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鄉長難以看出陸夏心裡在想什麼,不過看她一臉平淡,估摸著這件事怕是懸了。

  他的心裡很是失望,卻依然賣力述說他們這裡哪裡好。

  陸夏認真聽著,即便現在不能合作,也不代表以後不能。

  “洪鄉長,你們可以多種一些辣椒和瓜子,只要質量達標,不管多少我們都會收。”

  洪鄉長一聽就只知道建廠的事沒戲,不過聽陸夏這麼說也很高興。

  縣城那麼大,一開始辣醬產量有限,肯定不能全都安排種植,會挑選一些適合的鄉鎮。

  陸夏既然給了承諾,洪鄉長也就不擔心種了沒地方銷售。

  陸夏最終選擇了牛角村,在這之前還去見了牛角村所屬的鎮領導。

  鎮領導對於她要過來建廠的事極為歡迎,都承諾會給予相應的幫助。

  陸夏不知道今後會如何,不過目前看還算靠譜。

  陸夏這邊一敲定,就開始運作起來。

  陸夏直接將那片地買下來,雖說買地也是有年限的,並不是屬於自己,也同樣屬於借用。

  可跟國家借用更為安全,只要本地沒那麼黑暗,也就不會出問題,個人就不好說了。

  未來地價會越來越高,擁有一片地肯定會更划算。

  陸夏以前沒買房的時候,遇到很多很坑的房東,給她造成極大陰影,因此寧可買也不願意租。

  牛角村就如同當初所說一樣,價格非常的優惠,跟白送也差不多了,可見他們的決心。

  而這樣的大方很快就有了回報,建廠需要人手。

  陸夏直接從當地聘請人去平地去建房,磚頭也是從支書兒子那買的。

  價格公道,品質也不錯,跟其他地方的差不多。

  陸夏也就沒必要還跑大老遠買磚,直接在本地拉就行。

  其他建築材料也是如此,能從本地拿儘量從本地拿。

  陸夏是個大方的,給的福利和外面的差不多,不過不包吃住。

  這對於本地農民來說,福利非常的好了,不用背井離鄉就能掙那麼多的錢,這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

  陸夏讓村支書負責招工的事,還將陸國強借調過來監工。

  曹富貴的別墅還在建造中,由於工藝要求高,很多東西都是工人沒有接觸過的,因此進展比較緩慢。

  相對於石海和趙建軍,陸國強還算比較輕鬆,因此偶爾跑到牛角村也是沒問題的。

  陸夏同時建造三個廠房,一個倉庫還有一棟兩層的員工宿舍。

  全都是依照現在風格的建築建造,也就比較迅速快捷。

  陸國強也很熟悉,加上現在又多了一些經驗,很清楚該怎麼調配。

  而村里鎮裡支持非常到位,不管是磚頭還是水泥,都先緊著他們。

  可是緊趕慢趕,依然等到十月份才能建好,正式投入使用的時候,辣椒都已經收尾了。

  不過陸夏之前就囤了不少貨,還早早就放了消息出去,干辣椒也收,價格也會更高。

  因此在開工的時候,也不怕沒有原料。

  雖說今年辣椒原料都是零散收上來的,可今年是辣椒豐收年,因此原料非常多。

  有些農民擔心太多了,陸夏後面就不收了,寧可低價也要把辣椒給賣了。

  倉庫是最先建好的,因此也不愁沒地方堆放。

  在工廠還在建設的過程中,陸夏就已經開始招聘第一批工人。

  陸夏對外公開招聘時,是找了縣裡幫忙的。

  她並不是要做哪個村的工廠,而是面向整個南虹縣的。

  招聘原則是公平公正公開,只要是擁有南虹縣戶口,沒有過劣跡的人,都可以來參加招聘。

  對於此,縣裡也喜聞樂見。

  若是好處都在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里,其他人肯定會有意見。

  而且這麼一來,也不利於一個工廠的發展。

  招聘到最好的人工,才能更好地將工廠發展起來。

  因此縣裡直接在各個鄉鎮發了通知,招聘會也不是在牛角寨召開的,而是在縣裡。

  縣裡還專門空出一個會議室,讓陸夏公開招聘。

  第一批工人,陸夏準備招聘三十人,男女不限,年齡必須在十八歲以上,識字者優先。

  陸夏雖然對年齡上限不做限制,可來報名的很少超過三十五歲。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年輕人的機會,自己年紀大了,根本爭不過。

  比較自信的,又不屑於來應聘。

  不過是個私人工廠,還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呢。即便有縣裡背書,還是讓人很是擔憂。

  再者,招聘的都是工人,得從底層做起,他們都這個年紀了,實在沒臉跟年輕人競爭。

  也有那大膽的報名,陸夏都一視同仁。

  在性別上,陸夏也沒有特別照顧,全看個人本事。

  最終,陸夏招了32個人,女性有20名,男性有12名。

  陸夏對女多男少的結果並不意外,製作辣醬基本都是女人的事,她們上手起來也就更快更好。

  人雖然招了,廠房沒建好也就不急著上工,這段時間也是沒有工資的。

  不過,為了讓這些人更快更好的上手,陸夏將他們分批拉到省城,對他們進行了培訓,且進入現在的作坊實習。

  在培訓實習期間是包食宿的,實習期間若是幹得好,也會有工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