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道數十年之後自己母女恩將仇報?

  明珠拿著名單嘆口氣,江北如今已經掌握了大片的土地,所以這個時候該慈悲一些也無妨,重點是看這些未曾謀面的舅舅姨媽們識不識抬舉。

  “準備船,送他們去江北。”

  作者有話說:

  抱歉,昨天的在往後幾天補上

  第217章 江南春 九

  在這種時候明珠滿腦子想著不能讓媽媽的名聲受損, 也不能墮了朝廷的威嚴。

  可明珠身邊的官員都在想,戰爭或許要結束了。

  畢竟那麼多皇家的家眷和官員的家眷都送到了北邊,這不等於是想要投降嗎?

  之所以這個時候沒有提“投降”兩個字,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這些官員都自認為體會了富貴的意思。

  所以他們覺得接下來這一段時間壓根不用逼迫的那麼嚴密。對方都已經把家眷送過來了,等於已經把人質送到手了,還不是一個兩個,誰真的能把這麼多家人送給人家殺?如此大的代價, 真是想投降呢, 正是該懷柔的時候。

  有這樣想法的人幾乎占了整個官員隊伍的4/5。

  被他們這麼一說,明珠也覺得或許是這個意思。

  身邊還有人不斷的在明珠耳朵邊說:“畢竟是親人, 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怕是南邊的這位皇帝想要向咱們陛下要點好處。說到底, 恐怕陛下也需要給這位偽帝一些體面才行。”

  明珠心裏面比較認可身邊官員的話,但是心裏面五味雜陳,不想原諒富貴, 但是話又收回來了,人家富貴也確實是個人物, 他讓明珠的心裏面非常佩服。

  所以說來說去明珠還是有一些天真, 以為這就像身邊那些人說的那樣, 戰爭到現在為止已經能看得清楚輪廓,勝利已經指日可待,很快就能班師回朝了。

  至於對江南這些官員以及皇帝的處理,那就是需要媽媽考慮的了, 自己沒必要考慮那麼多,留著他們的性命就行。

  在京城的明珠終於從這十多天的擔驚受怕中把心放了下來, 火速讓人寫了一封信給爹爹送去, 又讓水軍將那些江南的皇族接到了宮裡。

  以前的那些皇子公主們就是在宮城裡面長大的, 如今出去了10多天,再回來看到這些熟悉的景色,忍不住悲從中來。

  那一些年紀小的不懂事兒還以為回來了,有不少人歡呼著跑向自己曾經住過的地方。

  年紀大的知道出去再回來,身份地位已經不一樣了,想要哭的時候欲哭無淚。

  面對著像主人一樣接待他們的明珠,這一些人更是心裡一面兒不知道該做何反應。

  皇子們並非是沒有靈氣,而是實在是在短時間內接受不了這樣的身份變化,多少顯得有些呆滯。

  公主當中,除了一些以前比較受寵的這個時候表現的臉上不樂意搭理人之外,那些以前不受寵的已經開始對著明珠奉承了。

  明珠來接待他們,一來是為了臉面上好看,給那些投降的人一個比較正向的反饋。

  二來就是想要看看這些姨媽和舅舅們都是什麼樣的人,結果看了之後有些失望。

  也不過是普通人而已,或許就像人家說的那樣。巫馬家這麼多年都是泥腿子,往上倒騰30多代人都沒有一個有學問當過官的,如今能出來這樣兩位皇帝,那真的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這些人裡面,哪怕是那些刁蠻任性的公主也不會傻到要給明珠臉色看。

  相反他們這些人還比較機靈,這個時候也沒有那份骨氣寧折不屈。為了將來的日子,也為了自己身後的人,自然是不敢給明珠不痛快。

  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感情,所以明珠乾巴巴的說了幾句安撫人心的話也就退了出來,反倒是那些大臣的家眷,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看到明珠顯得熱情了許多,表現的也比較自然。

  這其中就有石磨的父母,這一對老人家如今已經80多歲了。年輕的時候幹活多,所以到了老了之後所有的病痛找上了他們。

  老太太還好,老爺子弓著腰,整個人佝僂著已經直不起來了。

  明珠第一次看到有這樣的老人家,忍不住問他們:“為什麼不讓大夫看一看呢?”

  石磨的老母親是一個很熱情很豁達的人,聽了之後笑了一聲。

  “殿下這話說的就是孩子話,世間有這麼多病都能治,唯獨兩樣病治不了。一樣是窮病,一樣是勞碌命。這兩樣病是一起發作的,得了之後就治不好了。”老太太說完拍了拍老爺子的背:“他這是年輕的時候死命的幹活,拉著那些大架子車,把人當牛馬使喚,一年又一年,拉了一輩子,腰就再也直不起來了。我是整天爬上爬下幹活打柴,膝蓋這裡偶爾能動動,如今走不了一二里路就疼的受不了。也找那些太醫看了,太醫說我這是膝蓋裡面磨掉了兩塊骨頭。”

  要是人家在明珠面前這麼空口白牙的說,明珠是不會信的,但是有這樣兩位老人坐在自己面前,有事實在跟前,明珠是不信也要信。

  更何況像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被送來的這些官員家眷裡面有不少這樣的老人家,說起來都是媽媽同村的長輩。

  一共有八/九十位老人家坐在這裡,他們背後都站著不少穿錦衣的家眷。

  這形成了一個很奇特的反差,前面是這些骨瘦如柴,看上去又上不得台面且一眼能看出來是勞碌命的老人家。他們的背後兒孫們卻個個神采飛揚,氣度高華。

章節目錄