里的百里詢,苦笑的抿了抿嘴。
如果真的是這樣,就好了……
古樸斑駁的城牆沁著暗紅的血跡,肅穆的將士端著劍戟鏗鏘而過,麻木的北汗百姓面色惶惶,天色漸暗,整個祈天城漸漸歸於寧靜。
葉韓一身純黑長袍,迎著街上眾人或崇敬或悲憤的神色沿牆而行,隱入黑暗裡的面容依稀難辨。
一步一步,慢慢臨近燈火闌珊處,一陣喧囂熱鬧的聲音隔著通紅的燈火淺淺傳來。
葉韓抬眼望去,一場大戰後,三三兩兩的傷兵拄著劍矢在燈棚下胡天侃地,黝黑的臉龐上滿足的笑容格外讓人窩心,葉韓慢慢打量著,眼底露出淡淡的笑意來。
「王啟,你說咱們這次是不是可以打下北汗人的王都了?」一個精壯的漢子一邊將手裡的繃帶纏在腰間,一邊樂呵呵的朝一旁坐著的敦厚大個兒士兵說道,暗紅的血跡自他身上沁出,卻完全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