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回過神的謝無秋甚是震驚,雙手背到身後撐起屍體的脖子,不忘撥開其額前遮擋的頭髮:“你再看看?”
“應該是永天教的侍婢,鄭懷松不把他們當人看。”媚公子被關押這麼久,對鄭懷松所行也有所判斷,這些人對鄭懷松唯命是從,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是恐懼。
謝無秋解開身前繫繩,口中念了句阿彌陀佛。
“你一個殺手,還信佛?”媚公子盯著地上倒灌進來的湖水,不屑道。
沒了負累,謝無秋一身輕鬆,只帶著媚公子鳧水容易許多,他感嘆道:“感謝佛祖讓鄭懷松有軟肋,他明知所做之事最怕情愛拖累,卻還不願割捨,註定失敗。”
不遠處頂部塌陷,湖水越涌越多,謝無秋瞅準時機,摟緊媚公子,順著水流而上,一口氣浮出水面。
早就守在岸邊的不樂等人瞧見浮出水面的是自家主上,忙放了繩索,由會水的拉著往那頭去。
“快把手爐和乾淨衣裳拿過來。”繩索漸漸拉近,謝無秋除了渾身濕透有些狼狽,胳膊腿健全,精神也好,而媚公子血跡斑斑臉色蒼白,一隻袖子空蕩蕩飄在水面上,不樂心下一沉。
吃殺手這碗飯,腦袋別在褲腰上,他們早見慣生死,可長安之行本不該媚公子來,是她擔心長安臥虎藏龍,怕出了岔子,緊急讓人跟他換了任務,倉促之下許多該提前查明的情報明顯滯後,這才……唉,饒是不樂向來喜怒不形於色,還是濕了眼眶。
媚公子本就虛弱,冰涼湖水中折騰一遭,已陷昏迷,謝無秋掰開他的嘴,又塞了幾粒丹丸,吩咐人帶他回去好生照顧。
“那庸醫來了嗎?”謝無秋打了個噴嚏,擦拭身上的水珠。
蜃樓重金養了不少大夫,提供名貴藥材,但治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製毒,謝無秋口中的庸醫行事執著,無論患者是誰,一概免費,什麼藥都敢用,憑天意治病,但無論療效如何,病患都有口氣在。
太醫署的醫術,謝無秋毫不懷疑,但保命的大夫,他只信庸醫。
*
打著“正本”旗號的蜀中慶王、益州襄王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長安而來消息不脛而走,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謝青黎重新披掛上陣,謝家軍舊部紛紛響應,河東、河南兩道玄甲營已開拔支援長安,京畿鐵甲營由他坐鎮,排兵布局,有條不紊,以安軍心。
皇帝命太醫隨侍謝青黎左右,三年多前,謝青黎擊潰進犯的回鶻,直入其國都高昌,大勝歸來不想遇到殘部偷襲,謝青黎腹部、腿部中箭,他本就有腿傷,多一道少一道無甚區別,可腹部傷在肺上,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
如今,他站得久些,都會覺得氣不夠用,更別說策馬禦敵。
謝夫人心中一百個不情願,可也知各地叛亂已起,守住長安才是要事,往他的馬車裡塞了滿滿當當的補品和補氣藥材。
“將軍,妾在家等著你回來。”謝夫人鬆開手,背過身去抹淚。
謝青黎重重“嗯”了一聲,抬腳上了馬車,往城外鐵甲營去,局勢比他想像的還要混亂,京官之中已出現叛黨,三衛和武侯鋪忙得焦頭爛額,短短數日,已出現不少傷亡。
安分已久的吐蕃、回鶻、金骨等周邊國家蠢蠢欲動,頻繁騷擾邊境,安西和安北兩大都護府不敢妄動,以免腹背受敵。
除了慶王和襄王起兵外,連遠在嶺南道的永寧侯劉煥也宣布加入大軍,不日就往長安來。
謝青黎印象中永寧侯世子劉鳴恩與太子頗有些私交,怎地說反就反了呢?
也罷,內憂外患,先穩住長安局勢,後平定叛亂,只有內部穩定,邊境諸國才不敢輕易進犯。
謝青黎想得入神,突然馬車停了下來,副將打簾低聲稟告:“少將軍來了。”
謝杳杳身著武將官服,兒郎打扮,上了馬車,先開口解釋,堵住謝青黎想教育她的嘴。
“阿爺,我不跟您去鐵甲營,就是送您到城門口,順便說說話。”
對於謝青黎的馬車,謝杳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什麼地方放著地圖,什麼地方擺著書冊,她閉著眼都能找到。
鋪開長安及周邊的詳細地圖後,她指著各處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起初謝青黎因她魯莽還有些生氣,可聽著聽著漸漸展露笑顏。
不愧是他謝家子孫,天生將才,笑著笑著謝青黎的嘴角又耷拉下來,什麼太子妃,什麼一國之母,哪裡配得上他家三娘。
他甚至開始後悔去年初叫她回京的家書,拖一拖說不定柳暗花明。
“三娘,委屈你了。”眼看就要到城門口,謝青黎長長嘆了口氣。
謝杳杳明白阿爺所言為何,她摸摸自己肚子,表情如幼時一般調皮:“等阿爺見到外孫,可就不會這麼想了,人家都說隔代親,到時你可別忘了三娘才好。”
謝青黎斜她一眼:“胡鬧。”
“阿爺,我與李知憬是真心相愛,能嫁給他,我很知足。”話說完,謝杳杳有些害羞,在長輩面前說話她還是頭一回。
謝青黎一愣,緊接著又嘆氣:“可他終究是太子,遲早會有人嫁入宮中,到時你該如何自處?”
“兒是這麼想的,人總會死,但死之前還得努力活,眼下最重要的是平定叛亂,一件件來吧。我相信他不會負我。”
“應該是永天教的侍婢,鄭懷松不把他們當人看。”媚公子被關押這麼久,對鄭懷松所行也有所判斷,這些人對鄭懷松唯命是從,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是恐懼。
謝無秋解開身前繫繩,口中念了句阿彌陀佛。
“你一個殺手,還信佛?”媚公子盯著地上倒灌進來的湖水,不屑道。
沒了負累,謝無秋一身輕鬆,只帶著媚公子鳧水容易許多,他感嘆道:“感謝佛祖讓鄭懷松有軟肋,他明知所做之事最怕情愛拖累,卻還不願割捨,註定失敗。”
不遠處頂部塌陷,湖水越涌越多,謝無秋瞅準時機,摟緊媚公子,順著水流而上,一口氣浮出水面。
早就守在岸邊的不樂等人瞧見浮出水面的是自家主上,忙放了繩索,由會水的拉著往那頭去。
“快把手爐和乾淨衣裳拿過來。”繩索漸漸拉近,謝無秋除了渾身濕透有些狼狽,胳膊腿健全,精神也好,而媚公子血跡斑斑臉色蒼白,一隻袖子空蕩蕩飄在水面上,不樂心下一沉。
吃殺手這碗飯,腦袋別在褲腰上,他們早見慣生死,可長安之行本不該媚公子來,是她擔心長安臥虎藏龍,怕出了岔子,緊急讓人跟他換了任務,倉促之下許多該提前查明的情報明顯滯後,這才……唉,饒是不樂向來喜怒不形於色,還是濕了眼眶。
媚公子本就虛弱,冰涼湖水中折騰一遭,已陷昏迷,謝無秋掰開他的嘴,又塞了幾粒丹丸,吩咐人帶他回去好生照顧。
“那庸醫來了嗎?”謝無秋打了個噴嚏,擦拭身上的水珠。
蜃樓重金養了不少大夫,提供名貴藥材,但治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製毒,謝無秋口中的庸醫行事執著,無論患者是誰,一概免費,什麼藥都敢用,憑天意治病,但無論療效如何,病患都有口氣在。
太醫署的醫術,謝無秋毫不懷疑,但保命的大夫,他只信庸醫。
*
打著“正本”旗號的蜀中慶王、益州襄王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長安而來消息不脛而走,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謝青黎重新披掛上陣,謝家軍舊部紛紛響應,河東、河南兩道玄甲營已開拔支援長安,京畿鐵甲營由他坐鎮,排兵布局,有條不紊,以安軍心。
皇帝命太醫隨侍謝青黎左右,三年多前,謝青黎擊潰進犯的回鶻,直入其國都高昌,大勝歸來不想遇到殘部偷襲,謝青黎腹部、腿部中箭,他本就有腿傷,多一道少一道無甚區別,可腹部傷在肺上,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
如今,他站得久些,都會覺得氣不夠用,更別說策馬禦敵。
謝夫人心中一百個不情願,可也知各地叛亂已起,守住長安才是要事,往他的馬車裡塞了滿滿當當的補品和補氣藥材。
“將軍,妾在家等著你回來。”謝夫人鬆開手,背過身去抹淚。
謝青黎重重“嗯”了一聲,抬腳上了馬車,往城外鐵甲營去,局勢比他想像的還要混亂,京官之中已出現叛黨,三衛和武侯鋪忙得焦頭爛額,短短數日,已出現不少傷亡。
安分已久的吐蕃、回鶻、金骨等周邊國家蠢蠢欲動,頻繁騷擾邊境,安西和安北兩大都護府不敢妄動,以免腹背受敵。
除了慶王和襄王起兵外,連遠在嶺南道的永寧侯劉煥也宣布加入大軍,不日就往長安來。
謝青黎印象中永寧侯世子劉鳴恩與太子頗有些私交,怎地說反就反了呢?
也罷,內憂外患,先穩住長安局勢,後平定叛亂,只有內部穩定,邊境諸國才不敢輕易進犯。
謝青黎想得入神,突然馬車停了下來,副將打簾低聲稟告:“少將軍來了。”
謝杳杳身著武將官服,兒郎打扮,上了馬車,先開口解釋,堵住謝青黎想教育她的嘴。
“阿爺,我不跟您去鐵甲營,就是送您到城門口,順便說說話。”
對於謝青黎的馬車,謝杳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什麼地方放著地圖,什麼地方擺著書冊,她閉著眼都能找到。
鋪開長安及周邊的詳細地圖後,她指著各處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起初謝青黎因她魯莽還有些生氣,可聽著聽著漸漸展露笑顏。
不愧是他謝家子孫,天生將才,笑著笑著謝青黎的嘴角又耷拉下來,什麼太子妃,什麼一國之母,哪裡配得上他家三娘。
他甚至開始後悔去年初叫她回京的家書,拖一拖說不定柳暗花明。
“三娘,委屈你了。”眼看就要到城門口,謝青黎長長嘆了口氣。
謝杳杳明白阿爺所言為何,她摸摸自己肚子,表情如幼時一般調皮:“等阿爺見到外孫,可就不會這麼想了,人家都說隔代親,到時你可別忘了三娘才好。”
謝青黎斜她一眼:“胡鬧。”
“阿爺,我與李知憬是真心相愛,能嫁給他,我很知足。”話說完,謝杳杳有些害羞,在長輩面前說話她還是頭一回。
謝青黎一愣,緊接著又嘆氣:“可他終究是太子,遲早會有人嫁入宮中,到時你該如何自處?”
“兒是這麼想的,人總會死,但死之前還得努力活,眼下最重要的是平定叛亂,一件件來吧。我相信他不會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